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玮 发自上海
创业板“满岁”在即,首批28家上市公司首发原股东的逾11.9亿股限售股将于10月30日上市流通,估算规模超过300亿元。解禁潮渐行渐近,有的“纸上”富翁急于退场,有的“小众”企业却抢着上台。伴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象,稚嫩的“创业板”究竟在中国的“纳斯达克”之路上走了多远?
辞职为套现?
“在探路者的两年五十六天里,我见证了公司从辉煌到更加辉煌的历程。感谢公司的每一位同事,如果没有你们的理解和体恤,我在这些日子里不知会有多少烦恼。”
6月10日,探路者登陆创业板8个月后,董秘范勇建辞职,并与同事“博客话别”。文中提及,因与家人两地分居,无从照顾,他选择离开。这是创业板的首个“落跑董秘”,也是第34位离职高管。
这波“离职潮”最早出现于华测检测。1月16日,该公司收到陈英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请求辞去独立董事一职。紧接着,大禹节水董事高占义、鼎汉技术独立董事秦荣等人先后离任。3月9日,网宿科技董事兼总裁彭清因“业绩压力”退出后,创业板董事、高管的离职“脚步”越发紧急。
时代周报梳理发现,3-4月间,12家上市公司的21位高管提交辞呈,此后,每月至少有3名高层“撤退”,而8月的这一数值上升至17位。截至9月中旬,离任者累计61名,除14人换届离职外,其余均主动辞职,原因大多为家庭、健康等个人问题。
但追踪他们的去向,让人意外的是,至少有9家企业的10名高管并未真正离开公司,只是变“将”为“兵”,离职不离岗。
比如,8月25日,回天胶业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曾学毅的辞呈,申请不再担任董秘职务。退出高管团队的曾摇身一变,成为该公司的现任行政管理顾问。无独有偶,立思辰前任监事张旭光、同花顺的易晓梅、海兰信的高连才等也都纷纷“假性辞职”。
对于创业板高层不惜“下放”也要离开管理层的“怪现象”,某知名券商的投行负责人陈翔解释,离职借口千奇百怪,但真实原因,彼此就“心照不宣”了。
以范勇建为例,他是带着价值千万的股票走的。因为,2008年4月,范出资100万元获得探路者22.65万股,经去年分红后,增至45.3万股。以9月2日探路者收盘价23.76元计算,范所持股市值1076万元。
至于套现,依据《公司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所持本公司股份自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此后,上述人员任期内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
同时,深交所规定,高管申报离任半年后的12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得超过自身持有股份总量的50%;12个月期满后,将全部解锁。
“既然市场如此抬举这些公司的股价,眼前巨额暴利,也许一辈子都赚不回来,现在不跑,才是傻瓜!”陈翔打趣道。目前,虽然解禁在即,但创业板的行情依然亢奋,117只个股的市盈率还在70倍以上,是全部A股市盈率的3倍多。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颇为赞同,“当高管无法抵挡手中股票高溢价带来的‘兑现诱惑’,无论何种借口,其目的就是尽快高价套现、落袋为安。”而真、假辞职无非是绕开监管层限制上市公司高管套现规定的手段。
据统计,61名离职高管中,持股者28人,以9月7日收盘价计算,市值高达16.4亿元,即每名高管平均持股市值5857万元。
业绩“变脸”
事实上,相当部分的出走高管曾是企业“元老”,为其上市成功立下过汗马功劳,如果资本减持是他们“潸然”辞职的诱因,那么,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吸引、激励人才的政策之一,创业板上市企业团队大多集体持股,高层管理人员可在企业上市后享受资本溢价。“然而,创业板的股价可以涨到天上,也可以跌到地下,投资者赌徒般地炒新股、炒概念,为整个市场的起伏不定埋下了祸根。”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证券研究所常务副主任孙立坚教授看来,不少高管“熬不住”。
“首日股价大幅上涨、极高的PE值,以及机构投资者、股民对企业的支持让我有一种巨大的紧迫感。”去年10月30日,网宿科技上市当天,前总裁彭清就感受到了沉重的业绩“压力”。
近来,创业板企业惨淡的“中报”业绩进一步阐述了此种“压力”。截至8月末,100多家上市企业中,多达22家公司的业绩“大变脸”。宝德股份、华平股份、南都电源位列三甲,净利润同比跌幅超过50%,达到82.07%、76.60%和69.79%。
而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中,包括华谊兄弟、网宿科技在内的7家“名企”,中期业绩亦同比下滑。一时间,不少业内人士质疑,经过严格审核筛选的“最具成长性”的创业板企业至今表现了高市盈率和高风险性,却丝毫不见“高成长”。
“最了解自身业务的高管其实早已洞悉,尽管去年9月至今,小盘股持续跑赢大盘股,但其盈利增长并不足以支持大幅领先于大盘的市盈率。而在短期内把业绩做上去,绝非易事。”沪上一家投行的孙姓经理告诉时代周报,创业板企业成长的艰巨性促使不少缺乏企业家精神的高管“走为上计”。
Wind数据显示,以今年中报为例,创业板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7%,沪市为42.13%,深市主板为45.21%,中小板为36.02%;同样,净利润增长率一项,创业板也是“差生”,仅有25.56%,远逊于深市主板的81.44%。“而投资者对创业板的预期是50%—100%的净利润增长。”孙经理说。
“创业板生不逢时。金融危机至今,中国经济还在被‘输血’,而四万亿刺激计划输向的都是央企、垄断企业、规模企业,根本没有民营中小企业的份,也难怪它们的业绩不尽如人意。”在孙经理看来,当前的外部土壤并不适合稚嫩的创业板企业成长。
即便如此,孙立坚认为,这群落跑高管仍该“挨板子”。“企业上市拿资金是让他们做项目、搞研发的,可现在,高管一夜暴富后,新产业不要了,高风险的不做了,套现走人,或者转而投资成熟产业,甚至干脆搞房地产。”
对此,资深财经评论人叶檀甚至“劝导”投资者要擦亮眼睛,“那些连高管都不看好、急于套现的公司,投资者有什么必要充当活雷锋为高管站岗?”
“创业板的成功需要一支慧眼如炬的专业投资团队以及具有优秀企业家精神的高层管理人员。”孙立坚甚为忧虑地感慨道,当下,“创业板”被一群盲目投机、短进短出的散户炒成“富豪榜”,再被急着“跑路”的高管变成“圈钱板”,长此以往,没有业绩、没有增长点的“创业板”必死无疑。
中国“纳斯达克”的隐忧
当不看好创业板的高管急于套现,弃之而去时,创业板却是不少“小众”企业眼中的宝。
原定3月9日,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登陆创业板,并已走完申购、摇号抽签的全部流程,而在上市前夜,监管部门却发现,这个在招股书上声称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优质”企业居然一项国家正式授权的专利也没有。
“祸”不单行。当视频行业都在大把烧钱,连业内前十都挤不进的乐视网却得以于8月12日率先在创业板上市。招股书上的乐视网2009年广告收入高达3700万元,这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吃一惊”,难道过去的乐视一直在装低调吗?
此外,8月27日,曾遭创业板回绝的顺网科技以“互联网娱乐平台”代替“网吧”概念,并经过精心的数据包装后,竟然二度登陆成功。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目前的创业板上市名单中赫然出现不少曾经的废弃项目。而这些企业大多成长乏力,还有通过包装和跑关系上市之嫌。
与此同时,一些真正受业内和市场追捧的“黄金”企业却弃“创业板”而去。5月6日,“中国广告第一股”省广股份“落户”中小板。这家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公司为何最终没有选择更符合其身份的创业板,让人有些不解。
“创业板里,鱼龙混杂,有黄金有垃圾,可惜投资者不会挑,有时候,好企业的股价‘默默无闻’,差企业的却被抬为天价。这就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孙立坚告诉时代周报,黄金企业害怕自己的股价被低估,于是选择与创业板“同质”但更加成熟的中小板,而垃圾企业为从高市盈率的创业板中圈到钱,则死命往里挤。“最坏的结果就是创业板逐渐沦为‘垃圾板’。”孙立坚说。
对此,董登新则认为,鉴于目前的创业板缺乏保质足量的上市资源,我们无法对创业板公司太过苛求、吹毛求疵,也无法要求其为清一色的“创新型”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的高成长性是以“高死亡率”为代价的,以纳斯达克为例,近40年来,它有近万家公司上市,但约有一半的公司退市,而正因如此,它不但培育出了惊艳世界的“微软”,而且还创造了“改变世界”的网络新时代。
事实上,对于低门槛的创业板而言,退市机制关乎成败。然而,这一在创业板推出前便开始酝酿的制度,却雷声大雨点小,至今难产。9月8日,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2010年可持续证券交易年会上表示,目前尚无时间表,下半年推出的难度很大。
对此,上述投行界人士认为,上市公司退市难的主要原因在于ST股票一旦复活或者被借壳,股价就会翻番,而整个利益圈,包括地方政府、公司内外甚至监管部门,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