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敏
创业板开板已有10个月了,其间上市的公司犹如泉涌。由于高管普遍持股,头顶“高成长”光环的创业板瞬间又成为造富神话的孕育地。但随着创业板解禁潮临近,高管辞职现象也日趋增多。据统计,今年以来创业板已有33名高管辞职,涉及24家公司。分析师称,目前创业板市盈率普遍偏高,中报业绩却表现平平,使得高管减持套现意愿迫切。
33名高管辞职
14人仍持股份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今年以来创业板已有33名高管辞职,涉及24家公司,平均每个月主动辞职的高管达到4名以上,其中有董事8名、监事7名;独立董事8名;副总裁、副总经理等5名;董秘4名等。
资料显示,去年12月25日挂牌的同花顺,首开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先河。今年1月18日,该公司董秘方超和监事易晓梅双双辞职,距公司上市仅15个交易日。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高管离职速度在明显增快。去年10月30日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中共有19名高管辞职,其平均辞职时点为上市后5.2个月;而去年12月25日以后上市的近70家公司中高管辞职人数为14名,其平均辞职时点则是上市后的2.1个月。
更让投资者为之纠结的是,这些高管的请辞理由几乎一致,多以“工作变动、个人原因、夫妻分居”为由,实在难以服众,而且目前主动请辞的33名创业板高管中,仍有14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其中,个人持股数额最高的是赛为智能原董秘、副总经理周嵘,目前共持有679万股;金亚科技原董事陆擎则以516万股位居次席。今年3月9日网宿科技原董事、总经理彭清请辞,是辞职高管中级别最高的。
高管年薪几十万
减持收益上千万
创业板开板的初衷,是令高科技与高成长性的公司能够得到资金以取得更好的发展。然而,自去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挂牌以来,“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额超募”却成为创业板的弊病。随着10月限售股解禁潮的来临,多数高管在公司上市不久后纷纷起身离席。
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除实际控制人之外的发起人股东,限售期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的12个月。但为了限制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深交所规定,身为上市公司高管的股东,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能超过自身持有数量的25%;在高管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得超过自身持有该股份总量的50%;12个月期满后,将全部解锁。据了解,创业板高管的辞职时点与其持股解禁日也有精准联系。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8名高管在今年3月辞职,到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首个持股解禁日,辞职后6个月的禁售期便被完全包含在上市1年的锁定期之内。和几十万元的年薪比,数以千万计的减持收益更为诱人。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大部分辞职高管都是冲着减持套现去的。“从研判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来看,高管的能力,还有团队,其持股意向都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判方式。如果大部分高管都选择短期行为的话,说明对这个公司的远景抱有怀疑的态度,也是对相关公司的投资价值趋于短期化考量,所以减持无论对公司本身或市场来说均为负面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