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ST公司重组博弈:多数重陷亏损泥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4日 00:26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摘不完的亏损帽,演不完的重组戏。每年一季度,ST股摘帽的主题总要被市场炒作一番。往往重组消息尚未明朗,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便动辄连拉几个甚至几十个涨停板。

  今年以来,市场上又有不少投资者对ST公司的种种预期进行炒作,一位私募人士对《投资者报》直言“只要大盘不出现系统性风险,ST股就会受到游资持续攻击”。

  问题在于,重组果真能改变一家ST公司的亏损命运吗?看看那些曾经亏损并经历过重组的ST公司的表现吧。

  少数靠重组转换主业扭亏

  每年一季度是年报出台密集期,这一阶段也是ST公司想方设法扮靓业绩,以达到脱帽摘星目的的时期。许多ST公司于是选择突击重组进行保壳。从过往案例看,的确存在少数ST公司通过重组保留了上市资格,还改变了亏损命运,而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转换主业。

  比如2009年因股价涨幅高达450%而被称作中国“牛”年最“牛”公司之一的三安光电就属此类,最初由业绩亏损的S*ST天颐重组而来。

  由于S*ST天颐2006年亏损7000余万元,上交所决定自2007年5月25日起让其暂停上市。福建三安集团随后购入S*ST天颐5429.7万股,控股72.19%。并于第二年6月使天颐科技恢复上市,正式更名为三安光电。

  尽管2008年的三安光电仍戴着ST帽,但其亏损命运的改变主要源于资产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由食品油加工彻底转为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而且重组后的LED业务正好赶上如日中天的行业环境,业绩因此节节高升。

  另一家通过重组改变主业从而成功扭亏的公司是西藏城投,重组前公司是一家以医药为主业的亏损企业,2009年12月,公司向同成投资出售全部资产和负债,同时向上海闸北区国资委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北方城投100%股权,重组后主营从医药转向地产,当年该公司就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同比大增178%,实现净利润为7727.71万元,同比大增97%。

  除主业转换外,一些通过借壳并注入良好资产的ST公司也有较好的改变。比较典型的是中国船舶。2007年中国船舶盘中摸至300元,创造了中国股市的新传奇,但此前6年,这只原名“沪东重机”的股票也曾是ST公司。

  中船集团通过接收沪东重机原控股股东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和第二大股东上船澄西船舶有限公司的无偿划转,将沪东重机13985.31万股(占沪东重机总股本的53.27%)收入囊中,成为沪东重机的直接控股股东,并不断整合旗下资产,使公司业绩扶摇直上。

  “垃圾”股重组后仍为“垃圾”

  并不是所有的ST公司都能在重组中找到出路。《投资者报》通过梳理过去几年进行过重组的众多ST公司案例后发现,更多的ST公司是重组后仍继续亏损,即“垃圾股重组后仍是垃圾”。

  原因在于,这些公司重组扭亏往往是短期行为,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公司亏损的根本因素,资产重组后,这些公司要么重复着ST、扭亏、撤消ST、再亏损的轨迹,要么仍挣扎在亏损边缘。

  以四环生物为例,其前身为1993年9月上市的苏三山,该公司于1995年至1998年连续4年亏损,后由振新公司入主重组,1999年公司重组后更名换姓PT振新,但很快又换帽为ST振新,随后又更名为四环生物。但是,正名、去帽子的计划刚刚实施完毕,重组后的公司却再次沦为垃圾公司。

  公司去年还增资5000万元投资文化传媒领域,安邦咨询医药行业分析师边晨光认为,公司进军文化传媒是否真正能带来收益还是未知数,而且将大量资金不用于主业而是其他领域属于不务正业。

  另一家重组后继续亏损并退市的公司是*ST白猫(600633),该公司原名双鹿电器,自1996年起连续5年亏损后被戴上PT帽子,在面临退市时被他方重组,重组后改名PT白猫,后又去掉帽子更名为白猫股份

  但新主人扭亏为盈3年后,又再次步入垃圾股行列,目前,由于公司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亏损,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决定自去年5月25日起暂停公司股票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8年的股市大跌,使得不少ST股壳资源价格非常低,而2009年房地产市场火速复苏,大批拟上市房企热衷于通过借壳驶上资本市场的快车道。有机构统计,沪深两市2009年共披露过286份定向增发预案,其中涉及地产公司借壳的共36起,这其中,又有30家壳资源来自于ST股。

  但事实证明,ST股转型地产并不一定能改变盈利状况。统计显示,在2009年完成地产业务注入的17家ST股中,有7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了盈利,但其余10家股票前三季均亏损,部分公司重组后不仅没有为公司经营带来转机,反而是“亏上加亏”,如ST重实、ST中葡、ST金花等公司。

  市场人士认为,“不排除这些借壳的地产公司本身就不是优良资产,有些负债率过高。”目前更名为嘉凯诚的SST亚华当初收购报告书中就显示,新东家浙商集团2007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16%。

  重组难改亏损实质

  重组为什么不能根本改变更多ST公司的亏损实质呢?原因在于,这些公司当时的扭亏依赖于资产置换、债务重组、关联交易、政府补贴及会计处理来改善公司业绩,非经常性收益构成了当期利润的重要来源,但这一手段无法长期支持公司的业绩。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壳上市不是原来公司的真正扭亏,而只是一家新上市的公司而已。既然新股东不遗余力地借壳上市,其目的必然是通过资本市场筹得资金,而且借壳上市的公司质量无法保证,不少公司匆匆借壳上市,没有主导产品。

  资产重组看似是ST公司扭亏的“法宝”,但重组同样存在着弊端,一方面,受“壳”资源规模的限制,不少公司仍需组装上市,同大股东的关联交易必然存在。另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可能提高其业绩,但劣质资产依然存在,只是上市公司暂时转移了矛盾。

  扭亏的ST公司普遍存在的另一个另人担忧的问题是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在ST公司的扭亏中比比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因为与大股东间的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上是不必进行抵销的,而且与大股东间的关联交易也较容易进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