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三大保险股最近三周走势如虹。
7月13日,上证综指在3100点下方拉锯了多日之后,终于稳稳站上该点位,仅隔3日,3200点即告攻下,虽然当日没能守住该点位,但一周指数始终盘旋在3180点方位,其中保险板块本周涨幅平均超过7%,涨幅大大超过上证指数的涨幅。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寿、平安、太保在本周纷纷公布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以及中报预期之后,市场上这3只股票继上周大幅上涨后,本周演绎暴涨行情。
“按照三大保险公司上半年的保费收入规模,保险股不应涨得如此快,但是现在看来,机构投资者前期已经消化掉保险市场的不利因素,提前‘潜伏’保险股。”7月16日,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经理告诉本报记者。而一些私募人士受访时分析,虽然这三家公司的基本面并未真见利好,但是近期已然成为公私募都热捧的“对象”。
三巨头保费“一升二降”
从上述三家保险公司公布的保费数据中,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平安的保费收入为925.27亿元,同比增长33.93%;太保的保费收入为538亿元,同比下降1.47%;国寿的保费收入为1727亿元,同比下降5.16%,呈现“一升二降”的格局。
与此相对应的是,本周平安股价同样上涨幅度最大,达到10%,而太保股价上涨约8%,国寿股价则为4%左右,逐级递减。而从6月25日一直到6月10日,平安和太保分别上涨25%和33%,国寿涨幅也达到15%。
“我们关注到,7月11日,中国太保公布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中国人寿从5月份开始实现业务结构调整,保费收入同比下滑明显,这也抵挡不住市场对保险股的热衷,即使大盘在冲高回落的时候,保险股则是演绎反冲行情,保证了大盘指数在高位运行的态势。”对于保险股不同寻常的走势,一家券商研究员如是分析。
在太保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中,记者了解到,太保预计今年中期业绩同比将会下降60%左右,上半年的净利润约为22亿元,而每股收益则从去年上半年的0.72元下降至0.29元,中国太保给出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7月15日,东方证券保险业分析师王小罡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新近测算的数据,三大保险巨头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率只有5%左右,并没有抓住这一波股市的主升浪。而在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上,王分析,中国人寿权益类投资仓位可能已在15%左右,中国平安则大约为13%-14%,中国太保仍然保持在较低的12%-13%。
机构“潜伏”保险股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股的疯狂上涨的背后推手并不是市场上的散户,而是机构投资者。
“银行股之后是保险股,保险股之后是券商股,这是我近期的操作手段。”早在6月底金融股发力A股的时候,上海一位私募投资界人士王斌(化名)透露他最近的投资手法。
7月17日,王斌告诉本报记者,在央行上周公布银行业半年7.37万亿的信贷规模之后,主力资金已经暂时撤退银行股,券商股也变得平稳,唯有保险股依然保持强劲的态势。
“这是机构对于保险股的潜伏。”王斌说,“其实现在对于散户资金来说,他们已经错过了购买保险股的最好时机,机构已经提前布阵,如果大量散户资金贸然跟进,机构很可能趁机出逃。”
记者了解到,虽然保险业从下半年开始,已经出现保费止跌回升的迹象,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支撑保险股价出现如此强劲反弹的理由。
一位投行研究员分析,机构的投资策略总是要比个人快得多,在一个行业处于冰冻期间,机构资金已经开始进驻,而等到这个行业复苏后,散户资金进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逃离,并且可以反复操作,屡试不爽。
记者了解到,即使对于保险股中涨幅最快的中国平安而言,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也不是“高枕无忧”,今年以来,平安银保业务增速在100%以上,但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都采取了收缩银保业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