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自掏腰包是否暗示经济已见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 14:3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对于当前波澜不惊的A股而言不啻于一声惊雷,尤其是当并购主体之一是中国平安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企业之时,市场对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有市场人士认为,平安收购深发展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也有观点认为,平安收购深发展所透露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行为,更表达了一个企业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经济已经见底。

  纵观国际资本市场,重量级的企业并购往往集中在两个时期发生,一个是在经济形势最为火爆的时期且通常出现在见顶阶段,另外一个高发期则是出现在经济见底阶段。那么,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出现在当前,是否预示着宏观经济已经真正触底了呢?有意思的是,中国平安在上轮经济见顶时也发生了一笔重量级的收购,在此不妨将两次收购进行一个对比,或许能够找到一点答案。

  首次收购

  对象  富通银行

  时间  2007年

  事件回放:2007年底和2008年初,中国平安分别以二级市场买入、参与配售等方式,共计持有荷兰富通银行1.21亿股,合计成本为人民币238.74亿元。2008年初,中国平安更是举动惊人,推出了一份惊人的融资计划——通过增发和发债,拟募集资金近1500亿元,这一史无前例的融资计划震撼了A股。而对于融资的意图,尽管平安并没有具体说明,但市场普遍认为平安欲通过融资加强在外海的投资,实现更多的收购。

  在市场一片质疑声中,平安天量增发最终不了了之,而平安对于富通银行的收购,也随着金融海啸的不断升级而变得几乎血本无归——自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部分股权以来,富通的股价已下跌超过96%,导致中国平安238亿元投资只剩下10亿元左右。

  点评:中国平安对于富通银行的投资毫无疑问发生在经济即将见顶的阶段,尤其是在平安首次买入富通银行之时,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都处于一片繁荣的时期。此时,市场情绪亢奋,而企业往往选在此时扩大规模,并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完成并购,中国平安二级市场收购和天量融资计划就印证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在经济见顶阶段,企业的并购热情高涨,并购的方式主要以资本市场运作为主。

  本次收购

  对象  深发展

  时间  2009年

  事件回放:美国金融海啸席卷至今,雷曼、通用等众多企业相继破产或被兼并;而在国内,中国经济也经历了一波有力的调整。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消息震撼亮相。

  根据方案,中国平安拟以现金认购深发展增发的不超过5.85亿股,认购总价不超过106.83亿元。此外,中国平安还将在2010年年底前,以现金或股权支付方式,受让目前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所持的5.2亿股。如果新桥选择现金支付方式,平安将最多耗费221.3亿元。

  点评:在经济低迷时进行收购对于企业而言,收购的成本最低,产生的效益更大,这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想必中国平安十分清楚。但何时是并购的最佳时机,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现在是否已经是经济见底的最佳时机,谁也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经过1年多前对于富通银行在错误时机的错误选择后,中国平安对于并购无疑会更加的谨慎。尤其是自掏腰包收购深发展,更加显示了中国平安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经济形势即将复苏,此时收购深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长期来看是最佳时机。本报记者 刘泰山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