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中国十大主业为王上市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06:07  证券日报

  ⊙总策划:董少鹏    ⊙统筹:白宝玉  胡潇滢

  ⊙撰稿: 白宝玉  胡潇滢  许洁 孙洁琳  袁玉立

  中国石化(600028):

  成品油定价机制下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石化全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中石化集团12月23日的披露数据,预计今年全年成品油销售成品油1.29亿吨,同比增长1.8%。较其上半年成品油总经销量同比下滑超8%而言,这意味着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经销商在下半年实现了强劲的恢复,也实现了全年同比增长。

  竞争优势:作为亚洲最大的炼油企业,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认为公司具有以下6大优势:一是拥有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特有优势。油气田主要包括胜利、中原、河南江汉、塔河、江苏油田和新开发的普光气田等。随着勘探区域不断扩大,油气储量产量稳定增长。

  二是拥有炼油化工方面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国石化已经有11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和8个百万吨级的乙烯基地,每年向社会提供三千多万吨的化工原料和上亿吨的油品。

  三是中国石化拥有成品油销售网络优势。通过近三万座加油站和营销网络每年向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亿两千多万吨的成品油,每天向上千万车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是拥有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配套优势。中国石化拥有与主业紧密关联、专业配套、实力较强的工程技术服务系统。在几十年的开发、发展和建设中,配套拥有了国内一流的工程装备和技术。

  五是拥有“走出去”一体化优势。目前已拥有一批海外勘探开发项目和生产基地,拥有权益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已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市场布局不断优化,工程项目和合同总额不断增长。

  六是拥有国际贸易的优化保障优势。目前,中石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和网络体系,通过与主要产油国和大的油贸易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掌握了大量贸易资源。

  风险点:拥有雄厚实力的中石化仍面临诸多风险,分析认为其风险主要来自于随着经济复苏,国际成品油的价格将会上升,国内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仍难以改善,另外就是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

  最新亮点:近日,中石化股价表现令人称奇,昨日则以14.14元/股收盘,涨幅3.14%。

  分析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海外资产注入、天然气价改等三大利好传闻同时袭来是促使中国石化此番大涨的重要背景。有消息称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可能在1月份再做改革,以往油价超过80美元时,炼油利润扣减,而本次改革可能不管油价涨跌,都要锁定炼油毛利,初步锁定是200元/吨。一旦传闻属实,意味着炼油企业的炼油利润将获得根本保障。

  另外,中国石化将获母公司注入海外油气资产的消息也给公司股价带来助推。有报道称“中国石化将在本月宣布首次向集团收购海外油气资产,注入的资产很可能是母公司位于安哥拉的一个油田”。

  最后,业内看好明年中国将实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意味着国内天然气将告别与国际“脱轨”的低价时代。这对拥有大量天然气资源的中国石化来说也是好消息。

  保利地产(600048):

  喜也“地王”忧也“地王”

  提到房地产业主营为王的龙头企业,十有八九给出的答案会是万科。但是2009年,在138家中央企业中排名前50之列的保利已经风头抢尽。

  2009年前11个月,保利的签约面积和签约金额均同比增长150%左右,而在销售旺盛的情况下,保利开始了疯狂的拍地。截止11月,保利地产在2009共斥资342.9亿元购得39宗地块,新增建筑面积927万平方米,已经接近万科、恒大、绿地和碧桂园这四家以土地储量大而著称的房企新增土地之和。   

  竞争优势:充裕的土地储备和融资优势。2009年,保利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地王。在11月10日的公告中可以看到,从10月21日到30日短短十天中,保利地产分别在沈阳、上海、成都和佛山四城市购地,新增建筑面积158.6万平方米。

  可以明显看到,在这场拿地热潮中,绿地、保利、中海地产为首的国资房企明显占有优势,而土地储备,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量的国有企业正在进入房地产行业,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原先具有国企背景的房地产企业更有利,他们在融资方面有明显优势。”这是业内普遍的看法。

  平安证券认为,“保利前三季度销售远高于行业增长水平,公司拿地积极且在一、二线城市间分布比较均衡。预计公司未来毛利率将会有所提升,积极的开发策略使得公司在近两年内的高增长仍可预期。”

  “目前土地储备量可供保利开发2、3年。”保利地产董秘办主任黄海曾如是说。

  风险点:囤地的成本“手中有地,心中不慌”,但握有大量土地并非是低风险的事情。

  “随着未来规模的扩大,保利的管理费用还会不断增加,此外由于“地王”项目较多,还会面临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风险。”一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而国家也针对有些开发商大量囤地却迟迟不开发的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由国土部挂牌督办18宗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并将分别依法分类处置,以及或将对长时间不开发的土地的提高征税金额等等。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必须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的监管,提高已供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效率,防止形成闲置土地。

  最新亮点:在12月15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保利地产(600048.SH)透露的公司近况表明,公司未来增长基础夯实。截至2009年11月底,保利地产拥有可结算资源2823万平方米。而1~11月,公司实现房地产签约面积485.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16%;实现签约金额403.65亿元,同比增长147.48%。

  同时,在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预收账款为285.86亿元。这透露的讯息是,公司2010年的利润也已经基本锁定。

  保利地产也将继续定位成长性公司,规模效益并重。

  五粮液(000858):

  拨云见日的酒业大亨

  五粮液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之一。坐落于享有“名酒之乡”美称的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全称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4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是既生瑜,何生亮?有了茅台,五粮液似乎“黯然失色”。

  竞争优势:投资者一般认为:五粮液自身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品牌优势、市场优势,而且有行业资源优势,五粮液公司生产的白酒无需专有的技术,不存在复杂的工艺,靠专属五粮液的特殊的微生物环境,这种优势比任何技术优势及人才优势都可靠。因此,自该公司上市之日起就一直被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看好。

  风险点:有分析认为,五粮液的贴牌销售可能会给五粮液品牌带来较大的冲击。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名牌白酒的价格之所以高昂,主要因为品质优良而供给数量有限,大量的贴牌销售不仅会降低五粮液系列白酒的品质,而且会大大增加市场的供应数量。

  “如今的局面是,五粮液多年培养的经销商可能成为茅台的间谍,而茅台则可能发现自己苦心经营的酱香型消费市场正在成为五粮液的阵地。”分析人士指出,五粮液近年通过培养经销商OEM等方式,让不少经销商开始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试图以此来拉拢经销商团队,但目前收效甚微。

  另外,五粮液与集团存在的关联交易也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一大隐患。几乎所有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都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巨额的关联交易导致五粮液巨额利润外流,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和股价的逐级走低。

  这种关联交易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利润流出,进出口公司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二是对普什集团有限公司的利润流出,普什集团为股份公司提供包装和商标防伪产品;三是对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利润流出,五粮液集团为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进出口公司和普什集团都属于五粮液集团。

  最后,五粮液前一段时间遭到证监会的调查,后又被媒体指责逃税,还被中小股东联名索赔。这一系列事件既将五粮液的问题逐一暴露,对公司股价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最新亮点:12月23日五粮液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整改方案》,表示将进行一次全面整改。其中公司将进一步增持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至95%。

  “持股进一步增至95%,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关联交易问题。”一位研究员积极评价了此次新方案。

  长江电力(600900) :

  水电龙头尽享长江水资源

  长江电力是经原国家经贸委报请国务院批准,由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2009年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于2002年9月29日。

  竞争优势:长江电力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葛洲坝电站及三峡工程已投产的8 台发电机组,机组装机容量为837.7 万千瓦。同时,公司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委托,统一管理三峡工程已建成投产的其他发电机组。公司还持有广州控股11.189%的股份,上海电力8.77%的股份,湖北能源41.69%的股份。

  根据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三峡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为 1,820 万千瓦,由26台单机容量为70 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组成,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为847 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50 万千瓦。

  风险点:电能消纳和电费回收风险2009 年电力市场供大于求,发电能力过剩,发电企业竞争将趋激烈,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用电和电网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电费资金全额回收的压力加大。

  最新亮点:1、长江电力“蛇吞象” 收购三峡总公司千亿资产。长江电力的千亿资产整合,成为迄今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重组。长江电力以承接债务、向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作为对价,收购三峡工程发电资产和辅助生产专业化公司股权,目标资产的规模高达1073.15亿元。

  重组完成后,长江电力全资拥有葛洲坝电站及三峡工程已投产的26台发电机组,合计装机容量为2097.7万千瓦。在完成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持有长江电力股权比例也从62.17%上升至67.63%。在完成此次收购事宜之后,公司再无分电之虞,从四季度开始,三峡电站所有发电量都将全部计入长江电力。

  电价政策性调整 长江电力明显受益传闻已久的电价调整政策终于在11月19日“尘埃落定”。与火电企业“苦乐不均”的情况相比,水电企业因受益于上网价格全面上调显得“幸福”很多。

  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09年11月20日起,长江电力拥有的葛洲坝电站输送湖北基数电量上网电价由每千瓦时0.1599元上调至0.18元(上调幅度约13%),其余上网电量执行电价由每千瓦时0.22元上调至0.24元(上调幅度约9%)。

  业内人士估算,水电龙头长江电力明年每股收益增厚约为0.02元。

  宝钢股份(600019):

  行业领跑 产业扩张

  “2009年宝钢全年在海外市场销售钢材170万吨,销售量名列国内同行第一,为第二名的一倍,其中领先产品和独有产品的比例比08年有大幅度提高。”2009年接近尾声时,宝钢在年度海外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作为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钢企之一,宝钢行业领跑者的地位毋庸置疑。规模、技术、市场、品牌,都可算作其竞争优势,然而宝钢并不甘心于此,而是要打造纵向一体钢铁产业链,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宝钢资金需求急速增长,而市场对宝钢融资已经出现了疲态。

  竞争优势: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第五大钢铁生产企业,宝钢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初具世界级临海钢铁基地雏形,而其各方面的优势在钢铁领域都非常突出。

  产品线上,宝钢拥有普钢、不锈钢和特钢三大系列产品,能够有效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增加盈利稳定性。通过实施目标集聚战略成效卓著,07 年冷轧汽车板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家电用板份额37%,管线钢份额35%,油井管份额21%,同时,由于品牌和品质的溢价效应,公司拥有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定价能力。

  结构上,与国内普碳钢公司相比,宝钢与汽车及家电产业关系密切,更大的受益于经济刺激计划。

  成本上,公司矿石基本全部来自长协矿,海运费70%由COA锁定。在现货矿石价格上涨中,宝钢具备明显成本优势。

  然而,如果要问长期来讲宝钢最大的优势在何处?答案应该是其纵向一体化打造钢铁产业链的实施。

  在增发收购集团资产之后,宝钢目前拥有海外矿山股权、海运船队、码头港口,以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工序等。拥有矿山、海运COA 比例超过70%以上,产品直供比例达到75%,这些举措都降低了宝钢的成本。

  “在纵向一体化方面的工作可以看作是国内钢铁企业的典范。拉长产业链既发挥了宝钢股份在管理方面的优势,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平滑了周期的波动。”国元证券的分析师在其报告中写到。

  分析师们认为,宝钢拉长产业链发挥了其在管理方面的优势,通过先进的管理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平滑了周期的波动,正因为宝钢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才能在今天海运费大幅上涨、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合理控制自己的成本,按部就班地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作。

  风险点:无尽的融资需求。随着规模的扩大,宝钢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今年5月,在继获得交行、建行两笔并购货款之后,宝钢股份又成功获批发行200亿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其中发行中期票据的期限不超过7年;短期融资券的期限不超过365天。

  目前,宝钢已经发行了两期中期票据,共100亿。

  确实,建设项目、海外收矿、国内兼并整合其他钢厂、打造上下游产业链的计划,都需要大量资金,宝钢只能采取市场融资的手段,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你看看宝钢每年分红是多少,相对于它们的融资金额,是不是也少的可怜?”一家位于上海的上市公司高管曾这样对记者说。

  也有分析师指出,宝钢处于扩大、建设的时期,这种扩张是反复性的,只要有钱就投入到新的项目,所以并不能像一些小的公司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

  最新亮点:明年汽车、家电的预期    与国内普碳钢公司相比,宝钢与汽车相关性最大,约20%产品应用于汽车行业,约10%应用于家电领域。汽车和家电用钢材订单强劲保持公司盈利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其领先的产品竞争力也使其获得更高的产品定价。

  尽管有经济刺激计划力度在明年逐步减弱的预期,可能会减缓汽车及家电消费增长势头,但是多数分析师仍然认为即使这样,宝钢明年在汽车板材及家电用钢上的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

  中信证券(600030):

  在创新中快速成长

  中信证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早IPO上市的券商,因而较早的利用了资本市场的平台。

  竞争优势:近三年,中信证券在股市上直接融资净额高达295亿元之多。在目前加强监管,“资本为王”的时代为自己股票业务的承销、直投业务的拓展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虽然中信证券的大股东是中信集团,但其自身业务素质也非常过硬。2008年,公司经纪业务、股票承销、债券承销、股票销售交易、债券销售交易、基金管理、研究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继续保持证券行业领先地位,相关业务量及市场排名均位列行业第一。

  中信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其实公司的文化也比较特殊。在他眼中,中信证券真实的竞争优势在于谨慎低调、勤奋认真,非常注意风险控制,决策也严格,因为金融业就是经营风险的。而且公司管理层比较稳定,政策延续性较好,所以这么多年就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中信证券在证券行业内,无论是承销业务、经纪业务,还是直投业务等皆比较优秀。而资产管理和基金管理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稳定在16%~19%的水平,这对平滑业绩波动具有重要意义。中信证券整体上业务布局比较合理,资产配置较为得当,业务均衡优势在券商中较为明显,从而体现了相对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中信集团可以说是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现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中信集团当前的金融业务几乎涵盖了金融业的各个角落,经营门类非常齐全,其旗下的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信诚保险可以称之为中信集团的“四驾马车”,且每一驾马车皆运行良好,犹如一部印钞机。

  此外,据中信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中信集团旗下的金融子公司联系日益密切,各地经常开联席会议,协调步骤,共同开发金融交叉产品,互相“利用”对方的渠道与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发挥协同效应,以充分利用中信集团综合的金融竞争优势。

  风险点:传统的券商盈利模式主要靠经纪业务,中信证券的业务皆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一旦股市一熊,经纪业务、承销业务、直投业务、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以2008年熊市为例,证券行业收入大幅萎缩。其中,代理交易佣金收入882亿元,同比下降45%;股票承销佣金收入77亿元,同比下降35%。行业净利润482亿元,同比下降65%。

  最新亮点:据东海证券研究,中信证券三季末的自有资金银行存款仍高达395亿元,占净资产比重为68.1%,如此高比得的净资产一时还无法有效使用,是公司ROE不大高的原因,也是公司未来有待改善的地方。如果中信证券恰当的运用上述巨额资金,回报也是非常优厚的。

  此外,中信证券依靠集团背景所培育起来的项目承揽、分销能力,为其获取国际板、红筹回归等大型项目提供了保证。

  中材国际(600970):

  国际水泥工程市场龙头

  中材国际是国资委所属中国中材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之一。

  竞争优势:中材国际在国内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市场份额2008年达34%,居全球首位。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141亿元,利润总额6.4亿元,年末总资产186亿元。

  中材国际拥有完整的水泥工程产业链,通过对外并购,形成了5000-10000TP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成套设备制造能力,是全球唯一一家具有完整水泥工程产业链的公司。

  目前中材国际的海外业务占到公司业务量的70%以上。从2002年进入国际市场,公司国际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到2008年在国际市场份额已上至34%,位居全球第一,成就为国际水泥工程市场龙头。

  风险点:合同履约风险不可忽视。比如中材国际的控股子公司中材建设有限公司曾和叙利亚ABCC集团签署了2条日产5000吨熟料、年产32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总承包合同,合同总金额约合4.92亿美元。而2009年1月15日,中材国际公告,合同变更为一条年产16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变更后合同金额为2.39亿美元加4730.88万欧元。

  从合同的履约可能性分析,上市公司与国内客户签署的订单相对履约保证较大,而海外合同由于外部因素变化较多,履约风险相对更大。尤其是合同涉及政治局势较为不稳定的非洲地区和中东地区,上市公司的合同有可能会无法履行,或造成违约损失。

  政策性影响。在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会议指出,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强调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有人担忧,这是对水泥行业投资亮起了红灯,中材国际后期的拿单势头恐怕要放缓。

  最新亮点:正在协商收购北方重工。北方重工旗下的沈重建于193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改建的第一个重型机器厂,也是中国最具实力的重型机器制造企业之一。在中国建材集团退出北方重工的重组后,包括中材国际、通用技术集团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有意竞购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北方重工沈阳重型集团公司和北方重工沈阳矿山集团公司。

  中材国际今年6月成为祁连山的第二大股东后,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成功控股祁连山。

  中材股份采取增资扩股并受让股权的方式获得祁连山51%股权。其中,以现金1亿元向祁连山控股增资,增资后中材股份持有后者15.33%股权;同时,甘肃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祁连山控股增资扩股后的35.67%股权也以2.33亿元转让给中材股份。

  在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政策支持下,国内经济自年初以来持续回暖。中材国际在2009年期间签订7份海外合同,金额合计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2009年以来,中材国际频获订单。

  例如,8月15日,中材国际全资子公司——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越南DONG LAM CEMENT JOINT STOCK COMPANY 公司签署了5000t/d水泥生产线工程设计、设备供货(EP)和技术服务合同,该项目合同金额为8119万美元加915万欧元。

  12月26日,中材国际全资子公司中材建设和葡萄牙SECIL LOBITO 水泥公司签署了1500TPD水泥生产线PDB(采购、发运和建设)合同。合同金额为85,475,360美元。

  中国人寿(601628):

  稳居寿险业老大地位

  中国人寿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业寿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其保险业务的经营分为个人人寿保险业务、团体人寿保险业务和短期险业务三个部分。

  竞争优势:中国人寿大股东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人寿集团”),中国人寿则为其旗下的核心成员。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人寿集团则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肩负中国寿险业探索者和开拓者的重任。

  人寿集团下设中国人寿、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人寿财险、人寿养老保险、人寿海外保险、国寿投资控股以及保险职业学院等多家公司和机构,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产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实业投资、海外业务等多个领域,并通过资本运作参股了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

  可以说,背靠人寿集团,中国人寿受到的支持力度较大。中国人寿在激烈的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保费收入上,中国人寿2005年、2006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4.1%和45.27%。2007年与2008的市场份额为分别为39.7%和40.3%。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约为39.2%。

  除了在主营业务上占据老大的地位外,中国人寿的股权投资业务也备受业界羡慕。中国人寿的实际控制人为财政部,可以说具有深厚的国资背景。中国人寿最大的竞争优势也就在于此,能够拿到优良的投资资源,例如中国人寿以较低的价格参与中信证券的定向增发,入股广发行等等。

  此外,中国人寿经营稳健,可运用的资金非常充裕。

  风险点:随着国内保险公司的不断增多、金融机构间业务的相互渗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中国人寿面临中外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以及提供竞争性产品的其他金融机构的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

  虽然中国人寿一直采取积极的发展战略和竞争举措,以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国人寿的业务增长和市场地位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

  从上述近几年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人寿目前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40%左右,但其仍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最新亮点:中国人寿因无高利率保单,会计制度改革受益最大。按最佳估计原则评估准备金,1999年以后新保单可以减提准备金,而99年以前的高利率保单需要补提准备金。中国人寿因没有高利率保单,将明显受益。此制度改革有望成为其股价催化剂。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国民收入的提高,寿险市场必然迎来一个大牛市。

  中兴通讯(000063):

  后危机时代的弯道超越

  进入3G后,摆在国内电信设备供应商面前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机会,还有行业里近乎“惨烈”的竞争。面对华为在国内C网市场低价抢夺市场份额,中兴一度陷入被动。

  中兴通讯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与08年前三季营业收入29.34%的增长率相比,09年前三季创造了41.27%的营入增速;前三季净利润为11.92亿元,同比增长46.13%,扭转了08年下半年出现的业绩低迷状况。有分析认为,受益于国内3G市场份额的增加和对海外市场的追逐,预计中兴通讯全年仍将保持上述增速。

  竞争优势:3G网络国内居首。在中兴通讯的收入结构中,来自运营商网络产品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65%,而手机终端产品收入占比排第二位占20%左右。

  得益于国内3G网络的全面建设,中兴通讯上半年在国内市场实现了149.5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11.7%。前三季度营收已经达到428亿元,几乎与去年全年水平相当。

  在国内3G市场中,中兴通讯占有份额居首。据信达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CDMA二期、TD三期招标中,中兴通讯中标份额分别达到40%和35%。

  然而受海外市场低迷以及竞争激烈的影响,中兴通讯上半年海外市场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0.7%,占全部收入比重46%。

  实际上,由于在国内运营设备市场份额地位牢固,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低迷对中兴通讯业绩的影响并不严重。同时,09年初3G牌照正式发放,随着电信重组后3G网络的加快建设,国内电信设备供应商在国内赢得了市场机会,在国际电信商排名中获得了超越的机会。

  而由于07年爱立信退出中国CDMA市场后,中兴通讯全面接管了爱立信在中国的CDMA市场份额,中兴在国内C网市场份额提高到30%以上,从而获得该市场的竞争优势。

  风险点:中国创造面临倾销调查。实际上,受产品维护和升级的影响,设备提供商的“先入优势”决定了其能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在市场争夺环节,必然充斥了血腥。

  尽管中兴在国内3G设备市场中显示出崛起优势,然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兴也面临巨大突围压力。金融危机之前,欧美市场的电信设备市场主要由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国际巨头把持,来自国内的中兴、华为很难切入。而一些尚未开始或正在进行通信网络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就成为目标市场。

  2008年,来自非洲市场的收入仍占其国际收入的30%左右,不过09年上半年来自非洲大陆的营业收入却同比减少了34.87%。而其国际市场最大收入仍来自亚洲市场。不过,近期因为包括中兴生产在内的部分产品在印度被征收反倾销税,引发分析师担忧中兴未来在印度的是否还能得到预期的3G网络市场份额。

  而尽管中兴老总侯为贵近期又在不断强调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优势,不过一个不可规避的事实是,高额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带来的回报正在遭受产品低价带来的不断压缩。

  最新亮点:金融危机后,随着欧美设备巨头的衰落,国内厂商能否借此在欧美市场取得突破备受关注。

  而值得关注的是,09年中兴通讯与西班牙电信、芬兰电信运营商Elisa、荷兰电信集团、跨国运营商Telenor UMTS取得合作,同时,获得独家承建乌克兰WiMAX全国网、罗马尼亚电信800G国家骨干波分网络的业务。

  不过,信达证券边铁成认为,起码明年,中兴通讯将继续受益国内3G市场的后续需求。

  国药股份(600571):

  迎战新上药

  以营业收入计算,国药股份目前仍是A股营收规模最大的医药商业公司。不过,今年下半年随着新上药重组方案的出台,未来的新上药将挑战国药股份。不过,面对国药股份背后资源网络更广的国药系,新上药仍只能屈居医药流通业第二位置。

  国药系主要包括了中国国药集团总公司及其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国药控股、国药股份、一致药业。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为后两者的直接控股股东。

  竞争优势:北方最大的医药流通网络。随着国药控股2009年9月登陆香港主板,围绕着国药集团如何对旗下资产排兵布阵的猜测终于尘埃落定。国药集团为国药控股第一大股东,同时其通过国药控股还控股A股两家公司——国药股份和一致药业,这三家公司成为运作国药集团旗下医药流通资产的主要平台。

  医药业分为制造业和流通业两大门类,国药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由于国药控股直接控股国药股份和一致药业,因此一般认为国药控股将是国药集团医药流通资产整合的主要平台。

  2008年,国药控股实现381亿元营收,为国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其中,国药股份装入了国药系下北方主要流通资产,而一致药业则主要囊括南方流通资产。

  与此同时,除了国大药房之外,在与民营药企复星医药合作后,目前国药控股下还聚集了金象大药房、复星大药房等零售药店品牌。

  国药控股成功在香港上市后,获得约70亿元融资,为国药系全国网络的建造和维护继续筹集资金。国药控股不仅包括持有的A股两家上市公司股权,还包括国药集团未注入国药股份和一致药业的商业流通资产。如08年国药集团收购的新疆药业集团。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国药控股不排除A股回归,有可能三壳合一,而国药股份本身盘子最大,有可能成为国药流通资产的合并平台。

  风险点:沪上难落“子”。尽管国药股份间接的第二大股东复星医药地地道道来自上海,但是在沪上,国药系却难敌“上药系”竞争。上药系在年末提出整合方案后,未来的新上药将在上海医药原有的流通资产的基础上,集合上实医药中西药业的工业资产,成为集医药制造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药企。由于上海医药08年年收入已达到165亿元,未来仍是新上药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新上药仍将以原上海医药的流通资产为主要亮点。

  受益于上海本地国企的优势,上海医药在沪上的业务扩张占尽天时地利。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国药构建全国一盘棋的流通网络中,上海将是其很难落“子”的区域。

  而新上药在整合了上海医药和上实集团旗下医药资产后,恐怕以后很难仅在上海“蜗居”,日前也有上药系人士称,扩张将是新上药的未来战略。而从目前看,到时真正受到威胁的正是目前国内医药流通业巨头国药。

  最新亮点:背靠“大医药”平台。2009年9月,国资委批准了央企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的联合重组。后者主要以医药制造为主,旗下控股A股上市公司天坛生物,为国内主要的血液制品公司。

  国药与中生集团在业务上互补,因此,国药提出了“大医药”的概念,即国药不仅要做大流通,未来还要涉足医药研发和制造,成为业务更全的综合药企。

  而在重组中生集团后,国药透露对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重组也在报批过程中,后者旗下的上市公司现代制药,以医药研发和制造为主业。重组成功后,将使未来国药的业务更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