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变脸系列
前言:1980年,由周润发和吕良伟主演的《上海滩》,开始在大陆上映,很快便风靡一时,当时火爆的程度,我相信现在的人恐怕是难以想象。火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年在上海放映的时候,上海的街头空空荡荡,好像是一座空城。
这部连续剧,年轻人尤其爱看!当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有个25岁的学生,挤在人堆儿里,看得那叫一个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他,尉文渊。当时尉文渊25岁,另外还有一位年轻人,比尉文渊大三岁,已经在上海人民银行上班了,来看看他是谁,他,叫阚治东(微博)。他当时闲着没事也会看一看《上海滩》的剧情。这二位当时还不认识,但30年后的上海滩,他们联手掀起的风云,不亚于当年许文强和丁力的故事。
2011年1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响起了上市钟声,一支名叫“华锐风电”的新股闪亮登场。这支新股可不得了,光打新的钱,就冻结了2500个亿,您要不押上三百万,想要中个签儿,这比中个五百万的彩票大奖都难。华锐风电怎么就这么招人喜欢呢?除了新能源概念之外,有不少人就冲着他身后的两个人来的,尉文渊和阚治东。
对于敲钟这事儿,尉文渊太熟悉了。时光倒流20年,1990年,上证所开市第一声钟,也是新中国股市的第一声钟,就是尉文渊敲响的,当时他是上证所的首任总经理。阚治东也不含糊,当时他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申银证券的总经理,第一支A股“飞乐音响”,第一支B股“电真空”,就是由申银承销的。这二位,和当年万国证券的管金生一起,并称“上海滩三大猛人”。
2011年的尉文渊和阚治东,经过20年的沧海桑田,已摇身一变,成为华锐风电的创办人兼大股东了。有了这么两位猛人的撑腰,使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凝聚了前所未有的人气。当然,最得意的还是华锐的股东们,1月13号,上证所里一声钟响,瞬间就敲出了33位亿万富翁。
90块!这是华锐风电开出的发行价,它创造了一个新记录:主板市场有史以来最高发行价;同时,它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富豪俱乐部:尉文渊控股85%的西藏新盟,持有华锐风电约1亿股,一上市,尉文渊的身价立刻冲到了80亿;阚治东控股32%的瑞华丰能,持有华锐风电3570万股,身家也过10个亿了。此外,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身价过百亿,另外还有30个自然人身价过亿。当时有人就说,华锐风电发的哪是电啊,发的明明是钱。华锐风电受到如此宠爱,两位元老级的人物魅力固然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还有,公司带着一个金光闪闪的概念。
记者:您当时为什么要投风电这个概念呢?
尉文渊:当时概念好,新能源嘛。
新能源,概念好。我们不得不承认,尉文渊和阚治东的确有过人之处。要知道,2005年,风电这个概念,市场上还比较陌生,这二位就敢拿出几乎全部的积蓄,手拉手一起去参与华锐的创立,那叫一个胆识超人。那么,这二位为什么会瞄上风电呢?
和其他新能源相比,风电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在发展风电上,也有自己的优势。
陆启洲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通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应该讲我们国家的风电制造业已经掌握了风电的核心技术,同时竞争能力也很强。
2006年1月,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公布,其中风能被列为六种新能源之首,2月,华锐风电成立,这点儿踩的那叫一个准。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风电产业开始风驰电掣,五年时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增长一倍多,一跃成为全球老大。华锐风电的主业正是风电机组制造,第一台国产1.5兆瓦风电机组,那就是华锐的大作。所以说,华锐风电这几年的业绩,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给您说个数,华锐风电2007年的净利润,大约是1.2个亿,2010年多少了呢?28个亿!华锐风电当时排名,是世界第三,董事长韩俊良放出豪言,十二五期间,一定要做到全球老大!
长点儿心吧!这么好的产业,这么好的公司,再加上上海这两位猛人做榜样,您还犹豫什么?90块?值!既然值,那就买吧。可这一买呀,就出了事儿。
一般来说,这么高的发行价,说明企业肯定对自己信心满满,市场肯定也对企业同样是信心满满,投资人肯定应该对自己的中签儿,那叫一个幸福满满。但是,我要告诉您,现在可千万别跟他们说这话,可能会挨揍的。因为事实表明,你有华锐风电,天有不测风云。
88块8,这就是华锐风电上市首日的最高价,非常吉利的一个数字。可惜,这个比发行价还低了1块2的吉利数字,竟然就成了华锐上市之后的大顶。也就是说,从上市第一天起,华锐风电就把当时中签的人全都深度套牢。如果到今天你还没有撒手,那么一年前的9万块钱,现在就剩下了3万多。更为可怕的是,在这一年多连续下跌的日子里,你很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2012年的1月31号,华锐风电的业绩预告给出了答案:公司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0%以上。盈利腰斩了,这股价能好吗?但大伙儿想不通啊,你不是说带着28个亿(利润)来上市,吃着火锅唱着歌,怎么就突然腰斩了呢?这脸变的也太快了吧。
说实话,到了这步田地,尉文渊和阚治东的心里也不好受,毕竟自己几十亿的纸面富贵,也烟消云散啦。那他们是怎么解释业绩变脸的这回事的呢?
尉文渊:我作为股东我也希望它好,行业的这个变化,宏观的、微观的事儿很多。
记者:那它业绩这个变化对您投资损失大吗?
尉文渊:没有什么损失不损失的,投资就这样,也正常的,行业波动也很正常。
阚治东:去年整个新能源都遭受了不同的问题,我是认为应该是行业的问题为主吧。
尉文渊和阚治东把业绩变脸归结到了大环境上,也就是说行业出问题了。在这方面,企业的实际管理者感受最深,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觉得,这两年,抢蛋糕的人是越来越多。
陶刚 华锐风电副总裁:我们先说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从2005年,2006年开始飞速发展,现在是一个基本的稳定的,然后现在我们预期大概今后几年每年的装机量大概是1500万到2000万千瓦这样,因为现在这个从整机到各个零部件,它的这个参与的企业非常多,好像有80多家,所以市场竞争是一个白热化状态。
竞争加剧之后,就是竞相杀价,陶刚觉得,这就是风电企业利润下滑的根本原因。其实不光是华锐风电,其他风电企业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像金风科技2011年的利润就缩水了73%。看起来,这个行业确实出了些问题,业绩下滑当然也能自圆其说。但是,我心里还有个疑惑,当一年前,华锐风电以90元天价上市的时候,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行业出问题了呢??
陶刚 华锐风电副总裁:我觉得这个的确是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当时在这个做估值的时候,就我个人来看,包括跟一些专家去沟通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希望采取一些比较保守的一些方案。2009年到2010年的确是这个行业一个阶段性的一个顶峰,而且当时在欧美的市场也是非常不错,所以全球的风电行业应该是一个这种欣欣向荣。
陶刚承认,在上市前,也考虑过风电的发展规模,但是风电在中国的能源占比还是很低的,所以当时仍然抱着高速增长的预期。其实,这种乐观并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错觉,整个市场都是沉浸当中,承销商、询价机构、以至于疯狂打新的投资者,都为华锐风电的天价抬了轿子。
还是那句话,伴随着华锐风电风光地上市,再造辉煌的尉文渊和阚治东,确实成就了A股最成功的一个股权投资案例。只可惜,华锐风电三高登场,一路落花流水,第一分钟破发,第一天见顶,第一年就业绩变脸。这一连串的第一,会不会给这二位的资本传奇,添堵呢?!
我再多说一句,作为投资者,这场上海滩最风光的变脸提醒我们,当大家争先恐后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警惕的时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