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同方股份率先策划分拆上市 超额收益尚待时日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裘海亮

  同方股份今日公告,正研究相关政策和规定,评估对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领域以及环保、水务、建筑节能等节能减排领域的业务境内外分拆的可行性,并依此拟定相关方案。

  此公告一出,随即使同方成为“分拆概念股”中首家给出确实回应的公司。而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同方参股的百视通、同方水务、同方环境等接近或满足分拆上市条件。

  此前3月31日,ST重实自称因分拆上市政策未明朗,主动撤回参股公司瑞斯康达于创业板IPO申请。也正在这一天,证监会召开创业板沟通会,首次传出了准允分拆上市的消息。

  消息公布后,数十家券商、基金投研部门埋头挖掘分拆概念股;各大投行与上市公司也密切接触,研讨分拆可行性与运作细节;市场游资更是疯狂炒作相关题材股票,几乎成为4月弱市中的唯一亮点。

  直至4月22日,大唐发电率先捅破窗户纸,公司澄清无分拆上市计划,股价应声大跌。一天后,海虹控股亦步入了相同命运。

  如今,同方已然承认正在研究分拆可能,但至市场出现首单还需多久?

  资料显示,沟通会传出分拆上市的相关要求与2004年出台的《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则大体相同,前者可谓是后者政策逻辑上的延伸。

  由此,在实施细则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参考A股分拆境外上市流程,同方首先须聘请中介入驻、着手改制理账;完成后公布分拆预案,进而提交股东会审核;通过后再获各地主管部门批准直至证监会批文;最后分拆出的公司进入创业板IPO审核流程。

  以上一系列环节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而目前市场炒作分拆概念,根本动力在于创业板与主板间数倍的估值差距。将来即使上市成功,大幅扩容后的创业板整体估值水平是否能维持目前现状,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分拆上市是否存在掏空上市,能否在经营层面上带来“母子共荣”?也将成为未来监管重点。统计显示,自2000年北大青鸟首尝“头汤”——分拆青鸟环宇于香港创业板上市后,A股市场仅有7起直接分拆案例(未统计剥离上市等间接分拆情况),但仅同仁堂分拆同仁堂科技、友谊股份分拆联华超市后实现经营同上台阶,其余或徘徊微利、或连年亏损、更有托普软件分拆托普科技后双双退市的反面典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同方股份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