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皖通科技重演立立电子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9日 03:39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郑世凤

  一场秋雨过后的下午,位于大蜀山下的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皖通科技)显得有些冷清,尽管从遥远的北京早已传来公司顺利过会的喜讯,但坐落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正对门的皖通科技,并未张灯结彩。

  “老总都还在北京没回来。”9月17日,皖通科技办公室主任罗君宝站在公司管理层紧闭的办公室门前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公司一干高管已被推上风口浪尖。公司预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已被重组的天大天财(现更名为鑫茂科技,000836.SZ)众多前高管,现已成为皖通科技控制人。

  这一次,他们能否带给公众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股东们都将拭目以待。

  高管集体跳槽

  “天大天财做不好跟他们没关系,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这些技术骨干的离开,天大天财才做不好的。”9月16日,原天大天财董事长寇纪淞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根据皖通科技董事长王中胜在天大天财的任职记录显示,其担任董事副总经理的时间为1997年9月至1999年4月。皖通科技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12日,

  一个人的离去或许无法左右一家上市公司的生死。但如果是一个完整经营团队的集体倒戈呢?

  实际上,1999年5月,随王中胜一起离开天大天财的正是一个团队。皖通科技招股书显示,当年,随皖通高速及王中胜一道创业的其他6名自然人,分别为杨世宁、杨新子、纪仕光、张汀、陈新、郭洪友。

  上述6人均为天大天财业务骨干,杨世宁为销售部总经理,杨新子为研发部总经理,纪仕光为财务软件部总经理、软件技术总监,张汀为系统集成部总经理,陈新为市场部经理,郭洪友曾任教于天津大学计算机与科学系。

  在寇纪淞看来,天大天财的没落恰恰肇始于上述骨干的离开。这一观点在公司当年的年报中清晰可见。

  天大天财1999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净利润达4976.9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为4976.95万元。虽然200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5697万元,但靠变卖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总额高达4159.82万元。此后数年,通过变卖家产获得非经常性收益,几乎变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卖无可卖之后,2003年巨亏3.82亿元,并直接导致此后被鑫茂科技借壳重组。

  “像我们这种科技类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于人才资源,如果人才流失,说什么都没有用。”9月18日,高新区另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

  而天大天财对自己的衰落早有预料,1999年年报表示,软件行业人才的高流动性“给公司的日常运营带来了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何来收购巨款?

  2004年9月,创业不到5年的王中胜等26名自然人,大手笔收购上市公司皖通高速(600012.SH)持有的总价值达1864.44万元的皖通科技75%股权,亦让外界疑惑。

  根据王中胜和王以直在天大天财任职三年的记录,其年薪均为6.01万元,这意味着,即便不吃不喝,三年间也不过攒下18万元。皖通科技招股书显示,王中胜等7名自然人的原始出资额均为7万元。

  创业一年后,上述7人在皖通科技的出资额,经过两次增资扩股后迅速蹿升至70万元。其中第一次增资扩股发生在2000年7月,公司以截至当年6月底的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转增资本200万元,导致总股本增加至300万元,上述7人出资额随之达到21万元。

  2000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由300万元增至2000万元。皖通高速以现金出资1000万元,而上述7名自然人总额为700万元的出资额则并非真金白银,而是“以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入账”。这笔纸上富贵3年后才由未分配利润充实并摊销完毕。

  这项价值750万元的无形资产(另50万充入资本公积),正是上述7名自然人集体研发的一项非专利技术,名曰“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

  “这应该是反映了他们当初没有多少钱,为了增资扩股不得已想出的办法。”上海某会计事务所财务人士分析。

  招股书显示,皖通科技2006年向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支付的薪酬总额仅95.9万元,占当年公司净利润1304.26万元的7.35%。

  记者掌握的皖通科技工商资料显示,1999年-2003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42万元、204万元、83万元、167.4万元和170.3万元。如均按7.35%的比例计算,上述全体人员1999年至2003年的薪酬总额仅49万元。

  然而,包括王中胜在内的26名公司骨干,委托国元信托收购皖通高速持有的皖通科技75.5%的股份,总价值高达1864.44万元,资金缺口逾千万。

  对此,皖通科技招股书解释称,信托计划的资金来源分为自筹和借款两部分。

  其中,自筹部分金额为466.11万元,借款部分为1398.33万元。借款部分中,个人以房屋抵押借款合计200万元,系杨新子、陈新、王以直等人以房屋作为抵押,向中信银行天津滨海支行贷款取得;其余1200万元系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张汀、孔梅等人的借款。

  对于1200万元资金自何处借来,方案中并未披露。皖通科技董秘陈新接听记者的电话时,则称其因尚处于静默期拒绝接受采访。

  招股书显示,2004年2月12日,王中胜代表皖通科技经营管理层26名自然人与国元信托签署《委托收购意向书》,委托国元信托收购皖通高速持有的皖通发展75.5%的股权。

  “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北京某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皖通高速“成功”退出

  皖通高速则因失去参股高科技类上市公司的机会,饱受投资者质疑。

  “我们当初主要是为了主辅分离,其实包括现在的康诚药业,我们也在准备退出。”9月18日,曾任皖通科技董事、现为皖通高速副总经理兼董秘的谢新宇告诉本报记者。

  “因为他们是施工单位,跟我们从事的业务很不一样,也不依托于高速公路资产,放在我们下面会很难做。而且在这个行业我们是外行,也经营不好,会造成相应的管理成本太高。”谢新宇坦言。

  谢新宇反复向记者强调,“我们都是严格按照规定办的,而且退出时还赚了不少钱,应该算是一笔成功的投资,不能因为人家上市了,就说我们的选择有问题,实际上,如果皖通科技还在我们公司,基本很难独立上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