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经委主任涉内幕交易落马 多名官员接受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 14:31  法制日报

    夫搞重组妻建老鼠仓南京市经委主任落马 多名涉案官员正在接受调查

  法制日报记者 蒋德

  2009年年末的一条消息,证实了坊间传闻已久的“高淳陶瓷”重组存在内幕交易的问题: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9日通过决定,免去刘宝春的南京市经济委员会主任职务;罢免刘宝春的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而在此前,刘宝春已因涉嫌高淳陶瓷股票内幕交易被警方刑事拘留。南京市委也已经免去其市委工交工委书记职务。

  11个涨停引关注

  2003年1月上市,股价一直不温不火的高淳陶瓷,2009年4月21日宣布重组停牌。一个月后,宣布与南京第十四研究所进行资产重组。从第二天复牌始,即迎来了连续11个涨停。短短几天,股价上升至20多元,上涨180%多!

  连续11个涨停,对有些人意味着个人财富的暴增。比如高淳陶瓷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5位是个人股东,如果他们一直持股,这一阶段平均每天暴赚500多万元;再比如那些在低价位事先大量购入高淳陶瓷股票的人,从七八元涨到20多元,收益显而易见。

  而对那些稀里糊涂跟风进去的普通股民,则可能在8月一个跟头栽下来:1个多月就损失将近40%。何况直到现在证监会也没有批准高淳陶瓷重组方案。

  高淳陶瓷的异动很快引起了股市监管部门的警惕。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江苏证监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调查队,着手调查。接着,公安部相关部门也相继介入。当然,这种介入是秘密的,直到2009年9月20日,刘宝春要随团出境,在南京禄口机场办理出境手续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上了“边控黑名单”,被公安部门限制出境。

  夫妻联手获利700余万

  据了解,刘宝春是江苏兴化人,1965年出生,哲学硕士,2008年3月起出任南京市经委主任,此前历任溧水县委副书记、县长、南京市委工交工委副书记、经委副主任等职。

  其妻陈巧玲,厦门大学毕业,南京证券风险控制部门工作人员。虽为高官夫人,但同事反映,有9年证券从业经验的陈巧玲业务熟练,行事稳重,为人低调。

  然而,“巧合”的是,作为经委主任,刘宝春是操作高淳陶瓷重组的3个关键人物之一;而其妻陈巧玲所在的南京证券恰恰又参与了高淳陶瓷的重组。这对夫妻搭档自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9年6月24日,南京证券主动采取“隔离措施”,将陈巧玲调往公司工会工作,同时有关部门控制了陈巧玲的电脑。正是这台电脑提供了重要线索。

  要说聪明,陈巧玲在股市没有自己的账户,而是通过自己侄子的账户操作;但要说笨,陈巧玲也确实够笨,她居然就在自己办公室的个人电脑上以侄子的名义大量买进高淳陶瓷。办案人员通过恢复其电脑中的操作记录,取得了陈巧玲利用侄子账户买卖股票的记录,迫使其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高淳陶瓷重组的敏感期内动用300万元买卖大笔的“高陶”股票的事实。

  11月26日,公安机关以涉嫌内幕交易及泄露内幕信息为由,将陈巧玲刑事拘留。接着,刘宝春也因为涉嫌高淳陶瓷的内幕交易而被刑事拘留。

  证监部门调查认定,在内幕信息价格敏感期间,陈巧玲分6次买入高淳陶瓷60.39万股,从5月22日至6月24日将高淳陶瓷股票全部卖出,非法获利738.34万元。

  老鼠仓中或还有老鼠

  那么,借高淳陶瓷重组建老鼠仓的是否只有刘宝春夫妇呢?答案是否定的。据了解,目前除刘宝春外,还有多个单位的多名与本案有关的官员、负责人,都在接受公安部、证监会稽查总队等方面的调查。

  比如,上海证券南京定淮门大街营业部业绩一直很一般,但在高淳陶瓷重组期间却很引人注目。公开数据显示,该营业部曾以1601万元的大额买入和728万元的卖出同时出现在6月8日(6月8日是高淳陶瓷复牌后结束连续11个涨停的日子)交易龙虎榜中,而且,这仅仅是个开始。自6月8日第一次上榜后,截至6月30日高淳陶瓷股价由20元继续攀升至26元、27元的区间内,该营业部一共7次上榜,是上榜次数最多的营业部。

  而这个小营业部,恰恰与十四所同街毗邻。

  同时,据11月12日高淳陶瓷重组收购报告书草案披露,在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复牌后,高淳陶瓷、十四所、5位认购股份的自然人、恩瑞特等3家被购买的公司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各方,均有相关人员或亲属买卖高淳陶瓷股票,总计15人。其中买卖最为频繁的有3人,分别是十四所副所长马林的配偶孙芳、涉及重组的5个自然人之一张敏的母亲朱庆芬、所购买资产之一的国睿兆伏的副总经理刘林,前两人的买入或卖出交易均为23次,而刘林则有36次买进或者卖出高淳陶瓷股票的记录。

  有证券界人士告诉记者,借资产重组建老鼠仓的绝非只有刘宝春夫妇。大凡资产重组,都可能有老鼠仓的影子,而高淳陶瓷只不过是众多的“潜伏”炒作事件中,一个因为既得利益者操作严重不当,而擦枪走火、晒之于阳光下的意外。

  “高陶”事件曝光后,有媒体认为,若不改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制度,很难从制度上根除“高陶现象”。改进制度的根本办法就是把信息的发布权收归第三方,让重组链条上的利益相关方最小程度地控制重组进程。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高淳陶瓷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