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东方深陷液晶投资泥潭 增发分享盛宴还是剩宴

京东方深陷液晶投资泥潭增发分享盛宴还是剩宴

  陈臣/文

  6月9日,京东方A(000725)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暨上市公告书公告》。根据公告,拟非公开发行50亿A股,每股发行价2.40元,募集资金总额12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117.83亿元。

  募集资金将全部投资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建设第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175亿元,工程预计2010年10月完工投产。至此,京东方的百亿豪赌正式开场。6月10日,京东方A开盘涨幅即超过40%,收于6.46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近28%。然而,6月8日至11日间,京东方A第一大股东北京京东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却悄然减持了5359万股,占总股本的0.65%。

  对深陷液晶产业投资泥潭无法自拔的京东方来说,不断募资升级生产线或许是无奈之举,但投资人参与京东方增发,是在分享盛宴还是剩宴?

  夹缝求存

  自京东方进入液晶面板行业5年来,除2007年受益行业超景气影响外,其余年份皆为亏损,其累计亏损额已超过40亿元。而即使此次耗资百亿元打造6代生产线,步伐上也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液晶面板企业的8代线和10代线投资计划。

  目前,京东方A的业务主要由六部分构成,分别为IT与电视用TFT-LCD业务、移动与应用产品用TFT-LCD业务、显示光源产品业务、显示系统和解决方案业务、其他显示器件及配套产品和国际商务园业务。上述六大业务构成中,2006年至2008年来自IT与电视用TFT-LCD业务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86%和80%,占据了主导地位。

  2008年,5代线TFT-LCD屏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71%。自2005年5代线投产以来,5代线TFT-LCD屏成为公司利润变动最大的影响因素。2007年,TFT-LCD业务营业利润占公司营业利润的81%。2008年,由于TFT-LCD业务在三四季度出现亏损,利润占比下降到50%。随着2010年6代线的投产,6代线也将会成为影响京东方业绩的重要因素。

  通常而言,6代线主要用于生产26寸-37寸的液晶面板,但就目前情况看,这种趋势有所改变。

  2008年11月8日在京东方A发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目前,面板行业出现各世代线产能转移的趋势,即4-6代线产能向更小尺寸产品转移,中国台湾许多大厂均在调整产品规划。合肥京东方6 代线将根据市场需求将部分产能转向 18.5″W、21.6″W台式电脑显示屏,以提高在台式电脑液晶显示器市场的竞争优势。

  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台湾友达、奇美、华映、彩晶和群创2008年的产量分布得到证实。以切割电视为主的 6 代线将部分产能分配到监视器产品上,5代线产能大规模转向笔记本电脑用的产品,而4代线和4.5代线则放弃笔记本电脑阵地,转入中小尺寸产品。长江证券行业分析师认为,这种转移的直接原因是预期到7.5代线和8代线产能释放后,6代线在电视市场的份额将被压缩,从而引起的传导效应。

  据Display Search预测,目前主流的32寸液晶电视市场份额将在未来三年内逐渐减少,40寸-42寸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成为主流。也就是说,6代线如果用于生产液晶电视用面板,那么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将会逐渐减少。同时随着其他液晶面板厂商6代线的产能逐步释放,6代线的主流产品37寸液晶电视用面板的价格还会出现大幅下跌。

  2004年底到2005年初,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液晶面板企业就已经投资建成了6代线。2005年37寸液晶面板供给增加,产品的价格也随之快速下跌。

  以夏普为例,2005年夏普就将其主流37寸液晶电视的价格调低了20%-30%。当时,国产37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大都在13000元左右,而到2009年,37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已经跌至5000元以下,跌幅超过了50%。以6代线为主的中国台湾液晶面板企业瀚宇彩晶和中华映管,2008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到2010年底,京东方6代线投产时,其盈利能力可想而知。

  6代线投产后,京东方将6代线用于生产电脑用显示器,根据以往的数据,也并不具备成本优势,在生产19寸显示屏方面,5代线利润最高,6代线利润最低。

  此外,江南证券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研究员高俊芳认为,从TFT面板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历程来看,上游产业的构建或者说整合日益成为企业和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上游组件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柔性化的生产。

  从韩国企业的情况看,面板厂商是以集团化方式发展,在设厂时便同时在建构上游的供应链,例如三星电子与康宁合资盖玻璃厂,使得三星电子的玻璃供应能完全得到保障,而且尚可供应LG飞利浦半数玻璃基板所需,同时在彩色滤光片方面,大部分也都已经自制。而韩企在其它关键材料及零组件的自主化也非常高,不仅成本能有效降低,在新产品、新制程的研发上也较具弹性。

  而长期以来,中国台湾面板厂商在关键零组件及上游材料方面的控制能力一直较弱,随着日本厂商逐渐释出技术或与之合作,以及它们自我技术研发的实力提升,近两年来,中国台湾上游零组件自主化程度迅速提高,除了玻璃基板以外,彩色滤光片、背光模块、驱动IC及偏光板,自主率都超过80%以上。

  但是,大陆方面由于TFT整体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大世代面板产线缺乏,上游材料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本问题成为眼下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台湾样本

  同样是生产液晶面板的企业,为何京东方的盈利能力会如此之差?我们通过对中国台湾的五家大型液晶面板厂商的对比可以看出其中的缘由。

  按照近几年的销售收入,中国台湾五家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排名依次是友达光电、奇美电子、群创光电、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

  从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大厂商的盈利能力较好,而后两家的五年平均ROE却为负值,毛利率水平也远低于三甲。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后两家厂商在战略上出现了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三星电子和LG的5代线自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开始相继建设完成,友达和奇美紧随其后,分别于200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投产。

  2004年初,一线品牌19寸入门机的零售价维持在新台币1.89万元至2.29万元,而随着这四大厂商5代线产量的逐渐释放,到2004年四季度,19寸入门机的零售价格已经跌至新台币1.39万元至1.49万元,跌幅高达30%以上。此时正是中国台湾群创光电、瀚宇彩晶开始进行试生产的阶段。

  同样投资一样的生产线,后两家公司的投资时间明显落后于前三家。先到者抢占了市场先机,在进入大规模生产后,产品单位成本迅速降低,价格战也就在所难免。而后来者,一方面要面对高额的单位成本;另一方面要面对迅速下跌的产成品价格,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就京东方而言,其5代线在2005年一季度才投产,还晚于中华映管和彩晶,由此出现的大额亏损也就成为了必然。

  但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销售收入排名靠后的企业其利润额也较低,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就自然落后于前者。而液晶面板行业又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也就无法投资先进的生产线,由此,形成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京东方A此次募集投向的6代线最快也要2010年10月才能完工,大规模生产则要到2011年。此时,距日韩和中国台湾液晶面板企业的6代线投产之日(2004年)已近7年之久,而按规划,三星和夏普的10代线也当已于2010年投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京东方A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