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公司900高管辞职 中小板创业板成重灾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2日 02:01  信息时报微博
资料图 资料图

  为套现 公司高管爱辞职

  □专题策划 林燕辉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当股民在股价之巅被折磨得心力交瘁之时,持有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高管们也变得异常浮躁起来。今年以来两市已有近900人辞去高管职位,相比去年同期大增1.25倍,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三四位高管在“开溜”。在分析人士看来,高管们的离职并非不看好公司,而是不看好股市,想尽快将纸上富贵兑现,从而投入下一场财富盛宴中。

  以时间推断,今年第四季度股市将真正感受到这股离职潮的冲击。如今,A股市场上每一只“黑天鹅”的出现,都会让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胆战心惊,即将到来的这次冲击又会否是压倒A股的稻草之一?不久就可见分晓。

  上市公司

  年内近900高管辞职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本不是新鲜事。甚至为了根治高管的这种病,深交所于去年11月4日发出通知,规定新股上市后6个月内申报离职的高管,从申报离职之日起18个月内不得转让公司股份;从第7个月到第12个月之间离职的,则12个月内不得转让公司股份。

  然而,高管限售新规并没有挡住高管辞职套现的坚定步伐。今年以来高管辞职成风,而且很多是组团辞职。现在的ST海龙,就在今年几乎将管理层全部“清洗”了一遍。2010年底,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王利民首先辞去公司一切职务。今年5月8日,公司曾对外表示收到了董事长逄奉建和董事任国威的辞职报告,两人分别以工作原因为由辞去职务;5月12日,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职务的辛青也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请求;6月8日,公司副总经理刘金智、监事王兴华也紧跟着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公司董秘、职工监事、副总经理、独立董事、证券事务代表陆续辞职,直至8月6日,监事会主席也递上辞职报告。至此,山东海龙的原高管团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还有不少上市公司遭遇人事“地震”,集体辞职的“盛况”时有发生。宝胜股份在6月21日、7月22日两次发布高管辞职公告,包括董事长、总裁、董事、监事在内的8位高管悉数离开。重庆百货的人事地震更大,短短一个月内出现10位高管离职,创年内上市公司高管离职之最。

  这股高管辞职潮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股市。今年年初以来,沪深两市有关高管辞职公告近900起,近900人辞去高管职位,而去年同期仅400人不到。尤其是今年4月至今,超过600位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平均每月有逾百位。

  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是重灾区

  从“地域”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依然是当下高管离职的重灾区,共有430份辞职公告,比去年同期几近翻番。其中中小板占到了300起左右,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开溜”最积极的板块。

  然而,历数今年的这股辞职潮,也出现了一些和此前不同的现象。首先,与去年还遮遮掩掩的辞职不同,部分今年刚上市的公司持股高管,频频出现闪电请辞的迹象。富瑞特装今年6月8日上市,其副总经理陈海涛在6月26日离职,此时离公司上市仅18天,其持有富瑞特装7.8万股;3月29日上市的长海股份,其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徐江峰持有12万股,在5月6日提出离职,此时离公司上市不到一个半月。海能达亿通科技等高管,均在上市两月即宣布走人。

  尤其令人侧目的是,上市公司的第一代创业者们,似乎也对“辛苦”创立的公司不再留恋。在今年出走的高管中,不乏总裁、总经理等关键职位,甚至包括董事长这类“一把手”角色。据统计,在今年二季度以来出现高管离职的340家上市公司中,有50多家都遭遇了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离弃”,其中几乎半数都是来自中小板。

  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熊猫烟花董事长赵伟平,这位“中国烟花第一人”于7月25日由于“工作原因”辞去所有职务。实际上,赵伟平在资本市场的作为向来颇受诟病,甚至有人称之为“资本市场的惯犯”。从3年来大幅减持股份套利7亿元受到质疑,到闹得沸沸扬扬的高价收购劣质资产,无论是个人作为或是上市公司掌舵上均非议不断。

  高管公告辞职

  不等于离开了公司

  从公告来看,“身体原因”、“个人原因”、“退休”或“工作调动”,几乎概括了所有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所有原因。令投资者疑惑的是,为何这些高管在企业干了很多年都身体倍儿棒,但一到企业上市后马上就感到“身心俱疲”?当一家两家高管因身体或其他原因离职时,投资者或许可以接受;但当如此众多的高管都因同样的原因而离职时,似乎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原因可以解释。

  “高管辞职并代表不看好他们从事的行业,而是不看好股市。所谓的辞职公告只是表明他们脱离了法定监管,并不等于他们一定离开了公司。”近日在和业内人士就高管离职现象交流时,广州某上市公司高层说出了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我知道一些公司高管,其实辞职后工作并没有变化,仍是下面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只是换了个位子而已。”

  而这位业内人士的观点也在一些上市公司身上得到了验证。如朗科科技原董事长邓国顺去年9月辞职后,仍担任公司董事,从中报来看,他持有的1545万股限售股没有发生改变。有媒体曾曝出邓国顺可能要另外创业的消息,但他自己则强调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仍然对上市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

  某投行人士感叹,现在高管套现已经有了一套利益链条:从公司包装上市到高溢价发行,上市初期爆炒,然后高管辞职陆续套现。即使股价下跌,由于当初原始股成本极低,仍能获得巨大收益。“此后不管是自己再创业也好,入股其它拟上市公司也罢,几年后又是一个循环。”

  高管离职潮

  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既然大多数是以套现为目的,那么高管离职潮对于二级市场的冲击则不言而喻。有一个数字不能忽视,有媒体统计显示,7月辞职的高管中,持有股份者有21人,占核心高管人数的四分之一。

  事实上,与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潮始终相伴的,也的确是高管们的减持套现潮。5月24日,中船股份董事长谭作钧、副董事长任大德,以及董事曹坚和林纳新共4人集体请求辞职,原因均为“工作原因”,但谭作钧在中船集团的总经理职位却未变。若算上于3月29日辞职的副总经理丁仲全,短短两个月内,中船股份就有5名高管提出辞职。非常巧合的是,就在他们集体辞职后不久,中船股份股价便开始因“航母概念”而活跃,两个月时间,由5月底19元左右一举攀升至7月底的33元之高,创下近三年公司复权最高价。与此对应的是,6、7月间,该股成交量明显放大,一些营业部频频出现大单卖出。

  此外,如三聚环保两位高管董事张杰、董事兼副总经理丛澜波,在公司登陆创业板上市一年之后递交了辞职报告,而两人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不断套现,在职时的公告套现额就已超过2400万元。

  事实上,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潮涌,对二级市场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