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郭新志 发自成都
1月15日凌晨1点,重庆人大代表张明渝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打来电话,称他反复琢磨前一天晚上重庆信托就举报一事所作的回应,这一夜,他没睡好。5个小时后,他又打电话给另外一名媒体记者,“我要离开重庆了……”,随后,记者再也无法与之取得联系。
此时已距举报信刊发整整一周,重庆“两会”业已闭幕,但留给外界最大悬念的,依旧是被举报者翁振杰此前的所作所为。“与我有同样遭遇的老板不在少数,他们只是不敢说而已”,张明渝反复向记者强调,他站出来举报,只是为了打破潜规则、讨个公道而已。记者连日来的调查发现,张明渝的遭遇并非个案,淡薄的法律意识、不规范的操作、称兄道弟式的合作,为日后的资产纠纷埋下了隐患。知情人士范杰(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他所知道的几起房地产信托项目中,合作双方甚至没有约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大都是重庆信托说了算。张明渝昨日(1月17日)在发给记者的短信中对此进行了确认。
酝酿已久的实名举报
从2009年开始,现年42岁的张明渝就开始四处举报。1984年~1993年,他是中国农业银行沙坪坝支行的一名普通会计,之后的5年里,他开过摩托车修理公司、家政服务公司;1998年~2009年,他是重庆同创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同创集团)创始人、总裁。但被抹去的一点是,张明渝原名张革,从银行出来后,他还办过证券公司,收取了一大笔钱,至今还有投资者找他追债。
无论如何,张明渝将同创集团做到了重庆市房地产行业前五名的位置,这里面有现任重庆信托CEO、西南证券董事长翁振杰的帮忙。但金融危机后资金链断裂,同创集团突然倒下,张明渝被扫地出门,他与翁振杰从此结怨。从2009年始,他就不断向重庆有关部门、中纪委写举报信。
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1年1月8日重庆“两会”召开前,一位“高人”给张明渝打电话,建议他趁“两会”期间举报翁振杰。一个是人大代表,一个是人大常委,又都是当地的知名老板,在此敏感时刻举报,无异于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事后,张明渝找到其他几家房地产老板。“意思是大家联手举报,讨回公道”,前述知情人士说。张明渝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1月7日晚,张明渝在网络上发布了实名举报信,并给翁振杰列出了“六宗罪”,且都与此前的几笔信托融资业务有关。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打电话给张明渝的这位“高人”对信托业务相当熟悉,因不满翁振杰的一些做法,曾当面向一些举报者指明重庆信托报表中的玄机,“但那太专业,我们听不懂,也就没有在意”。不仅如此,张明渝举报信发出后,该“高人”称重庆市国资委正介入调查,劝其他老板暂时回避媒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欲联系该人士未果。
纷繁复杂的操盘细节
至今,张明渝没有公布相关证据,只对媒体承诺择机公布。“与我有同样遭遇的老板不在少数,他们只是不敢说而已”,张明渝反复向记者强调,他站出来举报,只是为了打破潜规则、讨个公道而已。范杰(化名)则向记者透露,在他所知道的几起房地产信托项目中,合作双方甚至没有约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大都是重庆信托说了算。
“我们的遭遇跟耀浦公司基本一样”,张明渝称。记者辗转获得的资料显示,该公司就是通过重庆三峡银行发行“创收4号”理财产品募集资金2亿元,双方合资成立项目公司,以股权增资的方式对项目融资。增资后,重庆信托即取得控股权,并掌控项目公司的公章。“这样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在后期的项目管理上,重庆信托完全主导了公司决策,”他说,重庆信托在支付第一笔融资款5000万元时,便要求耀浦公司支付4000万元咨询服务费,否则后面的1.5亿元就不提供。耀浦公司按要求支付后,重庆信托又要求它以4700万元购买“创收4号”理财产品,并将信托产品受益人确定为重庆信托的关联公司。后期更是重重阻挠项目正常开展,导致合约期内耀浦公司不能顺利回购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耀浦公司有关银行转账票据证实了咨询服务费和购买理财产品一事。但耀浦公司负责人陈美蓉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获得的长达5页纸的举报材料显示,本应重庆信托直接接收的支付款项,却被要求先支付给其他一系列公司账户,转了很大一圈才到公司账上。张明渝在举报信中亦称,重庆信托要求的异常走账形式是为某些机构提供放高利贷的资金。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界资深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耀浦公司提供材料,重庆信托设计的产品结构没有问题,但后期项目管理有悖常理,“一般信托公司综合收费标准为融资额的16%左右,重庆信托要价确实太高,此外,重庆信托本来是为耀浦公司融资,反而以种种条件逼迫耀浦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不直接接收账款而绕一大圈,这确实有点离谱。”
记者1月17日晚就此致电翁振杰,他表示,已经注意到有关报道,有关部门正在调查,目前不方便对“举报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