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8日,证监会通告了今年内幕交易案件调查情况。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08年以来,证监会针对内幕交易立案61起,非正式调查166起,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起。仅今年就调查内幕交易案件51起,占今年新增案件近60%。这些也不过是内幕交易的冰山一角。中国股市的老鼠仓和内幕交易已经快成了“摧毁千里之堤的蚁穴”。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落马已有多日,但我们依旧未见证监会发起对中山公用内幕交易案的调查。而本报记者的一线调查又有了新突破。
段铸
2010年6月7日,《中国经营报》独家报道《李启红内幕交易案背后:中山公资委自建猫仓》:中山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山公资委”)通过下属孙公司中山市振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振业”)自设“猫仓”(一般指有官方背景的“老鼠仓”),花费超过6000万元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中山公用(000685.SZ),获利超过8600万元。
一家仅仅只有50万元注册资本,又是由中山公用大股东中山公资委控股的投资公司,在中山公用重大重组前巨额资金买入,获利后抽身而退,钱从哪来?又往何处去?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得知:中山公资委旗下中山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实业”,为中山振业大股东)一直分享着中山市烟草专卖的巨额利润。如今,中山公资委自建“猫仓”买卖中山公用的资金从何而来?
“拔出萝卜带出泥”,从李启红及其亲属到中山公用原董事长谭庆中、总经理郑旭龄,再到中山公资委、广东烟草部门,这把火还将烧到哪里?
案中案:中山金叶清退个人股份引纠纷
中山金叶,业内人士往往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行业背景,不错,这正是一家烟草背景的公司。
2001年改制以前,中山金叶是中山公用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中山烟草的重要股东,记者查阅到的工商资料显示:中山烟草注册于1999年1月2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出资700万元持股70%,而中山金叶出资300万元持股30%。
2001年10月11日,中山市进行国有企业改制,根据中山公资委文件(中公资办【2001】51号),将中山金叶的部分市属产权转让给内部员工,改组后的股权结构比例为:市属股权65%,个人股权35%。
改制后的中山金叶共有46个股东,其中中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公用集团”)持股65%,为前述文件中的市属股权,其余45个股东都是个人股东,全部来自中山烟草。
这次改制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中山烟草公司在编职工共计45人,改制意见是安排其中大部分职工买断工龄,原则上没有下岗,仍在原岗位工作,但要重新签劳动合同。”原中山烟草党组成员、纪检委审计科科长麦群英告诉记者,“在这次改制中,共有21名员工没有买断工龄,而是直接转为了中山烟草员工,同时还持有中山金叶股份。”
这件事自然引起了另外24名工龄被买断人员的极大不满,最终中山公资委安排上述21名员工分拆部分股权,由这24人出资购买,此事才得以平息。陈伟文、麦群英就在24人中。其中陈伟文出资2万元,占中山金叶0.45%股权。
至2007年8月,中山公用集团重组前,由于参股中山金叶的缘故,中山公用集团与45名中山烟草员工一直享受着不菲的投资收益。
2007年8月,中山公用集团借助旗下上市公司公用科技(重组完成后改名中山公用)重组,整体上市,而其控股的中山金叶因涉及烟草特殊行业被剥离,将所持的65%股权划转至中山国资委专为此次重组而成立的中山中汇集团。
此时,迫于国家烟草总局有关政策的规定,中山烟草要求清退中山金叶个人股权,且返还所分红利。
2007年9月20日,中山烟草发出了一份《退股通知书》。该通知大致内容如下:根据省局(公司)《关于对中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处理关联企业入股人员退股相关问题的批复》(粤烟监复【2007】1号)规定,必须按照行业相关规定,坚决彻底清退个人持有中山金叶(中山公用集团旗下公司)的股权及所分红利。
2007年9月,陈伟文因不执行中山烟草的退股通知,被中山烟草解雇。当年11月,他持有的中山金叶股份被中山市工商局强制清退。2008年到2009年,陈先后起诉中山市工商局、中山市人事局,2010年5月,他又把中山金叶告上法庭。至此,中山金叶、中山公用、中山烟草、中汇集团,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事实上,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从2004年起就不允许个人持股,而中山烟草则长期并未按照国家政策执行。烟草专卖是暴利,中山公资委以及后来的中山国资委每年仅通过中山金叶参股中山烟草,利润都达数千万元。”麦群英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山工商局查询的资料显示:2006年,中山金叶主营业务收入仅仅为22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则只有10万元,但其投资收益高达2771万元,最终净利润总额为2752万元。
中山金叶资金往来待查
2007年8月公告的重大重组涉及到中山国资委、中山公资委、中山中汇、中山公用集团、中山公用、中山实业、中山振业,而2006年第四季度,中山振业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中山公用700多万股,此时中山公用集团的重组已经被中山国资委、公资委提上议事日程,且双方都是监管者和重组实际实施者。
2007年2月3日,时任中山市市长的李启红在时任中山国资委主任黄国庆的陪同下到中山公用集团调研。而当时的中山公用集团董事长谭庆中(公用集团重组后,任中山公用董事长,已经证实被中纪委带走)提出“推进产权结构改革;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利用资本运营手段实施资产重组”。李启红在此次调研会上表示,“公用集团可以就如何调整财务结构、产权结构改革、股份制改造等提出详细的方案上报政府。”
在前述中山市各级国资部门、各相关企业中,中山实业处于整个内幕交易的核心(详见本报6月7日《李启红内幕交易案北后:中山公资委自建猫仓》)。由中山公资委直接控股,下属企业又包含中山振业、中山金叶等。根据记者查询的工商资料显示:中山实业的注册资本为5077万元,中山振业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而中山振业花费超过6000万元投资中山公用,在2000年中山实业也花费巨额资金投资中山另一家国有上市公司中炬高新(详见本报6月7日《李启红内幕交易案升级 中炬高新或牵扯其中》)。巨额资金来自何方?目前尚不得而知。
“中山市历来都是全国烟草销售百强。”麦群英告诉记者,中山金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业务。
从中山金叶2006年损益表中也可以看出:2006年,中山金叶主营业务收入仅仅为22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则只有10万元,但其投资收益高达2771万元,最终净利润总额为2752万元。
“中山金叶大部分投资收益应该来源于对中山烟草的投资。但是他与中山烟草是否有其他资金往来,需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中山一位律师告诉记者,如果可以查到中山金叶的银行账户资金流水,就会一目了然。
“2010年5月初的时候,因为我举报中山人事局、中山金叶、中山烟草,中山市检察院让我汇报情况,但他们并没有问我举报的情况,只是向我了解中山金叶的运作情况。”麦群英告诉记者,在她担任中山烟草纪检委审计科科长期间,多次发生未经审计资金流出现象,“后来连党组会议都不让我这个党组成员参加。”
而从中山公用内幕交易时间点来看,包括中山金叶清退个人股东、中山公用集团重组、中山振业二级市场买入、李启红调研中山公用,所有事情都发生在2006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7月中山公用集团重组前。
关键人:欧阳泽生的多重角色
在涉及到的中山国资、公资部门以及下属相关公司的工商登记材料中,欧阳泽生这个名字屡次出现。
在2007年7月中山公用内幕交易期间,欧阳泽生的身份如下:中山实业法人代表、中山金叶法人代表、中炬高新董事、中山公用集团副总经理。
2010年6月9日,本报记者再次前往中山调查采访,并打通了欧阳泽生的电话,这证明欧阳泽生本人并未如之前报道“被带走调查”。
在记者提出采访要求后,欧阳泽生表示“正在开会,稍后联系”。而2010年6月9日下午5点30分,记者再次致电欧阳泽生,得到的答复却是“我已经离开那里(前述各公司)很久了,如有问题发短信吧。”记者就中山振业买股资金来源、获利去向、是否涉及中山金叶中山烟草等问题发短信给欧阳泽生后,得到的答复依然是“我已经离开中山实业很久了,请向现任相关人员了解。”
“欧阳泽生在中山金叶期间,他的妹妹就是财务负责人。”麦群英告诉记者,2007年闹出清退风波后,中山金叶的大部分资产被划转至中山金裕贸易有限公司。
而记者查询的工商资料显示:中山金裕注册于2007年12月3日,法人代表仍为欧阳泽生,经营范围与中山金叶丝毫无差,为零售、五金交电、百货、国产卷烟(与许可证同时使用,即国产卷烟零售,并非批发专卖)注册资本为50万元,投资人为中山国资委。
本报记者获知最新消息:2010年6月7日,中山金裕对工商资料进行了修改申报,法人代表变为谭梅山,注册资本由原来的50万变成2000万元,同时经营范围去掉了国产卷烟零售。而登记的电话却还是欧阳泽生的手机号码。李启红内幕交易案爆出至今,牵扯了几乎中山所有的国资部门,而此次或许还要牵扯到广东省烟草公司,炒股资金是否来源于中山金叶还有待证实,内幕交易巨额获利去向至今仍然是个谜,但更大的谜则在于此次李启红内幕交易案这把火还会烧到谁?本报记者对此事将进行持续跟踪。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