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盛逆势造就中国新首富 李锂借助外资脱颖而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8日 11:15  中国经营报

  张明

  5月6日,随着海普瑞(002399.SZ)在深交所的正式上市,理着小平头,带着金边近视眼镜的海普瑞实际控制人李锂跃上了中国财富的巅峰。以海普瑞上市首日收盘价175.17元计算,李锂夫妇以约504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在A股市场狂跌之时,海普瑞却“一枝独秀”。

  技术出身,略显腼腆的李锂即使在上市仪式上也鲜有言语,这场IPO运动的受益者,始终低调应付着外界的好奇和质疑。

  作为以猪小肠为上游原料而研制出口肝素钠等产品的公司,海普瑞自公开IPO以来一直承受着市场规模、产能瓶颈乃至股市“吸血鬼”的诸多质疑:作为一家2009年度营业额仅有约22亿元的公司,其股票市值却高达700亿元,将众多资本大鳄抛在身后。

  从四川仁寿一个偏远的小镇,到成都肉联厂投身技术研发,再到山城重庆小试牛刀,最后南下深圳以技术借力资本,20余年斗转星移之后,是什么造就了名不见经传的李锂?

  3年前,进入海普瑞的资本大鳄高盛集团显然也是这场IPO盛宴的主要受益者,当时以每股成本约1.57元进入高盛集团子公司GSPharma持股海普瑞4500万股,3年时间投资增值110倍,恰巧高盛进入海普瑞之际,正是海普瑞最大竞争对手“百特事件”(2008年2月,美国4位患者,在使用美国百特所产抗凝血剂肝素钠后死亡。随后国内相关厂家受到牵连)中最大受害者江苏凯普倒下之时。而随着上市募资的成功,正大集团也开始随着高盛出现在海普瑞上游的生猪生产加工基地。

  20余年蛰伏,借助外资脱颖而出,李锂的跨越绝不仅仅如他所说,“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

  非典型财富路

  “除了近日因为上市有一些场面上的应酬外,他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往实验室钻。”海普瑞一名员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李锂是一名技术型的“老大”,作为这家新锐的公司董事长,没有常见管理者的框框套套,平时话语不多,一旦与员工交流却异常随和,其办公室就像图书馆,主要是技术类的书籍,管理类的甚少。

  现年46岁的李锂,仁寿县钟祥镇人,“一身充满了化学的味道——从不感到枯燥。”四川大学一位李锂曾经的老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李锂于1987年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专业课异常优异,而公共课却很平常,比其小约10个月的妻子李坦是安徽人,两人是同班同学。

  在学校就爱投身研究的李锂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成都肉联厂,这家企业如今已转制为民营企业,其所在地成为了成都肉制品批发市场。

  “李锂在成都肉联厂时除了搞些胆红素提纯的研究之外,也常常跑到外面与一些小厂搞技术合作,可能赚了些外快,但并不多。”成都肉联厂的一位前领导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李锂曾担任成都肉联厂生化研究所所长,但当时的肉联厂仍是国营单位,且胆红素和肝素钠等的研究和市场均不成熟,“李锂并没有在这里找到舞台,这里肯定不是他的第一桶金,只是奠定了他相当的技术基础。”在成都肉联厂,李锂关于猪小肠的两项提取标准被认定为“国家级”。

  1992年,李锂从成都肉联厂离职前往李坦所在的重庆通达。肝素钠等提取技术正式成为其主攻的对象。但一度因为技术标准难以被市场看好,而被重庆的投资者“放弃”,直至2007年左右重庆通达被注销,其年产只不过几百万元。

  “在重庆,虽然李锂并没有得到当地投资人的认同进行大面积生产,却在其妻子李坦的协助和原重庆教育学院领导的赏识下通过改制将重庆通达变为其实际控制的公司,这应该是李锂真正的起步。”重庆当地医药界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重庆通达,李锂完成了肝素钠技术的定型,为后来的海普瑞培养了一批人才,现在海普瑞的总经理单宇则是李坦的远房哥哥。

  1998年,李锂来到深圳组建海普瑞,先后7次通过与多个投资方合作,在2003年时销售额便超过3亿元,海普瑞一度谋划上市,但由于在行业内影响力并不够,最终搁浅。

  直到2007年9月高盛的介入,海普瑞最终制定了3年上市的规划,成为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IPO的风云人物。

  不懂股票的资本首富

  “我们知道的是李锂从来不玩股票,还时常以搞不懂资本自称。”上述海普瑞员工称,关于公司运作上很多工作是总经理单宇负责,而质量及管理大多由李坦说了算。

  而海普瑞最终以国内第一医药股身份上市成功之后,笑到最后的除了李锂夫妇和高盛外,曾经李锂亲密的投资方,现今却错失良机的落寞者不在少数。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从1998年李锂前往深圳到2007年高盛入主,海普瑞曾做了多达7次的投资者大变脸。

  1998年9月刚刚“协助”海普瑞成立仅5个月的冀枣玻璃钢将股权以平价方式转给李锂夫妇,而两个月后,海普瑞迎来了其第二批投资者,其中源政投资出资600万元。2000年前后,为冲击当时准备推出的创业板,紫京实业、利诗源投资、海南磁力线成为海普瑞的新股东。然而上述投资者却先后在2007年之前将股权转让给大股东。

  “当时的肝素钠市场狭小,出口并不理想,且江苏凯普牢牢占据了市场老大的位置,而国内仅有5亿美元总产值的市场被80多家国内同类企业瓜分,大多数投资者看不到希望。”上述四川大学李锂曾经的老师告诉记者,海普瑞当时在国内也就是市场的四五位,李锂彼时也很苦闷,虽然与校友联系不多,但李锂还是与几个做医药的同学交流分析,肝素钠的市场应该在国外。

  直到“百特事件”和高盛的出现,海普瑞才迎来了新的转折。

  “2007年开始,高盛开始大量在中国寻找猪产业的投资机会,而以猪小肠为原料提取的肝素钠市场开始被高盛重视。”长江证券农牧领域分析师吴良宇认为,按照高盛的做法,一旦进入一家公司一定要将这家公司“培育”成行业的老大。

  海普瑞的招股说明显示,高盛投入海普瑞的资金约在491.76万美元,占股11.25%。而有信息显示2007年9月,高盛入股海普瑞前夕,高盛却乘机利用“百特事件”击垮了江苏凯普,江苏凯普曾是高盛竞争对手摩根的投资对象,海普瑞乘机利用取得美国FDA认证而取代江苏凯普成为肝素钠出口美国的最大供应商。

  然而,在成功猎取“食物”后,高盛却不甘愿在海普瑞一条道上走到黑。海普瑞的招股说明显示,高盛仅仅承诺在12个月内不退出海普瑞,而其他股东的承诺却是36个月。

  “这主要是由于海普瑞虽然具备高成长性,但仍然存在着产品单一、原料受限、价格波动大等风险,而高盛显然只是把海普瑞当做是其在中国的猪产业投资的一个棋子。”吴良宇分析,高盛一直希望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资本运作来实现其中国的猪产业的投资,而目前海普瑞支持现有产能的猪产量需要在1.8亿头,按照其产能扩张计划,未来至少要保证在4亿头左右,而高盛则可以通过此项投资收益乘机扩大其在中国江西、江苏等生猪养殖基地的建设,成为海普瑞的原料供应商。

  如此看来,一旦在原料供应和出口市场上“控制”了海普瑞,高盛显然将拥有肝素钠这条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事实上,自称不懂资本的李锂已经开始行动了。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海普瑞了解到,李锂将在5月底在其多年前曾合作提炼胆红素的彭州开始其生猪基地的建设。“这将通过李锂自己控制的成都深瑞公司来实现,养殖基地的合作方将是饲料大王正大集团。”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海普瑞增发后的设计年产能将是5万亿单位,需要获得国内超过40%的猪小肠,“如果没有充足的上游源头,未来的市场风险巨大。”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海普瑞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