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565名上市公司高管逆市增持 超半数当月获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9日 21:21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分析员 黄凤清

  有人认为如果内部人开始买进自家公司股票,就是市场见底的时候。尽管现在市场依旧低迷,但是有许多上市公司高管已经开始挺身而出,频繁增持自家公司股票。

  例如,中国中冶的12位“董监高”在今年以来增持公司股票41.5万股,中国北车的8位“董监高”增持61.3万股,江南化工的5位高管及1位董事共增持23.3万股……

  仅9月份(截至9月27日,下同),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自家股票便达到85人次,买入近359万股,高管增持的速度有所加快。今年前三个季度,A股共有565位高管增持(详见B04),其中净增持的有447位。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增持,在今年市场逐级下行、近八成个股下跌的情况下,仍有近半数高管在增持后一个月内获得超越大盘(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甚至获得了正收益。

  市盈率低点买入

  考虑到高管的配偶、子女、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增持往往反映了高管本人的意志或其获得的信息,因此《投资者报》将这部分增持合并到高管名下。

  通常情况下,高管增持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带来影响,但却隐含着一些信息。

  也许高管认为公司股价足够低、估值合理,或者看好公司经营前景;也许高管掌握了资产重组、项目中选等一些重大的内部消息;也有可能是市场需要高管增持来增强信心,以稳定股价。

  随着股价的下跌,A股中的许多上市公司市盈率也逐渐降低。当估值跌至合理区间时,可能就是买入的好时机。由于上市公司高管较一般投资者掌握了公司更多的核心经营信息,因此往往能抢占先机。

  在前三季度增持的高管中,有部分高管刚好在公司市盈率达到2008年以来最低时增持,不得不佩服他们选择增持的时点十分精准。

  比如青岛啤酒(微博)高管曹向东,于1月24日增持公司股票0.5万股,当日公司市盈率为27.16倍,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在此前两个交易日,曹向东已经增持了0.5万股,当时市盈率距最低水平仅一步之遥,为27.41倍,同日增持青岛啤酒的还有公司另一名高管姜宏。

  再比如新都化工的高管范明,在今年6月22日增持自家股票0.98万股,当日新都化工市盈率处于28.79倍这一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紧接着,范明分别于6月24日、6月29日再次买入,三次增持累计买入3.5万股。虽然后两次增持时新都化工的市盈率已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同样在公司市盈率最低时增持的还有德美化工的徐欣公和中国北车的孙永才。此外,常山药业的姬胜利、史丹利(微博)的高进华、登海种业的毛丽华、阳光城的何媚、智飞生物的宋靖蔚、汤臣倍健(微博)的陈宏、宝信软件的朱立强等高管也看准时机,都在公司市盈率距低点5%的范围内买进自家股票。

  拉升股价之猜想

  实际上,上述能够准确地在估值低位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的高管只是少数。从市盈率和估值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高管增持时,股价并未足够便宜。

  那些选择增持却买在高点的高管,肯定是另有原因。我们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增持时出现抱团的现象,也就是说,多位高管在同一天或者相隔较短的时间内集体买入。如中国南车14位高管于8月12~17日期间集体增持、中国中冶12位高管于9月13日同时买入、中国北车8位高管于9月2日同时买入、烽火电子9位高管在6月22日至7月4日期间累计21次增持共16.14万股等。

  高管抱团增持,很可能涉及到公司层面的策略,而并非个人行为这么简单。这么做是要表明管理层的一个态度,往往是为了给予市场信心,稳定乃至拉升股价。

  为再融资护航便是其中的目的之一,中国北车及中国南车均是典型的例子。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在温州动车事故后持续下跌,而今年下半年又均有增发计划。高管在此时集体增持,有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事故负面影响、为再融资铺路之意。

  在高管增持的336家上市公司中,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还有46家公司在今年以来实施了包括增发及配股在内再融资或公告了再融资预案。不排除部分高管的增持与此有关。

  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再融资的需求,但股价持续下挫所带来的困扰也促使公司管理层向市场传递信心。

  比如,长江润发今年4月以来的行情十分“难看”,股价持续处于发行价下方。该公司于2010年6月上市,发行价为15.5元。今年4月下旬股价跌破发行价,至今已跌至12.28元,较发行价跌去两成。6月29日以来,公司董事长郁霞秋前后共9次增持,增持数量共计102.68万股,动用资金约1385万元。高管增持的理由不排除是意欲拉升公司股价。

  中国中冶的情况与此类似。7月中旬,有消息指中冶集团投资唐山恒通巨亏,中国中冶恐遭牵连。虽然中国中冶方面表示公司不会受此影响,但其股价却陷入泥潭,由此前的盘整转向加速下跌,仅7月12日至9月9日期间便跌去21.43%。9月13日,12位高管集体增持。虽然并未对增持原因作出解释,但从其股价的走势来看,不免让人猜想其意图是为了提振股价。

  踏准利好出炉时点

  高管踏准时点增持,除了指买在估值底部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掌握了利好消息公布前的有利时点,从而提前埋伏。

  我们看到,确实有部分高管在公司利好消息公告前的短时间内增持。

  比如,*ST大地董事胡虹的配偶于1月10日增持公司股票,1月13日公司即发布投资公告及项目中选公告,其中中选项目为南充市西华体育公园、北部新城道路、东湖公园、江东大道南段工程BT项目,总投资预计5亿元。

  *ST吉药董事刘煜于2月9日增持公司股票,不久后公司公告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于2月25日起停牌。

  虽然他们没有明确给出增持原因,我们也没有证据说他们就是提前埋伏,但时间上的巧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半数增持后1个月正收益

  上述三大理由都有可能导致高管增持,那么在高管增持后,公司的股价会有何表现?或者说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后的收益情况究竟如何?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下行,近八成个股在前三个季度下跌。在此大环境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增持,仍有近半数高管的收益在增持后短期内跑赢沪深300指数。

  从增持后1个月的收益来看,若不减持,这些高管所持的公司股票跑赢大盘的概率为51.6%,有51.4%的增持能获得正收益。这一比例看似不大,但与整个市场的情况相比,却已较为乐观。

  1个月内收益增幅最大的是西藏发展的高管周克清。其5月11日增持2400股,从增持次日起的1个月内,股价上涨43.7%。不过近日的几个跌停板将其打回原形,甚至出现亏损。

  1个月内收益较大的还有中润投资的刘成坤、浙富股份的楼卫民以及中兴通讯的董联波,他们在增持后的1个月内并没有减持,股价上涨幅度均在三成以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管增持后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会下降。从增持后3个月的收益来看,能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只有35%。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