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IPO重启首单一波三折 桂林三金药业拔得头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 15:13  南方日报

  三金药业发行仅募资6亿多

  三金药业于2008年6月23日通过发审委审核。根据此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三金药业计划首次发行4600万股A股,募集资金计划用于10个项目,总额大约为63412.53万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三金药业的大股东是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68%股权,股票发行后,三金集团持股比例稀释为61.11%。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邹节明,直接持有上市公司10.07%股权,同时持有三金集团13.08%股权。

  暂停9月后IPO重启

  昨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公布,桂林三金药业已经于18日拿到发行批文,这意味着暂停9个月之后IPO重启。

  三金药业于2008年6月23日通过发审委审核。根据此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三金药业计划首次发行4600万股A股,募集资金计划用于10个项目,投资总额大约为63412.53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IPO重启首单选择了中小板的公司,仅有6亿多元的募资规模,显示出了监管层对市场的呵护。

  此前,市场对IPO首单企业曾有多个版本的传言,包括中国建筑将成为首单,也包括三金药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将成为首批上市企业等。

  不过,据记者了解,截至18日晚间,证监会仅向三金药业一家发放了发行批文。根据发行程序安排,三金药业有望在6月份之内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三金药业缘何中选?

  自从2008年10月IPO暂停以来,一共有33家公司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因此,这33家公司中,谁会成为IPO重启第一家就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悬疑。昨日,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早在2008年6月23日,三金药业就已经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在33家通过证监会审核的企业中排名最为靠前,加上相关准备工作都早已到位,因此,三金药业拔得头彩也就不足为奇了。”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管理层之所以选择三金药业启动首发,是因为三金药业的盘子比较小,市场知名度和透明度相对较高(三金药业的广告随处可见),加上业绩不错,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从而确保首单发行成功,为后续的IPO创造良好的氛围。

  据了解,三金药业是唯一一家品牌中药企业中还未上市的企业,连续多年保持了40%的增长速度,2008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近10亿元,净利润达2.7亿元。三金药业的两个拳头产品,一个是西瓜霜系列,居国内喉口类中成药市场第一位;第二个是三金片系列,市场占有率也居国内抗泌尿系统感染中成药市场的第一位。

  根据三金药业招股书(申报稿)的注明,三金药业此次将发行4600万股,募集资金6.3亿元,据此计算,其每股发行价为13.70元左右。其保荐人为招商证券。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中药三金片、西瓜霜润喉片等特色中药产品的技术改造工程等十个项目。

  此前的5月1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中医药的发展。而不久之后,新修订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将出台,中药将在其中得到更大的比重。这对于三金药业这样的知名中药品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在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三金通过IPO募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投入,相关项目投产后,必将进一步推进三金药业的发展。

  以平静心态迎接IPO第一单

  A股市场一向对IPO重启谈虎色变,但在经历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8年的暴跌之后,投资者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IPO重启还会对市场造成重大冲击吗?

  “管理层选择三金药业作为首发,就是在投石问路,看市场对IPO重启的反应。”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告诉记者,IPO重启是资本市场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管理层也十分重视,因此,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管理层会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托市,因此,IPO重启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真正到了大盘股IPO的时候,负面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李大霄也表示,管理层只要控制好了发行的节奏和规模,市场的平稳发展是可以期待的。“管理层对这次的IPO重启可谓煞费苦心,在IPO重启前对新股发行制度做了重大修改,向散户倾斜,就是要改变投资者对IPO的恐慌心态,吸引更多资金入场。相信管理层会慎重考虑发行节奏,当市场可以承受时,再发大盘股也就水到渠成了。”

  随着A股不断创反弹新高,新基金和保险资金也在积极入场,从而极大地缓冲IPO带来的资金分流压力。6月份以来成立的7只新基金的首募总额超过300亿元,平均募集金额达到42.85亿元。这些市场新增资金,对股市维稳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近期市场传言,为对冲IPO对市场的影响,保险公司将通过买基金的方式间接入市,资金规模可能在百亿左右,但该消息尚未得到有关人士证实。

  本报记者田志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