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投60亿切入航运 打通煤电路港航全产业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 00:0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炜旋唐山报道

  8月3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简称“国投集团”)在唐山京唐港举行了“北疆”号轮的首航仪式。次日,“北疆”号将满载4.5万吨国投旗下煤矿自产的动力煤,从国投控股的京唐港煤码头出发,发往国投张家港沙州电厂,预计航程需要3天。

  国投远东航运有限公司(下简称“远东航运”)负责人告诉记者,“北疆”号的首航,拉开了国投海运船队建设的新序幕,同时也实现了国投集团产业链的首次贯通。

  尽管航运业属国投集团新业务,但由于肩负衔接煤电港运的职能而受到国投集团的重视。国投集团总裁王会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自有运煤船队的建设将会作为集团发展的重点之一,以服务‘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具体会通过买船、造船和租船三种途径实现快速发展。

  两周后,另一载重7万吨的“雅龙江”号也将首航加入国投运煤船队。根据国投集团计划,2012年前,国投集团将投资60多亿元,打造一支拥有20多艘散货船、150多万载重吨的海运船队。

  60亿切入航运

  “有了煤炭、电力、铁路、港口,就更需要船队来实现衔接。”王会生道出了国投集团发展航运的初衷,而当前航运业相对不景气,买船、租船成本下降,正是国投集团切入并加快航运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目前国投航运业务主要由远东航运负责,该公司虽然早在1993年就已成立,但至今仍规模较小,运力仅为19万载重吨。但王会生告诉记者,远东航运虽然规模不大,但单船指标效益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排名靠前。

  王会生指出,当前国内近海航运,特别是“南煤北运”催生出的市场空间很大,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航运业不景气,使近海航运产生不小的整合空间,这都是国投集团加快海运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据了解,国投集团已把航运业定位为港航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以远东航运为平台,打造一支适度规模的电煤运输船队。具体目标为2012年前,国投集团将投资60多亿,使远东航运散货船发展到20多艘、载重达到150多万载。

  实际上,国投集团除组建自有船队外,还由远东航运代表国投集团参股了华远星海运有限公司。该公司控股股东为华电下属华电煤业集团公司,持股36%,而远东航运参股34%。按照规划,华远星海运公司将在近期建造8条散货船,以快速发展为拥有50万-60万吨以上运力的专业电煤运输公司。

  而为加快船队建设,早在去年7月9日,远东航运公司和华远星海运公司就联合向中船重工签订造船协议,中船重工将为上述两公司建造6艘9.3万吨、5艘5.8万吨散货船。

  打通产业链

  “对于国投集团来说,航运业短期内不可能做得很大,但其重要性是实现了国投煤电港运几大板块的有效衔接,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王会生指出。

  作为国家级投资集团,国投集团注重在能源交通等基础性和资源性领域开疆拓土。目前电力、煤炭已迅速发展成国投集团最主要的两个业务板块。截至2008年底,国投集团电力总装机容量2604万千瓦、煤炭产能2058万吨/年,并在这两个领域拥有两个上市公司国投电力(600886.SH)和国投新集(601918.SH),国投集团将以这两个上市公司作为整合这两个业务板块的平台,以加快推进国投集团整体上市步伐。

  而国投集团交通业务主要分布在渤海湾、长江口、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权益在亿元以上的港口共有18个。目前主要控股港口包括曹妃甸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年吞吐量5000万吨)、京唐港煤码头(年吞吐量3000万吨)、龙口港15万吨散货码头、镇江港大港三期、洋浦港三期等。除此之外,国投集团还参股了迁曹铁路,该铁路年运输能力近期可达1.37亿吨,其北段分别与大秦、京秦两大干线相接,南段分别与曹妃甸工业区、京唐港相连。

  王会生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电、煤、港、运”产业链一体化正是国投集团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以此充分发挥集团内部协同效应,提高集团竞争力,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同时,自有航运发展起来后,也能解决国投南方电厂缺煤的后顾之忧。

  根据国投集团规划,至2012年,国投集团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煤炭产能5000万吨/年、港口吞吐能力3亿吨/年、参股建成铁路线近2000公里。而海运船队规模超过20艘,载重吨达到150万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