浙商银行

中兴通讯财报存过多确认费用 低毛利订单集中确认

2012年11月05日 11:53  证券市场周刊 微博

  文章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

  利用集中确认低毛利订单、大大超越以往季度的研发费用,中兴通讯[微博]第三季度爆出近20亿元的亏损,一个扭亏为盈的“蓄水池”或渐渐成型。

  本刊记者 张剑锋/文

  中兴通讯(000063.SZ,00763.HK) 2012年三季报近20亿元的亏损,让一些通信行业分析师都感到“出乎意料”。本刊记者通过梳理中兴通讯近15个季度的财报,发现中兴通讯存在过多确认费用、集中确认低毛利率订单的嫌疑。

  低毛利订单集中确认

  10月26日,中兴通讯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称,2012年7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约180.92亿元,同比下滑13.13%;净利润约为-19.45亿元,同比下滑750.04%;第三季度,中兴通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1.87亿元。

  受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从2011年年底开始,全球通信行业疲态尽显。

  欧美等电信运营商们对通信设备采集的投入放缓,国内电信运营商也开始缩减无线资本开支。

  资料显示,中国运营商无线资本开支持续两年低迷。2008年、2009年中国运营商无线资本开支实现20%、50%的跨越式增长,2010年、2011年无线资本开支剧然降温,2010年下滑 40%,2011年同比持平。

  因为上游电信运营商缩减开支,导致五家下游通信设备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都比较乏力,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

  业内领头羊爱立信[微博](NASDAQ,ERIC)近日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降。2012年三季度,爱立信实现净销售额546亿瑞典克朗(约合81.3亿美元),同比下降2%;实现净利润21.8亿瑞典克朗(约合3.25亿美元),同比下降43%。爱立信第三季度毛利率约为30.4%,较2011年同期下滑近5%。

  作为通信设备行业五巨头中规模较小的一家厂商,中兴通讯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行业寒潮中,难以独善其身。

  财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5.01%,约607.33亿元人民币。

  中兴通讯坦承,这主要是受部分国际项目工程进度延迟以及国内运营商的集采模式对公司收入确认的影响。

  一位参与了10月14日晚中兴通讯三季报业绩电话会议的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国际合同延迟执行、国内两方合同转三方的影响,导致其第三季少确认了近40亿元网络设备收入,其中约有20亿元的国内设备合同会延迟到四季度至2013年一季度确认;此外,非洲地区的政府领导人换届、伊朗地区的安全调查等因素,导致其有近20亿元的海外收入未能在三季度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就是在这种行业很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兴通讯在三季度还确认了较多的来自欧洲、亚洲及国内的低毛利率合同。“中兴通讯三季度毛利率下滑13个百分点,这并不反映当季正常的经营状况,过去两年大量的低毛利率订单在三季度集中确认,造成当季毛利率畸低。” 平安证券[微博]通信行业分析师冯明远在其10月15日的研究报告中直陈。

  来自iFinD的数据显示,中兴通讯2012年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约为24.12%,而2012年年初其销售毛利率约为28.27%,开年以来其销售毛利率一直持续下滑。目前,中兴通讯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其1997年上市以来的最低峰。

  记者此前多次试图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采访中兴通讯证券部代表,不过被其谢绝。

  中兴通讯北京的一位内部人士对“三季度低毛利订单集中确认”解释称:“公司的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在竞争对手看来是低毛利的订单,而在中兴看来就不见得是低毛利的。”

  而《华尔街日报》此前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2012年7月份一家印度电信运营商的招标中,中兴通讯给出了8.4亿美元的招标价,是几家投标企业中给出的最低价,比价格杀手华为的13亿美元报价还低,约为诺基亚西门子25亿美元报价的1/3。华为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兴通讯的做法“技术上不可行”。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兴通讯这几年依靠低价竞争带来“增量不增收”的订单将在后期陆续释放,这些订单的后续消化,将给中兴未来的业绩带来不确定性。而中兴通讯在海外市场多是做买方信贷,为缺乏资金的电信运营商提供担保或借款,以购买自己的设备,扩大销售规模。而这种做法已有前车之鉴,深陷反担保泥淖的尚德电力(NYSE,STP)便是一例教训。

  研发费用比以往季度多确认

  除了集中确认低毛利订单影响中兴通讯三季度业绩,其研发费用在三季度也存在过度确认的嫌疑。

  资料显示,中兴通讯每年有大量的研发费用于新产品开拓、新技术开发,以保持其竞争优势。目前,其研发投入每年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0%左右。

  2012年三季度,中兴通讯的研发费用约为26.32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加近7亿元,同比上涨34.37%。其解释称“主要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而自2011年年底以来,全球通信行业增长乏力,中兴通讯也受到影响,其高层在2012年开年之初便提到要“加大向深度经营转变的执行力度,强化现金流管理”,开源节流。

  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兴通讯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新增7亿元,且几乎全部费用化。与其做法相反的是,一大批软件类上市公司,在行业寒冬之下,通过将研发费用及开发支出资本化,减少当期费用,以增加利润。

  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三季度,中兴通讯研发费用率(当季的研发费用/当季的营业收入)约为14.6%,这一结果不仅超过高盛此前9.5%的预期,甚至还是其近15个季度以来研发费用率的最大值,而2012年三季度之前的最近14个季度其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仅为9.5%。

  资深财务专家景小勇告诉本刊记者,这或可以证明公司研发费用被过度确认。

  为避免企业每个季度的营业收入波动对当季企业研发费用率的影响,本刊记者将中兴通讯单季度的营业外收入从当季营业收入中扣除,得到中兴通讯最近15个季度的研发费用率数据。

  经统计发现,中兴通讯2012年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率为15.10%,仍为远高于2012年三季度之前的最近14个季度扣除营业外收入之后平均10.12%的研发费用率,为最近15个季度的最高值。

  而纵观华为近几年的研发费用率,变化并不大。2011年以前,华为的研发费用率一直维持在8.9%及以下,2011年上升到11.6%。而在过去15个季度中,中兴通讯绝大部分季度的研发费用率都在8.9%以上。

  不过,从少数股东权益来看,其实际亏损并没有报表显现的那样多。

  三季报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其少数股东权益为16.36亿元。同期,中兴通讯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其他非控股股东享有的损益约为1.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亿元;而2011年同期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其他非控股股东享有的损益约为1.12亿元,其2011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69亿元。

  管理费用的过度确认、研发费用的过度确认,导致其2012年第三季度费用攀升。而考虑到公司在三季度集中确认低毛利订单,在中兴通讯面前,一个扭亏为盈的“蓄水池”或渐渐成型。

【中兴通讯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张捷:发展旅游业当前是得不偿失
  • 张茉楠:看清汇率战背后的真实逻辑
  • 安邦智库:土地宪法能对城镇化硬约束吗
  • 叶檀:对经济不要过于乐观
  • 朱大鸣:未来十年最大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
  • 黄祖斌:中等收入陷阱是个愚蠢的概念
  • 朱小央:大学生争当清洁工彰显私企无奈
  • 陶冬:美大选见真章 日巨企露败象
  • 太友:乡镇规划CBD是跟市长开玩笑吗
  • 姜汝祥:王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