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沪深两市共有7家上市公司完成以募集资金为目的的非公开定向增发,再融资总额达到200.96亿元,环比超过6月的155.15亿元,成为今年单月再融资规模最大的一个月。
截至7月30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包括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在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共计提出了62个增发方案,合计增发了217.54亿股,平均每次增发3.51亿股,募集资金合计达到1328.7亿元。
回想2007年大牛市,沪指冲上了6124点顶峰。包括当年10月份在内的前推7个月,上市公司合计通过增发募集的资金额达到1910.71亿元,总计增发了105次,平均募集资金18.2亿元,其中17个增发是采用公开增发形式。
今年以来,尽管上市公司增发已募集资金总额相比2007年10月30日前7个月的总额略小,但是平均募集资金额已经达到了21.43亿元,超过当时均值18.2亿元17.7%,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股票募集资金的“胃口”丝毫不减当年。
中工国际、云南铜业发布定向增发公告后,股价均从公告当日起连续3天涨停,但也有像招商地产自7月27日公布增发预案后,股价开始“跌跌不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走势的不同呢?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是再融资的类型不同所致,像最近因推出增发方案连续涨停的上市公司,它们的方案均是非公开发行,也就是说不会向市场“圈钱”,而类似于招商地产、美的电器都是公开增发,投资者用“脚”投票也就不难理解了。记者 胡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