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名 广州报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边准备吃下深发展,另一边,中国平安仍在继续扩张自己的银行版图。
2月23日,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平安再度尝试参股广东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广东农信),不过由于农信系统不良资产处置等问题,于2009年底搁浅。
坐拥7000多亿存款的广东农信,数千网点遍布省内城乡,其资产规模近万亿,足以匹敌大型股份银行。
其实,早在2007年中,当广东农信整体改革方案酝酿之时,中国平安就欲出数百亿巨资与数家财团竞购广东省农信联社的股权,不过,由于改革方案等原因无疾而终。
暗度陈仓
从时间上看,中国平安与广东农信的暗中接触与“平深恋”几乎同时进行。
前述知情人士称,在去年双方洽谈时,与以往中国平安并购操作手法类似:虽然最终出资方是平安集团,但由平安信托来捉刀洽购广东农信股权。
然而,在接受本报记者求证时,中国平安与广东农信社人士均不愿承认洽购股权一事。
2月23日,广东省农信联社改革与战略研究部总经理黄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并未听闻中国平安参股广东农信的事情,且广东农信近期也未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面的计划。
同时,平安信托的金融投资部负责人也表示,广东省农信联社作为管理型机构,不具有经营职能,因此没有引入战略投资的需要。
双方的回避可能源于并购的搁浅,也可能源于参股省级农信联社目前的政策性障碍。
2月22日,广东某地级市农信社负责人坦承,在监管层面,央行一直主张保持农信社县域法人,不赞同成立省级农商行,尤其是沿海地区。因此,广东省联社亦在去年的改革方案中定位于管理机构。
就在1月初广东农信工作会议上,广东农信理事长罗继东还称,要坚持“分类管理、强化服务、科学指导、加大协调”履职原则,切实提高省联社履职效能。
事实上,2005年成立的广东省农信联社是由下属99家联社入股而成,注册资本仅为3亿,因此参股省联社并不能达到控股99家联社的目标。
2月23日,广州农商行人士认为,中国平安如果计划通过参股省联社而获得全省大部分农信社资产和网点的话,只有是通过间接持股的方式。
从全国来看,除直辖市外,其他省区均难以突破省级农商行的政策界限,2008年底在宁夏自治区农信联社基础上成立黄河农商行是特例。
黄河农商行是与其他投资者通过入股,共同控股宁夏各地19家县市联社。
二次洽购
从参股银行的行业经验来看,除政策因素外,不良资产是双方博弈的焦点,也是交易成败的关键。
按五级分类口径,2008年末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557亿元,居全国农信系统第二位。在去年广州、东莞和顺德三家农商行成立时,不良贷款大为降低,但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末,虽广东农信不良贷款余额减少114亿(五级分类),但余额依然高达443亿。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参股受阻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资产的问题。当时,中国平安提出广东农信其中200亿左右的不良贷款由地方政府剥离的方案,而省政府权衡再三,最终并未同意。
知情人士透露,在2007年7月双方第一次接触时,中国平安拟出资的金额是在300亿左右。
据当时广东金融办参与方案的人士回忆,中国平安只是参股广东省农信社,并非谋求“控股”。该人士进一步透露,平安集团还面临其他大财团的竞争。
就在2007年上半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在条件成熟时,在不改变服务“三农”方向的前提下,农信社要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战略性改革重组。
同时,可能涉及省农信社重组,一些地级社原定在2007年下半年进行的增资扩股计划突然被省联社叫停了。
2月23日,上述广州农商行人士还透露,2007年在中国平安和省联社接触过程中,还一度有消息称中国平安在省联社设立专门办公室来处理此事,足见双方的洽谈已经非常紧密。
不过,有关部门在再三权衡是否“一步到位”式的改革之后,广东省农信社改革方案最终还是选择分步走,没有直接引入战投。
且与其他省份一样,广东农信社的地区差异非常大。
依照广东省农信联社统计,2008年末珠三角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财务收入和账面利润分别占全省的75.91%、74.40%、73.77%和89.48%,而非珠三角地区农村信用社相应只占24.09%、25.60%、26.23%和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