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宝安逆风飞扬

  ———深圳市怀新企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宝安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可谓显赫: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第一张可转换债券、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成功策划武汉商场成为深交所第一家异地上市公司,首次通过证券二级市场控股上海延中, 收购马应龙并成功上市……。近期中国宝安引发的“创投、房地产、锂电池、医药、并购”等题材被国内某媒体冠之以中国的“概念之王”称号。而从我们切身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年一向低调的宝安本无意制造概念,漫长的产业调整已让宝安真正理解了产业经营的重要,宝安的资本经营更加关注产业价值。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全球股票市场空前大跌。举目四野,投资商们开始马放南山,鸣金收兵。阴云密布的2008年,中国宝安却逆风飞扬,频频亮剑,再次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亮点,“宝安控股举牌深鸿基”、“旗下马应龙举牌羚锐股份”、“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旗下高新企业资本北伐并蓄谋上市”, 一则“收购之父———中国宝安重出江湖”的报道成为坊间热谈。这些资本事件也让我们隐约看到了当年“宝安系”的影子,沉寂数载的中国宝安在经过内部产业整合后再举资本市场并购大旗。

  从中国宝安资本运营的路径来看,虽然近几年宝安在投资领域涉足了财务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等多种投资业务,但其投资思路都是围绕着三大主导产业的业务延伸和规模扩张展开的。宝安旗下的马应龙药业集团作为其医药业的主导企业已于2004年上市;高新技术领域,公司筹划并力推成熟企业上市;此次如果能顺利入主深鸿基,则中国宝安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生物医药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完全证券化,未来产业的三足鼎立初见端倪。

  一、二级市场并购深鸿基:同样的并购,不同的意义

  房地产业一直是中国宝安的主导产业之一,1994年曾在中国最大300家股份企业综合评比中位列“建筑房地产类企业”第一名,但在近十几年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宝安地产的身影却若隐若现,其产业成长也无人问津。从1992年宝安“圈地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宝安在国内的地产足迹遍及16个省市,开发项目50多个,投资规模近百亿。但其涉足的房地产品种过多,住宅、别墅、商业物业、旅游地产、酒店业等不一而足,使其品牌效应大打折扣。近几年,受益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热潮,宝安旗下的房地产项目和握有的大量土地开始显现效益,其遍及武汉、海南、广东具有显着中式风格的“江南系列”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在2008年的中国房地产项目品牌价值评选中进入TOP10,品牌价值6.48亿元;而中国宝安集团更是在北京举行的2009年(第六届)世界品牌大会暨2009年(第六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上以75.82亿的价值位居第98位,一举进入中国品牌百强企业。

  从中国宝安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特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从中看出其近期频频举牌深鸿基的动机。2008年7月,中国宝安在二级市场购入深鸿基股份并力图掌握控制权;2008年11月18日,深鸿基公告称:中国宝安控股子公司宝安控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达到5%;12月16日深鸿基再次公告宝安控股增持公司股份至10%;2009年3月11日收盘为止,宝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深鸿基公司股票7045.62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15%;截至2009年6月9日,中国宝安控股在深鸿基的持股比例已达19.8%,稳稳坐上了第一大股东的交椅。

  只有经历了产业调整阵痛的企业才能真正了解产业的价值,宝安控股深鸿基无疑是战略性的。从深鸿基目前的产业布局来看,其房地产、物流、旅游酒店业与宝安先前的产业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宝安通过深鸿基来整合其房地产及其他产业资源,并通过专业化的上市公司来巩固其房地产业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操作思路既有实业的运作考虑,也有为中国宝安房地产业务打造资本运作平台的考虑,必将带来明显协同效应的“1+1>2”,促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1、深鸿基可以凭借中国宝安集团强大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在地产行业的竞争优势;

  2、有利于中国宝安和深鸿基进一步加大在房地产业务的结构调整与整合,塑造一个适合崭新的深鸿基业务发展的资本平台;

  3、中国宝安通过深鸿基实现房地产业务的证券化,成了宝安集团主导产业全部证券化的战略目标。

  二、“风险投资”成就了宝安的主导产业

  如今的中国宝安在其产业战略布局中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虽然该产业的资产总量不足其总资产的三分之一,但其利润贡献和成长速度却可与宝安的房地产业、生物医药业并驾齐驱。2008年,中国宝安利润总额1.98亿元,高新产业净利润7960万元。

  在中国宝安高新技术产业旗下,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两家公司分别是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公司和深圳天骄科技有限公司,前者是中国宝安在2002年涉足风险投资时中发现的创业期企业,后者是2007年中国宝安在拓展新能源产业链过程中邂逅的高新企业。

  上世纪末,风险投资伴随网络经济走进中国。2000年,中国宝安在其总部资产管理业务中专门成立了风险投资小组,2002年在风投项目的选择中最终将目标锁定了深圳贝特瑞。在宝安介入前期,贝特瑞公司已经历了一年多的产业化研发,但年销售额为零。面对即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公司急需资金解决生产设备和增加流动资金,然而原股东均不想再追加投资,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前期研发和后期生产将化为泡影。中国宝安的出现和介入为贝特瑞带来了新的生机,并最终引领这家公司走上了崛起之路。

  宝安之手引导贝特瑞巨变

  (单位:万元)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中国宝安进入贝特瑞以后在短短四年时间内,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净资产、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9倍、14倍、13倍和82倍。同时,在2008年11月,贝特瑞公司与天津铁诚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深圳贝特瑞以1518.75万元收购了其75%的股份,从而正式控股天津铁诚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目前贝特瑞已成长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碳负极材料生产与研发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同时获得了国家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国家标准制定权,被列为“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协作单位。

  在中国宝安内部,与深圳贝特瑞共享“双英争雄”美誉的是深圳天骄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样是生产锂电池材料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而就在两年前,该公司却处于濒临停产的边缘。

  深圳天骄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由深圳一批创业投资者共同发起,经过几年的打拼该公司虽然在产品研发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长期的负利润消磨了原始投资者的热情,在一度因资金短缺而面临停产的困境面前,原始投资者选择了放弃,天骄的创业者也汲取了风险投资的短期教训更希望与战略投资者合作。2007年正值中国宝安寻求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扩张,宝安资本运营的决断和实力最终成就了这份资本姻缘,现在看来这份姻缘对中国宝安是幸运的,对深圳天骄更是幸运的。天骄公司在被收购的当年就成功地实现首次盈利。2008年以来,天骄科技的月产能从投资前的10吨猛增到目前100多吨。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1.5亿元,同比增长324%;净利润3500万元,同比增长428%。目前天骄科技已经发展成为了国际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4月,继贝特瑞公司成功收购天津铁诚后,深圳天骄科技投资1020万元成功收购了山东临沂杰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60%的股权。锂电双雄的逆势扩张彰显了中国宝安全面进军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决心,这些新兴企业的崛起也奠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宝安的主导地位。

  三、“宝马联姻”构筑了中国宝安医药业的主导地位

  中国宝安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高成长业绩更像是非常规性发展,真正能验证宝安对于并购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发展贡献的应该是“宝马联姻”。

  武汉马应龙制药厂原来是个典型的单一生产型国有企业,建国以来没有亏损的记录,然而这种生产型国企在日新月异的新市场新经济面前却显露出其发展的疲态。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吉祥的马应龙走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1995年7月,中国宝安成功受让了原武汉国资持有的马应龙药业55%的股份,正式入主了这家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此次收购被社会媒体形象地称之为“宝马联姻”。

  收购马应龙是武汉市盈利的国有企业被收购的第一例,也是国资公司经营的第一笔国有股退出的买卖,这大概也应该算作中国宝安在资本市场上的又一例经典。历史证明,这一关乎两家企业命运的选择让中国宝安踏上了医药行业的快车。马应龙并购后,不到三年时间资产负债率即从70%以上下降到30%以下,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不断优化。2004年5月17日马应龙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一家社会公众公司,获得持续融资的通道和规范营运的平台,实现资产证券化目标。目前,马应龙在痔疮药品零售市场中占据超过40%的份额,稳居中国痔疮药品领域第一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的2009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中,马应龙名列213位,品牌价值达到了40.01亿元。

  在近十年的运营过程中,马应龙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盈利能力都增长了10倍以上,2008年营业收入约8.67亿元,增长近20倍;主营业务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25倍;净资产8.36亿元,同比增长72倍;股权价值增长超过100倍,员工年收入增长了5-18倍。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沧桑的马应龙药业,薪火相传,绵延辗转,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工商总局认定的治痔领域唯一的驰名商标,2005年跨入“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治理指数的样本公司。“宝马联姻”成就了中国宝安的又一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业,同时也为中国宝安的资本经营之路收获了丰富而深远的启示。

  中国宝安近几年通过资本市场及产业整合,虽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作为公司确定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占公司的业务比重还相对较小。未来的三至五年里,公司将在提升价效益、控制风险前提下,做好产业调整的加减法,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争取不久的将来实现三大产业三分天下,届时一个崭新的中国宝安将呈现在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面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