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诉大智慧不正当竞争开庭
称大智慧一产品与其特有装潢近似,要求消除影响并索赔500万元
早报记者 忻尚伦 实习生 陈月石
曾一直以做“中国的彭博”为目标的中国金融信息咨询商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微博)(大智慧,601519),近日却被美国彭博有限合伙公司(Bloomberg L.P.,下称“彭博”)告上了法庭。
昨日,彭博起诉大智慧不正当竞争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彭博诉称,大智慧的金融信息终端在软硬件的设计上与其特有装潢具有相似性,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名誉造成影响。彭博要求大智慧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其500万元人民币。
对此,昨日庭审主要进行了控辩双方互换证据,并未宣判。
争议“谁知名度高”
彭博诉称,大智慧旗下信息终端产品“金融投资家”的双屏显示器、配套键盘以及金融终端软件打开后的界面,与彭博金融终端在装潢上非常类似;而彭博终端设备是一个具有独特整体风格的形象,在全球乃至中国已经形成了较高的识别度和知名度。由此,会混淆投资者对知名商品彭博专业金融服务的识别。大智慧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相关规定,该条第二项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大智慧则辩称,彭博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如大智慧,而双屏显示器属于通用硬件设备,软件也是业内普遍适用,不具有特有装潢的属性。
就此,彭博的代理律师在昨日庭审时提交了大量证据,力图证明其在中国拥有良好的大金融机构客户关系,以及颇高的业内知名度。如中国人民银行在1995年便成为了彭博的客户,彭博财经电视亚太频道在2002年便在中国落地等。
彭博称,2009年彭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处于第一位;在中国当年的收入达到4400万美元,市场份额列第三位。另外,彭博代理律师提交的半人多高的证据材料中,还包括了大量国内媒体援引的彭博报告,以及彭博在中国进行的系列公益活动。
占据中国市场份额首位的大智慧则反驳称,在世界范围内是否知名与本案没有关系,关键是该供应商在中国是否知名。
“我们认为彭博在世界范围内的高知名度,并不一定是由于它的金融终端服务,是源于彭博的新闻传播力。”大智慧代理律师斯伟江认为,彭博此次是恶意诉讼,“为何选择了大智慧?大智慧是目前国内金融咨询提供商市场份额第一位的。”
本土金融信息商的成长
或也正因为此,虽然诉讼标的不高,但业内人士对该起争端依然给予了高度关注。另一家国内金融资讯提供商的负责人说,比之5年前彭博向上海“澎博”提出的商标侵权纠纷案,此次彭博挑战的大智慧公司,是国内发展速度最快、与彭博运营模式最接近的一家金融信息提供商。
2006年,彭博曾状告上海澎博财经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澎博网络数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商标侵权纠纷。最终彭博胜诉,并获赔100万元。
根据彭博代理律师昨日庭审时提供的数据,成立于1986年的彭博公司,最早于1995年接触了中国客户,中国货币当局并于1995年成为了彭博客户;其后,彭博新闻社于1995年6月27日获得外国驻华新闻机构证;并在1999年成立了彭博中国公司。而直到2009年才取得了国新办批准彭博在中国进行新闻金融服务的许可证,在2010年推出了中文信息服务。
在这段时间内,包括大智慧、同花顺、益盟、Wind等公司纷纷崛起,几年之内已成为中文金融资讯的知名供应商。让彭博引以为傲的财经新闻通讯社,也正在被国内供应商所模仿。如大智慧筹备的新闻通讯社已经完成了架构搭建,正在各地招兵买马。
不仅仅是这群“草根”产品商在向“中国的彭博”迈进,包括传统的新闻群体也向这个目标冲刺。包括新华社、财新传媒集团、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等等,都致力于打造成金融信息的多方位提供商。但这群“正规军”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及草根产品商,“草根产品商运用的山寨策略,也是他们得以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一券商分析师发表个人观点。
一名投行人员向早报记者表示,大智慧金融投资家的界面与彭博的相似度确实很高,包括功能键、命令键都是如出一辙,“年费也几乎一致,每年约2万美元。”该名人士曾参加大智慧上市路演,“路演时其主承销商便称,大智慧致力于打造成中国的彭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