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税总局已经从有关部门拿到了“大小非”名单,并且下发到各地稽查局,要求按照名单严查。
据悉,这份名单中不仅包括相关单位公司,也包括个人投资者,所涉范围是全国。消息一出,人们议论纷纷。
9月14日晚,据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国税总局正在暗中调查紫金矿业二股东陈发树减持纳税情况。就此说法,本报未能从国税总局和陈发树方面得到证实。
“大小非”2年多套现1941亿元
根据Wind数据,从2006年6月19日三一重工拉开股改限售股解禁上市序幕以来,截至2009年9月10日,两市已有2597.22亿股股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累计减持股份已达到159.59亿股,套现金额约为1941.24亿元,其中有32.09亿股是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
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上市公司共发布了137个减持公告,对上市公司公告的数据进行统计,8月期间“大小非”减持的量在3.68亿股左右,其中2.23亿股是通过大宗交易市场进行的,占比超过60%。如果考虑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不到1%的“大小非”减持行为,则上述统计数据还将进一步增加。
而在2009年9月10日,共计9家公司宣布股东减持消息。根据减持期间的平均股价计算,套现金额接近8.5亿元。
根据深交所数据,8月份,4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共减持1517.32万股,成功套现2.36亿元,环比增加68%。而同期仅有12家高管增持,资金仅有90.84万元。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的规定,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第九项“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为20%。而税法的此项规定是我国法律早就明文规定的“资本利得税”,其覆盖一切形式的财产包括资本品的转让收益,如股权、股票甚至房产等的转让增值收入。
但是高达1941.24亿元的套现金额,又有多少是纳了税的呢?
七招“瞒天过海”
虽然国税总局暂时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但是记者从各方了解到,这份“大小非”名单确实存在。
早在今年4月份,深圳地税局副局长章家寿便对媒体披露,将对“大小非”减持的纳税问题进行稽查,深圳先行一步,随后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而这可能成为今年税务稽查的一个重点。同时,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的人员已抵深圳数天,专程了解深圳所做的探索。
那么,“大小非”减持的巨额收益是通过何种方法瞒天过海呢?据深圳地税局第一稽查局副局长李宁对媒体表示,企业主要采取七种办法:一是减持后“玩失踪”以逃避纳税。二是通过其他股权的高买低卖人为制造投资亏损,再将减持收益弥补其虚假亏损以逃税。三是虚列成本费用。四是内地企业通过变更为深圳企业以享受低税率。五是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增值额进行分期摊销,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六是未如实计算持股成本。七是未代缴代扣异地所得税。
据了解,深圳地税局现已建立了“大小非”数据库,并自称其电脑系统可每天动态显示出“大小非”的解禁、减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同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亦表示:“国税总局的做法起码是传递这样一个信号,有的人辛勤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还要依法纳税,但是那些一次减持套现就达几千万元的人却可能没有依法纳税,这是不公平的。希望这是国税总局平衡资本利得而采取的长期刺激举措。并且,这样的稽查需要严格执行下去,不能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