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专访深发展行长理查德:平深整合走出第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 00:19  新世纪周刊

  “这个交易重大无先例,未来每一步都需稳妥、透明、兼顾各方”

  □ 本刊记者 卢彦铮 郭惟地 | 文

  总对价291亿元的“平深”并购方案公布,并没有让55岁的理查德?杰克逊松口气。他曾在全球市场参与过不同国家的六宗银行并购案,但在中国,深发展(000001.SZ)与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旗下平安银行的整合交易“重大无先例”,对利益各方均是场超级考验。

  2005年11月,在花旗银行供职20年的理查德出任平安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并在2007年3月起担任平安银行行长,负责原平安银行与深圳商业银行的整合。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交易获批后,理查德先期进入深发展,于今年5月起担任深发展行长。

  9月2日,理查德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不止一次强调,交易刚刚走出第一步,未来的每一步都必须稳妥透明,兼顾各方。但对于平深整合与未来的银行发展,他也早有思考。

  财新-《新世纪》:两家银行整合方案,市场等待已久,并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估值。比如这次对平安银行的预估值约1.9倍的PB,是否合适?

  理查德:现在只是交易的第一步,是一个初步的整合方案,我们公布的也只是初步估值。这个交易在中国重大无先例,银行规模比较大,交易方包括平安这样的大型金融集团以及非常多的股东,且涉及两家上市公司。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稳妥进行,因此寻找多家合格的中介机构,听取专业建议,参看可比较的公司,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各方形成共识。我希望等到整个过程结束后,各方都认为交易是公平的。

  财新-《新世纪》:两家银行合并后,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都会提高,但还是比其他上市银行低,这仍会限制放贷增长,是否有补充资本的计划?

  理查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要保持资本增长,需要建立自身补充资本的渠道。这应是一个中长期考虑的问题。短期来说,无论是平安银行还是深发展,目前资本都是比较充足的,特别是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2%。

  等整个合并完成后,我们就要考虑怎样才能持续补充银行的资本。从明年开始,或再晚一点,我们会考虑其他一些方式,如发债。平安集团作为深发展的大股东,也有责任考虑为银行注入资本,但现在还没有具体方案。

  财新-《新世纪》:能否谈谈对包括重复网点、人员安置等整合中敏感问题的大体想法?

  理查德:未来银行的发展还需要具体规划。就像两块布一样,合在一起,整块布会变得更加结实,但不能让人看出是两块布拼接的。因此在缝的时候,每一针、每一线都要看得非常清楚,每个细节都要关注到,才能成功。

  我们这个合并不会减薪裁员。高管层的整合应该不是问题,我们两行都有非常多的人才,彼此熟悉,在某些时间和场合也曾互相帮助和支持,这就好像你跟青梅竹马的对象结婚。

  财新-《新世纪》:如何看待整合后深发展的前景?

  理查德:深发展现在资本是充足的,控股股东持长期战略性目标,可以帮助银行未来更快发展。整合完成后,深发展会增加六家分行,而过去三四年里,深发展只新开了一家分行。中国的潜力和机会巨大。我们会基于现有优势,利用平安集团的客户基础和销售力量,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零售业务,另外也会充分利用深发展贸易融资的业务优势,与平安银行所拥有的中小企业客户联系起来。但接下来三年的增长,公司业务仍是银行发展强劲动力之一。

  财新-《新世纪》:未来会包括品牌整合吗?如何取舍?

  理查德:我现在敢肯定的是,其中一家银行的名字是会变的。其实平安的品牌效应,可以拿来利用。我们已经开始思考一些交叉销售了,品牌方面能够保持越近的距离越好。这是基于商业考虑的决策。

  财新-《新世纪》:您在平安银行、深发展都工作过,觉得这两家银行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理查德:这两个公司的共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

  平安的理念是“用国际化的基础架构去发挥地方性市场的优势”。文化比较简单直接,基于三点:问责、绩效、透明。深发展这几年有外资股东,还有外籍管理层,基础架构与国际水平相似。因此双方的文化上已经朝着同一个方向在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