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力合股份曾一度希望将异议直接上报全国社保基金,但一直没找到电话和任何联系方式
珠海市上市公司力合股份作为全国首家对国有股转持提出异议的企业,其进展备受市场关注。但时过两个多月,公司称仍没有确切消息。
期间,市场曾传闻其异议被认可,但被该公司否认。
“我们上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至今没有明确的反馈,我们也询问过,得到的回复是等。”8月21日,力合股份董秘曹海霞对《上海国资》表示。
此前,力合股份控股子公司清华科技园持有的拓邦电子361.6万股,被列入应划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目前股份已被冻结。
原委
6月26日,距离4部委发布国有股转持公告仅一周,力合股份即发布公告,对旗下控股子公司清华科技园持有拓邦电子361.6万股股份列入应划转社保基金持有的范畴提出异议。
力合股份在公告中陈述,“清华科技园为本公司控股子公司,将该公司所持拓邦电子股份视同国有股份处理有待商榷”。
据了解,清华科技园为拓邦电子的唯一国有股股东,其当时持有拓邦电子的股份为858.9万股,占比为8.59%。而拓邦电子的总股本为3616万股,其被转持的10%股份—361.6万股,全部落到了清华科技园头上。
但按照规定,混合所有制的国有股东,由该类国有股东的国有出资人按其持股比例乘以该类国有股东应转持的权益额,履行转持义务。即清华科技园只持有拓邦电子股份总额的8.59%,按规定清华科技园应该按其持股比例履行转持义务。
曹海霞表示:“这对公司的中小股东来说,显失公平。”
对此,市场人士亦表示认可。
“如果将清华科技园持有的361.6万股拓邦电子股份划归社保基金,这显然损害了非国有股东力合股份及力合股份大股东深圳力合创投的利益。尤其是力合股份持有清华科技园57.15%的股份,是控股股东。如果转持得以实施,力合股份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力合股份又是一家上市公司,如此一来,力合股份的全体股东利益又要因此而受到损害。” 海通证券一位策略分析师对《上海国资》表示。
但这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曹海霞表示,“我们不是对划转比例提意见,我们认为是不应该被划转。”
她的理由是,“上市公司的一个控股子公司,当然归根溯源确实有一点点国有血统,但你怎么把它分开呢,就为了这么劈开一点点,这个很难计算和处理。如果精确计算,必须追根溯源。那么我们的大股东力合创投是国有控股的企业,但它本身还有私人股份,把这个10%的国有股份乘以力合的持股量,还需再乘以力合股份对清华科技园的57%的持股比例,这个调动起来会非常复杂。 ”
异议
据《上海国资》了解,力合股份对政策反应非常迅速。
“政策一出来,我们第二天其实就整理了意见。”曹海霞表示。
根据公告,国有股东对转持公告如有疑义,应在公告发布后30个工作日内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反馈意见,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予以重新核定。
但该公司异议的上报颇费周折。
力合股份首先是向珠海市国资委提出,得到的答复是不管。此后,该公司上报广东省国资委,得到的答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省国资委自己的企业他们干脆是认了,所以也不会管我们。”曹海霞表示。
事实上,寻找上报的出口让力合股份颇费了一番心思。
力合股份曾一度希望将异议直接上报全国社保基金,但一直没找到电话和任何联系方式。
“我们是希望能看到社保基金正式的接待电话或者接待途径,但是没有。”曹海霞说。
力合股份最后上报的是国务院产权局。
“这是我们能找到的电话,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也收了我们的异议。”曹海霞表示。
尴尬
因率先提出异议,而迄今未有答复,这让力合股份多少感觉尴尬。
“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具体通知。”曹海霞表示。
不过,她对结果依然表示了乐观:“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因为产权局收下了我们的资料,而且他们当面表示,我们的情况比较特殊,会给予特别考虑。”
但时至今日,据《上海国资》采访市场分析人士,均表示对结果的担忧。
“目前央企提出异议的很少,有的只是比例上的考虑,国务院国资委主要管理的是央企,对地方企业上报的异议,可能的作用只是转交给社保基金,不太会用很大力量去支持。”上海荣正投资董事长郑培敏对《上海国资》表示。
“力合股份的情况并不特殊,要豁免的话可能会豁免一大批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股东,社保基金肯定会对此特别慎重。但转持中肯定会有特例,是不是力合股份,则很难说。”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
力合股份目前仍在试图寻找与社保基金直接对话的渠道。
国有股转持变数几何
《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政策根据市场反馈调整,是很有可能的。”
难题不仅仅源于力合股份的异议。
据《上海国资》了解,原计划8月初应开始的存量公司国有股转持工作,目前尚未展开。社保基金的解释语焉不详。
8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向部分创投人士下发征求意见。媒体评价是:“虽未最后定案,但其中已明确了豁免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的思路”。
另有消息说,国有股转持比例亦有不小的变化。
等待
上海黄浦区区属3级企业黄浦投资持有兴业银行少量股权,目前其所持股份已被冻结。企业负责人目前正着急从北京相关部门打听消息。
“我们没有提出异议,据说由社保基金接受并核实的的异议很少,到临近截止期,社保基金方面已表示不接受异议了。”一位接近黄浦投资的人士表示。
据说,划转后的账目处理已成为企业头痛的问题。
“社保基金到底是会来一个通知,一个收据还是一个划转的函?这在账目体现上都不一样。这一块被划转的是优质资产,损失怎么弥补?怎么计算?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说法。”这位人士反复提及。
具体说来,如果划转股权是作为资本的减少,那么公司的体量突然变小,这种财务状况会让企业的信用降低。“如果一个企业存量资本5000万,另一个是5个亿,谁得到贷款的机会更多?”他反问。
如果是作为增加的投资成本,则意味着公司业绩明显下滑。
无论如何,两种结果都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
“我们了解企业的顾虑,但现在还是等消息。”黄浦区国资委一位人士对《上海国资》表示。
浦东新区国资委副主任贾继锋对《上海国资》说:“没有进入操作的阶段,国资委也没有对此进行研究,我们希望实施意见能快速明晰。”
似乎地方国企和国资委并没有太大的反抗,等待和观望成为主调。
比例调整?
据《上海国资》了解,划转比例可能会出现重大调整。
“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可能不会按发行总量的10%,而是国有股的10%。”一位知情人士对《上海国资》表示。
“如果只是国有股总量的10%,意味着每个国有股东,包括小股东,只是划转所持股份的10%,那么对于地方国企来说,成本的负担将大为减轻。”黄浦区国资委一位负责人表示。
“大型商业银行的控股地位如何保证是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富国基金一位策略分析师对《上海国资》表示。
他说,以建行为例,因建行是先H股上市,汇金公司在其发行时,将所持建行股份全部登记为H股,仅在2008年从二级市场增持了建行A股,目前汇金公司持有的建行A股数量为1.29亿股,但根据转持办法,汇金需划转的股份是7.49亿股,两者相差悬殊。
再者,政府对汇金在建行等国有大行中的角色做出过规定,要求汇金保持长期绝对控股地位。这意味着汇金对建行的持股比例至少要保持在50%以上,目前汇金在建行的持股比例仅为48.22%,在国有股划转以后,可能导致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
汇金公司所遭遇的尴尬逼迫决策层详审政策细节。
此外,专力从事风险投资的国有企业亦积极寻求机会自保。
一位占上市公司小股份的投资类国企负责人对《上海国资》表示,确定划转发行总量10%的比例很轻率,技术上的问题难以克服。
这位负责人士表示已向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反应相关情况:“如果是单一国有股东,划拨比较简单。但如果是有2、3个以上的国有股股东,该怎么划转?道理上应是大家一起分担。但根据该规定的第六条,如果持有股份少于应转数量的,当以实际持股数划转。这就不具备可操作性,非常模糊。还有进一步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中还有非国有股东,显然人家是不用承担划转义务的,那么,是否只有国有股东独自负担上市发行股份数量10%的划转?如果是这样,搞多元化股份制从而持股比例不很高的国企就吃亏了,但这正好是改革要鼓励的方向。”
据《上海国资》了解,汇集于财政部和社保基金方面类似操作性上的疑问颇多,尽管未必以提出异议的方式。
上海荣正投资公司董事长郑培敏对《上海国资》表示:“政策根据市场反馈调整,是很有可能的。”
多数市场人士赞成,改成划转国有股的10%更加可行和稳妥。
不过,比例调整的说法迄今并未得到社保基金、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部门的官方确认。
比例如何确定仍在两可之间。
有趣的是,先前并未参与发布转持政策的发改委此时却决心增加自己在此事件中的话语权。
发改委介入
经过7月份的摸底调查,国家发改委近期向部分创投人士征求意见,发布征求意见稿。
据称,该份意见稿明确:无论国有成分占比多少、只要在有关部门备案的创投机构均可豁免的思路,豁免范围还特别提到了,按照2009年10月份发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指导意见》成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拟全部豁免。
郑培敏表示,所谓备案,是国有企业如果被发改委备案为“创投机构”,则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的行为就是“创投行为”,就可以豁免划拨。而要备案认定为“创投机构”,是有门槛和要求的,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可以被认定为“创投机构”。
发改委的介入加剧了国有股转持的戏剧性。
“风险投资的企业需要找一个自己的发言人,而发改委也需要树立部门权威。”郑培敏表示。
但他认为,发改委亦自有理由。
“对国有股也分类监管,如果是产业投资行为,一般控股或为大股东形成的国有股,就要划拨,也有足够的数量支持划拨;如果是财务投资行为,创投、一般为小股东形成的国有股,则不要划拨,本来也往往不够划拨。”郑培敏表示。
一位创投界人士亦乐观表态,众多政府引导基金本身对收益回报的要求就不高,无收益或者只要求利息回报,最大作用在于引导地方产业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对于政府引导基金豁免转持并没有多大异议。
应对
虽然如此,国企和地方国资委毫不怀疑国有股转持已成定局,只是细节的差别和时间的早晚。
“我们现在考虑的是今后如何应对。”一位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士表示。
据了解,地方国资委采取的应对方法是:其一,改变战略,对拟上市的企业将增加国有股份,其二,加紧减持风险投资份额。
“我们在规划企业上市的时候肯定要考虑持股比例,比如以前是要控股30%,那么现在必须持股40%左右,国有股转持对我们的战略和对企业的控制力上还是很有影响。”黄浦区国资委一位负责人对《上海国资》表示。
事实上,除IPO外,地方国资委更青睐的是借壳上市。
“现在区县渴望上市的企业很多,而上海的壳资源很丰富,完全可以加以利用以减少成本,再通过不断地资产置换、定向增发等方式扩大上市公司资产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据《上海国资》了解,国资亦开始悄悄退出PE。
“落袋为安。”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但国资从PE中退出并非易事:“根据国资管理体制,很小的股权都要通过评估然后进入产权交易所交易,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