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疑海信股权激励过度 或不违规但有违情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2日 07:29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  见习记者 韩祖亦   

  近日,ST科龙(000921)重组方案曝光了海信集团的股权激励名单,外界发现海信竟然有81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市值超过25亿元。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海信集团董事、总裁于淑珉,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海信集团董事、副总裁肖建林,海信集团董事孙慧正等5名集团高管人员都在海信电子的前十大股东之列。激励名单一出,这81位新晋富豪的数十亿身价如何“修炼”而来,引发外界普遍关注。

  新晋富豪“成财”路

  根据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海信电器5月份向72名高管授予491万股股权,当时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行权价格为5.72股/元,但截至2009年11月19日,海信的股权已经获益300%,因而有专家质疑海信的81位“内人”瓜分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厘清海信集团、海信电子、海信空调与海信科龙这祖孙四代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关系。

  时间追溯到2001年3月,为建立和推动集团骨干员工的激励机制,海信集团获当地政府批准,联合周厚健等7名自然人,发起成立了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即“海信电子”)。当时7名自然人持股14.21%,海信集团持股85.79%。

  而这仅仅是起点,从2001年至2008年,经过数次股权激励,海信电子的股权结构早已发生变化。海信集团持股比例降至51.01%,与此同时,自然人股东人数则增加至81名,海信电子剩余的48.99%股权被这81名自然人股东瓜分。

  高管们大量持股,使海信电子在其发展的8年间,吸引了海信集团大量的优质资源。所控资产也在不断增加,譬如海信电器2%股权、海信地产45.16%股权、海信集团财务公司20%股权以及通过海信空调持有的ST科龙25.22%的股权。根据重组方案,ST科龙将以定向增发方式收购海信空调旗下的相关资产,完成后,海信电子通过海信空调对ST科龙的持股比例将从25.22%上升至45.21%。

  至此,海信高管们的“成财”路已渐渐浮出水面。若ST科龙重组顺利完成,按持股比例计算,海信集团81名员工通过海信电子所掌控的上市公司股权市值将超过25亿元。

  或不违规,但有违情理

  “无论怎样的股权激励,都应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这是一个大前提。”招商证券济南泉城路证券营业部高级投资顾问吕爱文认为,海信此番股权激励与政策相悖,涉嫌违规。

  这里提到的“规”,是指2008年9月由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即139号文件)。该文件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只能持有其所在企业的股份,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子公司、参股公司股权。也就是说,海信的股权激励已经违反文件规定。

  面对外界的重重质疑,海信电器董事会在11月26日晚发布的澄清公告中称,海信表示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经过青岛市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以及公司股东大会的层层审批通过,且激励对象的确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存在任何违规事项。海信同时强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使公司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长期利益与广大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不存在瓜分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经济导报11月30日A2版曾予报道)。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位专家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如果真的通过了国资委及证监会的批准,海信的行为便不能说违规。”但他同时表示,“接近控股权的股权激励实属过度,贡献与获取不成比例。这是违背情理的。”

  上述专家认为,管理层获得股权的方式、数量、标准等方面都应该有量化的规定。如何用最少的股权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使贡献与所得相均衡,是亟待探究的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ST科龙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