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交易所的战争:良性竞争为市场带来发展空间

  李德林/文

  一则措辞严厉的谴责,一份刺眼的督查报告,“看门人”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已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中小板、创业板、国际板、ETF,国内国际两个大舞台,谁将胜出?

  11月20日,深国商(000056)突然被推到了监管的风暴口,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被贴上了不诚信的标签。深交所言辞激烈地抨击深国商大股东,并表示要继续严厉打击不诚信的上市公司股东、高管。

  深交所怒不可遏的背后,是上交所一份长长的督查报告: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违规交易等185起调查,上交所的监管风暴此起彼伏。同为市场“看门人”的两家交易所在监管的大门口开始了接力赛。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曾经是深交所的掌门人,在深交所风光推出创业板的时候,上交所才迎来了有破发危险的一家上市公司。10倍的IPO业绩,让上交所的囊中显得是那样的羞涩。国际板,上交所密谋推出扩容的新业务。为此,上交所更换了交易系统,为国际板的推出铺路。

  上交所国际板计划一推出,国际资本们纷纷抛出橄榄枝,纽交所甚至希望能够成为上交所国际板第一股。红筹中移动(00941.hk)也在不断跟上交所接触,希望绚丽回归。上交所在欢迎国际友人以及红筹同胞的时候,还瞄上了香港股市以及港交所。身为香港邻居的深交所则不惜动用政府关系,要跟港交所联手,目标也是:国际板。

  国际板的争夺才刚刚开始,交易所衍生品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ETF成为交易所们盈利的金矿。上交所已经跟基金公司秘密设计了挂钩美股、港股的ETF,深交所跟亚太地区的交易所签约合作,同时也将ETF的手伸向了香港股市,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监管:我们都是“看门人”

  11月20日,星期五。

  深交所怒斥深国商的大股东百利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百利亚太”)缺乏诚信。百利亚太于2009年4月27日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了深国商可流通B股30,264,192股,以持有深国商总股本13.7%股权比例,成为深国商的大股东,百利亚太及其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在收购的时候承诺一年之内不减持收购的深国商股份。甚至百利亚太提出以适当的方式增持股份,以扩大控股比例。非常遗憾,五个月后,百利亚太及其实际控制人失信了。

  诚信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深交所发现百利亚太实际控制人张晶在10月15日与郑康豪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郑康豪受让张晶所持有的百利亚太51%的股权,另外49%的股权为其他两个香港居民持有。张晶等人在签约的第二天就完成了转让过户手续。深交所发现问题后,张晶的股权转让木已成舟,只能给张晶以及一致行动人张化冰发了《处分事先告知通知书》。

  11月4日,张晶和张化冰在申辩书中强调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所知甚少,请求酌情减轻处分。

  就在张晶和张化冰向深交所提交申辩书的第二天,上交所发布了一份《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年第三季度自律管理工作》的报告,自律管理工作季度报告显示,上交所第三季度共对3家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了公开谴责,对21家公司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完成异常交易调查185起,进行限制账户交易多起。除这些,上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还对包括涉嫌操纵开盘价、短线交易在内的29件违规行为纪律处分事项进行了审核。

  上交所的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上交所在第三季度进一步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督导工作指引》等业务规则,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对185起异常交易调查过程之中,上交所发出书面警示函70份,进行多起限制账户交易,并通过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涉嫌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多起,提请证监会立案或进一步调查。

  没过两天,上交所又公布了一份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0月,上交所本年度共查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以及高管45人次的违规交易行为。其中对19人次予以监管关注,并对26人次提交交易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议通过给以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对于部分公司因董事、监事以及高管的信息申报不准确,或者更新不及时导致出现违规行为的,上交所对负有责任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分别予以监管关注和通报批评各1人次。

  上交所还特别强调,监管发现的问题主要得益于7月编制了《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股份交易行为规范问答》,以及9月上交所监管部门发出的《关于督促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股东严格执行有关股份交易规定的通知》。董事、监事、高管“误操作”、“不了解相关规则”、“委托他人代管账户”以及对交易事项“不知情”等均不足以构成从事违规交易行为的免责理由,将严惩董事、监事以及高管违规交易行为。

  上交所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深交所的监管部门。张晶等人的申辩书递交到深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后者经审议后认为,知法守法是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应尽的法定义务,因此,对其申辩意见不予采纳,并做出了公开谴责的处分决定。对于上述当事人的违规行为和该所给予的处分,深交所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深交所处罚张晶等人相当的高调。这是创业板开板之后,深交所首次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不守诚信原则的严惩。或许,上交所连翻三次的监管成绩单,对深交所来说是一种无形的鞭策,深国商的处罚是不是拉开了深交所加大监管力度的序幕呢?

  对于投资者来说,交易所真正进入市场看门人的角色,在监管方面的无形竞争,保护了投资者最后的一道安全防线。深交所甚至放出狠话:提醒上市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等市场主体一定要以此为鉴,严格遵守《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其所作出的承诺,诚信为本,规范运作,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杜绝违规失信行为的发生。今后,一旦发现违规失信行为,将严肃查处,坚决打击。

  扩张:大哥大看看收入

  重启IPO,谁赚钱了?深交所手握创业板,61家公司挂牌交易,大把银子入账。上交所五个月挂牌6家上市公司,一样的年费,一样的上市初始费用,一直以大盘股优势自居的上交所,口袋里的银子太少了。10倍的差距有点儿大了,上交所着急了,整天忙活着要搞国际板;目的:扩容创收。一句话,要想当大哥,还是收入说话。

  2009年上半年,IPO一度暂停,交易所上市部作为曾经的主要创收部门,他们的收入来源包括两块,一块就是上市公司挂牌交易的时候,要向交易所缴纳一笔费用,一般在3万元;还有一块收入,也是长久持续的,那就是上市公司每年都要给交易所缴纳6000元的年费。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大小,则同其应缴纳的费用多寡无关。因此,上市部的收入主要还是取决于挂牌数量。

  6月18日,IPO重新开闸,桂林三金(002275)获得上市批文,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接下来,深交所迎来了33家中小板。

  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在深交所启动。当月底,共有28家创业板挂牌。创业板开板的那一天,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率领一干人马到深圳助阵,国家多个部委更是派出大员捧场,28家企业同时挂牌,在中国资本市场创下同时挂牌的历史性纪录。

  创业板开启之后,上交所好不容易迎来了一家企业:招商证券。可是高市盈率的招商证券并没有给上交所带来兴奋,五个月6家上市企业的业绩,让上交所上市部的收入相形见绌。

  靠天吃饭的上交所不得不想辙。11月23日,上交所宣布新一代交易系统即将切换上线。这个项目是张育军上任之前就已经开发的,到现在已经5年时间了,投入上亿元。事实上,新一代交易系统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为今后交易所开展模拟交易业务、交易所托管业务、多品种、多平台业务等提供理想的支撑平台。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上交所新交易系统的再利用主要是数据的再利用,上交所将在新数据库方面开发新的衍生业务。不过数据的销售对上交所是一个考验,2008年叫停的机构交易数据曾经引发市场的强烈反弹,那么到底交易所有什么样的数据能够踏踏实实卖钱呢?

  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更重要的还是为下一步的国际板铺平道路。交易数据的国际接轨,更多地是迎接国际大型企业到中国上市。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高调宣称,国际板的规则正在制定中,并会先行试点。刘啸东还透露了国际板的选择标准,那就是上市企业在中国一定要有业务,不能让国外企业简简单单跑到中国来圈钱。

  上交所筹划国际板的消息一出,纽交所执行副总裁兼环球上市部主管简学麟就迫切地宣称,希望纽交所能够成为第一批到上海上市的企业。事实上,纽交所在2007年开始就已经跟上交所进行过接触,甚至跟中国证监会也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够在中国上市。

  纽交所还有一系列庞大的交易合作计划。纽交所首席执行官邓肯·尼德奥尔甚至透露,已经与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和上海市政府官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对话,将会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合作,包括帮助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推动国际性公司到上海国际板上市的问题。

  上交所的国际板筹划令刚刚推出创业板的深交所如芒在背。深交所不甘示弱,也在跟亚太地区的交易所、港交所等交易所接触,甚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希望在创业板方面有深度合作,将深交所的创业板做成国际化的创业板。

  ETF争夺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国际板的呼之欲出,两家交易所早已将赚钱的筹码盯向了国际市场。不过在ETF的争夺过程之中,交易所明争暗斗,至今胜负难分。

  ETF可以说是交易所买卖基金的一个金矿。2000年末全球ETF数量92只,资产规模743亿美元,至2008年末,全球ETF数量已增加到1589只,资产规模711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2009年1至7月,全球ETF又增加了200多只,资产规模增至8600亿美元。目前,全球的ETF资产类型也从股票扩展到债券、货币、大宗商品、黄金等,并衍生出各种混合ETF、杠杆ETF等。

  中国的ETF产品可以说还在初级阶段。目前中国股市市值位居全球第三,市场指数基金只有27只,资产净值约2100亿元,占全部共同基金资产规模的8.8%,而美国2007年指数基金数量331只,资产7843亿美元,占共同基金资产比例10.3%;我国目前ETF数量7只,资产净值400亿元,占共同基金资产规模比例为1.6%,美国2007年的该比例是8.6%。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非常感慨:“指数化投资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

  上交所对ETF的研究准备工作一直抓得很紧,张育军也不讳言已经有了完整的上证超大盘ETF、上证180风格ETF、上证中盘ETF、上证社会责任ETF、上证行业ETF等品种设计,只是等待时机推出。除了上交所的指数ETF之外,上交所境外ETF的研究已经基本成型,大中华、亚太等区域概念的ETF产品,以及债券市场与商品市场的指数化产品也在研究设计之中。

  上交所的衍生品开发令深交所感到危机,后者自然希望能够就近抢占市场,跟港交所联手推出港股组合ETF。深交所现正积极争取证监会准许深交所先行试点港股组合ETF,在深交所进行港股CDR(中国预托证券)和红筹公司发行A股试点以及允许深交所与港交所实行连线交易的方式,使深圳成为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试点城市。

  不难发现,深交所的每一步,都跟上交所是针尖对麦芒。若深交所与港交所实行连线交易,以及跨境交易、两地上市、联网交易,深交所B股和香港H股相互挂牌交易,打通深港资本市场。这样一来,相当于开通了深交所的国际板,尤其是红筹相互挂牌的行为,更是挖上交所国际板的墙脚。

  尽管深交所有深圳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张育军也非常有信心跟深交所一搏。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上交所提出了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发展目标。上交所已经与部分基金公司筹备,将选定与美股指数以及恒生指数挂勾的ETF,这样一来,就会跟深交所选用与港股挂钩的境外ETF进行正面交锋。

  好戏才刚刚开始,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深交所跟上交所都面临外汇审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证监会同其他部门进行深度的合作协调。交易所无论从监管方面你追我赶,还是为了创收而不断推出创业板、国际板,甚至在国际ETF市场上大打出手,这种良性竞争为市场带来更透明高效的监管、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及投资机会。两交易所的战争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着成熟迈出了一大步,未来值得期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