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一年,余波未定,美国中小银行掀起新一轮倒闭潮。反观中国金融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取得不俗业绩:近期公布的三季报中,银行业、保险业再次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健地增加信贷投放,有力地支持实体不断企稳向好。
——编者
就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一年,大洋彼岸仍时有银行倒闭消息传来之时,中国银行业在去年经受危机考验、实现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逐步回升,再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稳健经营实力提升
近期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14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3386亿元,同比增长2.15%。在A股市场最赚钱的十大上市公司中,银行占据了六席。其中,工商银行继续成为全球盈利最多、市值最大和客户存款第一的银行,前三季度实现税后利润1005.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2%,当季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9.94%。
取得这样的骄人业绩,得益于银行业抓住机遇、稳健经营。今年1—10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2万亿元,远远超过近年来的投放总量。然而,巨额的信贷规模并没有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随着净息差水平的缩小,银行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减少。进入第三季度,银行信贷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贷款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票据融资比例下降,居民消费贷款和企业经营贷款相应增加,净息差开始上升,利润随之增长,扭转了今年以来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的趋势。
不但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以前在欧美市场,中行要想找一家当地的大型企业合作非常难。而现在就不一样了,不少企业都是主动找上门来寻求金融支持,使得中行在海外市场的参与程度明显上升。”中行公司金融总部助理总经理周冰说。
为经济提供资金“血液”
在自身实力增强的同时,我国银行业有力地支持了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实施,为实体经济及时注入急需的资金“血液”。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企业融资活动中,银行贷款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银行贷款在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总额中占比8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9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比为17%,比去年全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
业务创新为银行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成本。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行长邱火发介绍说:“北京聚集了100多家央企,历年来,银行为这些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等筹集资金,所筹资金占企业融资总额的七成以上,而相应的,以贷款进行间接融资比重就不会太大。对企业来说,这样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对银行来说,不需要占用信贷资产,还能应对净息差缩小带来的利润下滑,真正实现了银企双赢。”
融资难一直困扰着小企业发展,而今年商业银行各出妙招破解这道难题。截至9月末,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4.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08万亿元,增长28%。
至今,苏州天弘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丽军仍对银行在危难之中的慷慨帮助心怀感激:“去年11月,国内国外客户遭遇危机,要求暂停订单生产,一下子我们的回款压力陡增。正在焦急时,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苏州分中心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仅用10天时间就为我们发放了500万元贷款。如今危机过去,我们才有实力占领更多市场。”
未雨绸缪防范风险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激增一直是市场议论的焦点。市场担忧,快速增长的信贷规模下是否掩盖着银行的信贷风险?
近期银监会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6%,比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保持“双降”。同时,银行拨备覆盖率144.1%,比年初上升27.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然而,银行业也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上半年,部分商业银行高额放贷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特别是中小银行明显感到资本金不足压力,有的甚至低于9%。为了补充资本金,有些银行之间开始发行并互相持有次级债,看似资本金增加,实则可能加大银行间的风险。
对此,监管部门开始严格规定银行发行次级债标准,加大对银行资本金监管。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求年内商业银行最低拨备覆盖率从130%提高到150%,提取更多准备金,以应对未来资产质量下滑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流向严格监管,确保信贷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