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商证券理财产品重仓绿大地 发研报高位推荐引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6日 15:02  新浪财经

  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券商粉墨登场发布研报推荐绿大地,特别是在浙商证券理财产品大举杀入且又在高位大幅获利的情况下,浙商证券“不失时机”地发布研报进行推荐,中金公司推波助澜,股价也从18元一路涨到44元,此后不久绿大地董事长股份被冻结并遭逮捕。

  新浪财经讯 绿大地近期重新回到20元以下,离去年11月份的高点44.86元跌幅已经达到一半以上,重新回到去年7月份股价启动时的价格。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绿大地玩了一轮大大的过山车, 3月17日前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依法逮捕消息更是震动了整个资本市场,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绿大地到底发生了什么,乱象丛生的背后又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010年10月22日,浙商证券首次发出绿大地的研究报告《凤凰涅槃浴火待重生,2011年值得期待》,称2010年可以说是公司凤凰盘捏的一年,随着园林工程业务的高速增长,公司成功实现困境反转。对于该股给予“买入”评级,以及43.2元的目标价位。

  而此时的股价已高达37元,距离7月份启动时的18元相比,涨幅已经翻倍。

  10月28日, 浙商证券旗下两款集合理财产品“汇金1号”,“金惠1号”发布三季度业绩,双双宣告问鼎同类别产品最佳业绩。事实上,上述两款集合理财"新贵"成立时间均不到一年。

  而两款理财产品的重仓股正是绿大地,去年三季报显示,两产品合计持有绿大地高达370万股,跻身绿大地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除浙商证券外,其他浙系资金对绿大地也青睐有加,前宁波涨停敢死队队长徐翔操盘的"泽熙瑞金1号"去年三季度末持股221.61万股,浙江东阳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持股415.75万股。

  有资产管理负责人指出:“这轮疯狂炒作是资管和私募联手坐庄, 集合资金一起买入的结果,但上市公司是否参与,就无从判断了。”而浙商证券在高位为自家理财产品重仓的个股进行鼓吹,无疑会让人浮想联翩。

  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之间,绿大地披露的业绩预告和快报发生五次更改,前后相差2亿多元,可谓匪夷所思。

  因此,早在2010年3月17日证监会就下发了对绿大地的立案调查,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从2010年5月份开始,各大券商或咨询机构就开始疯狂鼓吹这只股票。

  5月24日,国泰君安发布《转型之年,仍可期待》的研报,给予谨慎增持评级;6月24日,东兴证券发布《绿化工程,成长新方向》的研报,给予推荐评级;6月30日,国元证券发布《战略调整助推业绩稳步提升》的研报;8月23日,国海证券发布《绿化工程增速超预期》的研报,给予增持评级;8月23日,广发证券发布《中期业绩虽下滑,2011年业绩仍可期》的研报,给予持有评级;8月27日,中邮证券发布《业务转型中,望否极泰来》的研报,给予谨慎推荐评级;10月22日,浙商证券发布首份绿大地研报——《凤凰盘捏、浴火待重生,2011年值得期待》,给予买入评级;11月9日,中金公司发布《工程项目充足,苗木资源受益涨价》的研报,给予推荐评级;而安信证券更是从5月26日到11月10日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先后7次发布研报进行推荐,最后一次推荐还把买入评级从-B调高至-A。

  而中金公司力荐的研究报告也在二级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中金11月9日报告发布当天,绿大地股票便强势涨停,11月10日,绿大地盘中再度创出44.86元的上市新高。

  但此后不久绿大地便爆出重大利空,12月20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325.80万股限售股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3月17日,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云南公安局执行逮捕。

  绿大地也因此一路下挫,直到跌到20元以下,今年3月22日最低曾跌至18.9元。

  而此前推荐该股票的各大券商也集体失语,直到4月19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认为监管处罚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给出推荐评级,但并未给出目标价,这也是今年以来首家券商发布针对绿大地的研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18元疯狂上涨至44元,再一路狂跌至18元附近,各大券商粉墨登场进行推荐,特别是在浙系资金大举杀入且又在高位大幅获利的情况下,浙商证券“不失时机”地发布研报进行推荐,中金公司推波助澜,使股价上涨到上市以来的新高(按复权价计算)。

  而此后绿大地董事长股票遭冻结并被逮捕,使这一出比影视剧更跌宕起伏的大戏暂时谢幕,这种结局恐怕是当初轮番推荐它的各大券商和大举杀入的浙系资金所没有想到的。

  而近期搅动证券市场的中国宝安宁波联合券商研报乌龙事件,更是将券商研究报告的公信力推向公众质疑的风口浪尖。

  作为证券市场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券商的研究报告应当承担的责任除了作者及所在单位担负信用风险外,还没有有效的法律对此进行监督,“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仅代表个人观点,依此投资造成损失自负”等成为他们化解责任的万金油。

  不过可喜的是,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已对有关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开展核查工作,打击虚假研报,铲除其背后的利益链,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才能做到净化市场、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点击进入[绿大地吧]讨论

【 绿大地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