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限将至 *ST阿继何以为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3日 04:08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海滨

  历史不会重复,但它却常常押韵。

  事隔三年,*ST阿继(000922SZ)历史的“韵脚”再次押在了其暂停上市的大限之上。

  2010年4月16日,因2008年、2009年连续亏损,*ST阿继于当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今年再度亏损,公司则将被暂停上市。而4月15日*ST阿继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10年一季度,*ST阿继净利润约为亏损600万元,每股收益约-0.02元。

  而与三年前不同的是,市场期盼已久的*ST阿继资产重组也到了揭盅时刻。

  4月19日,*ST阿继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拟筹划公司与有关方面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其股票自公告发布当日起开始停牌。但4月20日,*ST阿继发布公告称,其副董事长朱大萌及董事贺德宝于日前正式以个人原因辞职。

  历经三年有余的*ST阿继重组风波是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是将引来更猛烈的风雨飘摇?*ST阿继将何以为“继”?

  重组风波

  “这次资产重组的确可以理解成是大股东为解决三年前的股改承诺而来的。”2010年4月21日,*ST阿继有关负责人士向记者坦言。

  2006年底,哈电集团出手拯救了自己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唯一平台阿继电器,并在随后的股改方案中承诺,除执行对价安排外,还将在股改方案实施后,择机启动资产重组工作,将优质的自动控制资产注入阿继电器。

  但短短几个月后,出乎*ST阿继投资者意料的是,并没有迎来大股东履行承诺的消息,随之而来的却是大股东控股权转让的公告。

  2007年10月8日,*ST阿继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哈电集团通知,哈电集团拟向东兆长泰投资集团转让*ST阿继的控股权。

  哈电集团公然违背股改承诺,引得市场一片哗然。但随后,哈电集团欲转让*ST阿继的想法便遭到有关部门的一致反对而作罢。

  同年10月18日,*ST阿继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哈电集团将严格履行股改承诺,在禁售期内不转让*ST阿继的控股权,继续依法合规地探讨和推进对*ST阿继的资产重组方式,但“资产注入已经存在一定障碍”。

  “事实上,哈电集团已经不可能按自己当初的承诺来履行了,所以被迫转让*ST阿继的控股权。”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当时的哈电集团已把承诺注入*ST阿继的有关自动控制资产注入到了哈电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哈动力(01133.HK)之中。

  虽然此后哈电集团并没有再次转让*ST阿继控股权的意图,但有关其资产注入的承诺也就此开始石沉大海。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2007年10月18日*ST阿继发布的公告中,哈电集团所称的仅是其“在禁售期内不转让*ST阿继的控股权”,那么到如今,其短短12个月的禁售期早过,那么在旗下已经没有合适的相关资产注入的情况下,*ST阿继的控股权是否会被再次转让?

  “在经历了2007年违背承诺转让股权而遭到市场否定的教训后,大股东这次不会再重蹈覆辙。”4月21日,接近*ST阿继的有关知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2007年,*ST阿继面临退市时,市场纷纷揣测哈电集团欲引哈动力回归A股,拯救当时*ST阿继于危难中。2008年5月,有关哈动力回归A股,哈电集团或将核电资产打包注入,启动H股哈动力回归A股,吸收合并*ST阿继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其间,有关哈电集团可能向*ST阿继注入佳木斯电机厂的传闻也不绝于耳。

  “据我所知,哈动力近期不会回归A股,这次也绝对不会出现哈动力吸收合并*ST阿继的事情发生。”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也并没有听说将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注入的消息。”

  而另一个现实是,哈电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火电、水电、核电设备以及电站工程等业务,港股上市公司哈动力均已有涉及,而其余尚未上市资产包括佳木斯电机厂、绝缘厂、庆缘股份公司、哈电电气公司、哈电实业公司、哈锅实业公司、哈汽实业公司、三联实业公司等多块资产也并非优质资产。

  因此此次哈电集团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还是一团迷雾。

  保壳运动

  或许对于大股东哈电集团而言,这次资产注入的意图仍然是保壳,而且还顺带将其之前的股改“承诺”一并解决。

  “公告称大股东方面进行资产重组,并没有说是一定要履行当初的承诺,因为已经不可能注入当时承诺的自动控制资产。而且大股东方面也没有说一定要注入自己旗下的资产,大股东可以从外面买一块地注入其中,也同样是资产重组,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大股东完成了资产注入的承诺。”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坦言。

  实际上,对于大股东哈电集团而言,*ST阿继的地位更像是一块鸡肋,而此次资产注入的目的也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与2007年底的那次“政府行为”的保壳类似。

  自2005年以来,*ST阿继便开始接连亏损,2005年每股亏损0.30元,至2006年每股仍亏损0.136元,而如果其在2007年继续亏损,将暂停上市。而2007年底时,*ST阿继当年亏损已无悬念,其2007年预披露将亏损7000万元。

  但哈尔滨市财政局最终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ST阿继渡过了暂停上市难关。2007年12月28日,*ST阿继在收到哈尔滨市财政局7000万元财政补贴后,成功保壳。

  而这一次,历史似乎又要再度重演。

  自2007年保壳成功后,*ST阿继的危机虽又争取到了长达三年的保壳期限,但哈电集团却仍然让*ST阿继继续独坐“冷板凳”,并没有借此对其进行资产整改。

  接着,*ST阿继毫无悬念的在2008年、2009年继续保持着其连续亏损,如果2010年再次亏损,又将面临暂停退市。

  这次资产重组以“保壳”的故事再度上演。

  “实际上,哈电集团方面对*ST阿继的态度并没任何改变,2006年底从*ST阿继的大股东手中接手就并非其本意。”据一位接近于哈电集团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坦言。

  2006年末,ST阿继深陷大股东占款、重组僵局及违规丑闻,在与多家意向方接触未果后,哈电集团闪电出手,将当时还是自己的“孙子”公司ST阿继拉离危险漩涡。

  “当时哈电集团之所以出手,是由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安排’,是在相关部门和相关政策的指示下而担起这个责任的。”上述接近哈电集团的知情人士透露,而这也才有了2007年底,当地政府补贴其“保壳”的“对价”由来。

  而事实上,在哈电集团出手拯救*ST阿继之前,有关优质资产就已经部署准备注入哈动力了,哈电集团最后被迫突然出手,才使得其后的种种变故成为了必然。

  背后博弈

  “此次到底大股东方面会注入什么资产还没有最后肯定的说法。但即使是一块外来的不相干的资产,这都需要各位股东投票通过的。”*ST阿继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背后似乎是一场看不见的博弈,不仅仅是投资者与公司,更有大股东与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较量。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在此次资产重组中投出反对票,若此次资产注入真未成行,那么就意味着*ST阿继暂停上市成为可能,损失或许更大。如果此次使得资产重组成行,那么就意味着无论大股东哈电集团注入什么资产,其被诟病多年的*ST阿继资产注入承诺问题将得到解决,而其后续无论是买壳转让还是继续控股*ST阿继都无可厚非。

  而政府方面,哈电集团本来也是被迫接手*ST阿继,事已至此,承诺的资产早已不可能注入,有关部门或许也无可奈何。

  似乎*ST阿继和大股东哈电集团方面也开始做好了应对市场和有关方面指责的准备。

  4月16日,*ST阿继副董事长朱大萌及董事贺德宝以个人原因辞职。

  值得注意的是,副董事长朱大萌在2007年8月前一直担任*ST阿继董事长一职,而在2007年8月9日,哈电集团接手*ST阿继后,朱大萌才从董事长位置上退下,而改任副董事长一职,而朱大萌与贺德宝在哈电集团接手*ST阿继时,都是该项目的主导者。

  “前董事长和有关董事的辞职,也让*ST阿继有了接受有关部门和市场指责的退路。”上述接近哈电集团的知情人士坦言。

  大限将至,*ST阿继何以为“继”?仍需静观其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ST阿继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