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拖延将近一年之久的收购事件使熔盛重工被一再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其数次表态激怒了全柴动力的投资者,拟联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声讨”。面对中小股东强大的“问责”压力,熔盛重工在“收购全柴集团100%股权”一事上的强硬表态正逐步松动。
但分析人士指出,其本意应是想在股价高于要约价时快速实施要约收购,即无人接受要约而省下上述巨额资本开支。因此,大盘回暖、全柴动力股价反弹至要约价上方,或才是熔盛重工此番态度改变的根源。
熔盛重“拖延症”严重收购事件发酵近一年
2011年8月,熔盛重工收购全柴集团100%股权一事获得了商务部和国资委的批准,大批机构投资者纷纷进驻全柴动力?不过要约收购迟迟没有下文,至今已经近一年的时间,诸多机构也由于长期“潜伏”处于套牢的状态,引发了机构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今年4月份以来,以基金、券商为代表的投资者对熔盛重工的指责、质疑变得愈发强烈。对此,熔盛重工大股东中国熔盛(HK.01101)于6月1日、5日通过港交所连发两则公告,并反复强调本次收购交易的先决条件并未全部达成、协议尚未生效,故熔盛重工尚不必支付对价,6.3亿元预付款也仅仅是交易保证金。但对个中缘由则只字未作解释。
而本月17日,熔盛重工再发公告称,收购受协议的条款及条件所规限,故协议尚未生效,熔盛重工尚不需支付代价(收购的支付价款)。这一表态被投资者指责因面临收购价的亏本以及全柴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全柴动力(600218,SH)面临退市风险,故意拖延履行收购。【详细】
这种说法并未被全柴动力及其股东所接受。全柴动力7月16日的公告即暗指了熔盛重工迟迟不向证监会上报相关补正材料,并要求熔盛重工将与全椒县政府商议延期的函件公之于众。
熔盛重工却表示,因当时尚未取得商务部反垄断局和国资委的批复文件,且这些批复文件为中国证监会要求的补正材料之一,因此,公司向证监会申请延期上报有关补正材料。但全柴动力表示,该公司2011年8月9日与8月31日已分别公告相继收到商务部与国资委的相关批准材料。而熔盛重工却迟迟不向证监会上报相关补正材料。
拖延表态激怒投资者欲联合“讨伐”
熔盛重工有意延期实施股权收购的表态彻底激怒了全柴动力的机构与中小投资者,欲联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声讨”熔盛重工。
据媒体报道,全柴动力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兴业全球基金?宁波宁电投资?宁聚投资?东方证券以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众多机构,联合其他投资者,将以持股超过10%的股东名义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上市公司提请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介入?
根据联名函,这两大股东要求熔盛给予回复:一是熔盛重工迟迟未能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补正材料具体是什么?迟迟未能提交的真实原因;二是何时可提交补正材料,以及要约收购事项后续如何安排?可熔盛始终没有给予答案,现在全柴也只能被动等待县政府的通知。
表态值得玩味 随股价“见风使舵”
面对群情激奋的投资者,中国熔盛于18日的公告言语措辞明显松动。其中特别指出是“为支持申请证监会批准”。其意向是其并非想放弃本次收购。不过,中国熔盛又再次指出,熔盛重工受到国际及国内造船和航运市场严重衰退的冲击,欧债危机对国际和国内经济的具体影响尚无法详细评估,故熔盛重工尚未完成上述分析的准备工作,而何时完成准备在现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但熔盛重工最新作出的“分析”表态无疑值得玩味。分析人士指出,其态度上的“突变”,与全柴动力股价走势不无关系。
去年6月末,在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反垄断局的相关批复文件尚未下发时,熔盛重工当时强调“待取得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反垄断局相关批复文件后立即将补正材料上报中国证监会。”当时全柴动力股价在16.62元/股的要约价附近上下波动。但随着去年9月全柴动力股价一举跌破要约价并进入长期下跌态势后,熔盛重工随即将“立即上报”的表态变成了“无限期停报”。
安徽当地一位长期关注全柴收购案的人士指出,如果全柴动力股东全部接受要约,熔盛重工为此需付出最高26.19亿元的要约收购款。而其本意应是想在股价高于要约价时快速实施要约收购,即无人接受要约而省下上述巨额资本开支。孰料后期持续下跌,全柴动力股价去年四季度至今已长期低于要约收购价,公司股东据此接受要约已是大概率事件。
接近熔盛重工内部的人士透露,当初收购方案的时候,全柴与熔盛重工的基本面都很好,但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基本面都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方案是否还适合用,双方相互商量下可能会好一些,目前谈违约成本还为时过早,双方已经开始了商谈,是继续履行还是延期或者终止,8月底肯定会有一个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