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8日,153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业绩预告,业绩预增公司达842家。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合计达580家,成为年报“预喜”的主力。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经济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国内通胀水平上升、海外欧债危机蔓延等因素导致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趋缓。业绩预告中,预减、预亏的公司分别有352家和144家,合计为496家,这一数字与2008年的543家比较接近。其中,由于成本上升和销量萎缩,制造业成为受冲击最显著的领域,预减预亏的公司数量多达351家。
总体来看,近几年内需持续扩大给上市公司的经营稳定提供了保障,业绩增长依然是上市公司2011年的主基调。从目前数据对比来看,2011年预增与预减公司的比例为2.4:1,而2008年为1.07:1。从行业情况来看,受到转型升级政策扶持的信息技术业成为了业绩提升最为显著的领域。在消费升级和规模提升的带动下,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呈现业绩整体“飘红”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板、创业板公司逐渐成为了“报喜”的主力。统计显示,在842家预增公司中,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393家和187家,合计占比为68.88%。在募投项目陆续投产的情况下,这些中小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十分明显,尤其是一些涉及节能减排、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公司更是享受着资本优势和政策支持的双重“红利”。
此外,在76家预计扭亏的上市公司中,29家为ST类公司,保牌摘帽成为了它们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从业绩变动原因看,获得财政补贴、资产重组或变卖资产是这些ST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主要渠道。(刘兴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