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紫鑫药业再次给中国证券市场重重一击,向我们昭示这个市场造假之猖獗,中介机构之渎职,监管之形同虚设。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中,所谓投资文化只能是投机心态的阴暗投影。
被称作第二个银广夏的紫鑫药业,陷入了全面造假漩涡。于200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中成药为主业的紫鑫药业,在2010年搭上“人参”快车后,开始令人瞠目的奇迹之旅。
假做真时真亦假,任何看似成真的谎言,必然有真实的概念支撑。就紫鑫药业而言,吉林省加快发展人参产业的政策是真的,成为吉林省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的五家试点企业是真的,而交易、业绩正被质疑是假的,但由于对原材料的部分垄断以及对人参产业的推崇,很多业内人士宁愿相信这是真的。笔者曾听到业内人士对紫鑫药业的认可,认为对上游资源的扩张以及传统保健药进入食品领域,是业务方向的大拓展。这是中国跳跃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体迷失。
毫不奇怪,围绕紫鑫药业,所有监管、审计集体失灵。
紫鑫药业财务报告的审计单位——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所属的会计师,本身污迹斑斑。刘昆2000年3月1日取得CPA证书,2001年至2004年期间参与审计了吉林制药(现*ST吉药)、通化金马、通葡股份(现*ST通葡)和通化东宝等吉林地区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工作。吉林制药、通葡股份都已经多次重组失败,不仅带上了ST的帽子,甚至还面临暂停上市的窘境,而通化金马也曝出过大股东拟卖壳重组的消息。而保荐机构东北证券的保荐、督导责任明显缺失。购买紫鑫药业的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查,同样乏善可陈。虽然现在有研究者提出,重要客户所占比例过大,关联痕迹过于浓重,但马后炮式的分析说明了专业人士的胆怯与无奈。
最后,是监管的失灵,如同银广夏事件的重演,当媒体或者研究者进行了详尽的披露后,我们看到监管层给市场的可怕的空白。
紫鑫药业事件等涉嫌造假案例的一再披露,让A股市场的投资成本高到不可承受。在造假横行且无法得到惩处的市场,投资者只能假设,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紫鑫矿业,在这个市场中只能赚取概念炒作过程中的溢价,任何试图将价值投资引向A股市场的理想主义者都将作茧自缚。
进一步说,对于造假者的纵容,已经使中国公司信用几乎全面丧失,出现了全球性的折价现象。在中国概念股风暴中,国际上一系列投资英雄折戟沉沙,原富达基金的明星投资经理、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曾经保持了20多年年收益率20%以上的业绩,2010年4月,波顿的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在伦敦证交所上市时,受到热烈追捧,募得4.6亿英镑(合7.43亿美元)。但他坦承,在今年早些时候,他的基金在亏损的情况下,抛出几只买壳上市的中国股票,包括两家被指欺诈的公司,其中一家——西安宝润在受到卖空者欺诈指控、其审计机构毕马威辞职后,今年市值蒸发了90%。该基金股价今年已经下跌约15%。另一位受到打击的则是因次贷危机一举成名的保尔森基金。
因为造假,中国的货币信用市场成为抵押品交换市场;因为造假,中国的债券市场的评级成为一个评级只会上升不会下降的大笑话;因为造假,中国的上市公司在国际上普遍折价;因为造假,中国的证券市场迄今未能培育出微软、苹果等伟大的上市公司;因为造假,三聚氰胺泛滥成灾,中国在国际上无法得到尊重……所有一切的背后,都是社会与经济运作成本的上升、安全成本上升、调查成本上升、融资成本上升。捞一票就走的末世心态开始主导市场。
造假者得到了什么惩罚呢?没有。据说是“为了股民的利益”,银广夏仍处于债务重组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社会成本,中国迄今未推出退市机制,让壳资源成为特有的炒作景观,股市英雄尽披壳横立;而发表强力推荐报告的券商分析师、低价吸货的高管们、给上市公司提供税收资源证明等便利的地方政府,照样怡然自得。极少的禁止入市、几万元几十万元的罚款,给了造假牟利者足够的激励。他们测量出了造假的成本底线,从此胸有成竹。
一家僵尸公司的存在,鼓励了千万家僵尸公司茁壮成长,从银广夏到紫鑫药业,足够印证中国证券投资者与市场的痛苦。请监管部门尽快查证,并且坚决推出退市机制,让造假者在第一时间退市,承担无限的民事赔偿责任,搭上个人身家,直到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