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 杜琴庆
6月12日晚,深发展(000001)与中国平安(601318)双双公告了中国平安入主深发展的有关事宜。昨日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双双复牌,深发展不仅强势涨停更是同时刷新该股上市以来成交量、成交金额以及换手率新高三项纪录。与深发展的强劲相比,中国平安AH股则双双表现低迷,市场上关于上述事件对于公司影响也存在不同声音。
机构心态矛盾
深发展A昨日以涨停价22元开盘,随后被大额卖单砸开涨停,全天一路震荡,但最终尾盘仍强势封于涨停,全天共成交189万手,成交金额达40.88亿元,换手率达6.81%,均创下了上市以来的纪录。
与此同时,作为收购方的中国平安则表现略显逊色,A股高开低走,最终收报46.12元,涨2.28%,全日成交88万手。中国平安H股表现更为低迷,全天3.22%的跌幅更是超过恒生指数当日2%的跌幅,最终收报57.15港元。
根据中国平安6月12日晚发布的公告,平安将以每股18.26元的价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3.70亿至5.85亿股的股份;同时,中国平安以每股22元或者等值H股收购新桥投资所持深发展16.76%的股权。交易若最终得以完成,中国平安将取代新桥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持有深发展不超过30%的股票。
伴随着资本实力雄厚的强势股东中国平安的入主,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将得到有效提升,被业内视为深发展最直接的收益。中信证券研究部朱琰指出,资本补充后深发展将同平安产生较大的协同效应。
但也有观点指出,平安收购深发展后,两家存在不同企业文化的金融机构的整合进程,将面临一定的变数,且从深发展股价上看,前期市场已传言其可能被收购,股价已有提前反应,而且短期内大盘亦存在回调可能;另外,中国平安还存在在二级市场减持以避免全面要约收购的可能。
从昨日盘后数据看,机构也相当矛盾。昨日深发展买入前五大席位有两家机构共买入3.57亿元,而卖出前五大席位中有四家机构共计卖出7.68亿元。
整合难题
而对于中国平安的分歧,更多的体现在国内券商和外资投行之间。
“收购价格合理,协同效应可期,维持买入评级。”这是申银万国研究所给出的评价。申万认为,考虑到收购溢价与未来的协同效应,对比之前的几次银行收购案例,20.02元的收购均价对应2009年3.1倍的PB收购价格,基本合理。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小罡更是明确指出,本次交易是平安之喜,股东之福。他认为,收购后平安三大主业中的银行短板得到显著增强,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有望增强。
但外资投行并不这么看。
美林对中国平安利用寿险基金为交易筹措部分资金的做法感到疑惑,“该基金负责管理寿险保单持有人的资金,应该从事财务投资,而不是战略投资。”另外,美林认为,鉴于这笔交易的规模不大,对中国平安的估值影响将很小。该行暂时维持中国平安弱于大盘的评级,目标价45.00港元。
瑞士信贷则指出,若这是未来18-24个月中国平安最后一桩交易,则中国平安H股的股价预计很快回升,但是若这只是收购的开始,则受融资忧虑,预计拖累股价进一步走低。
花旗集团更是把中国平安的H股评级由原先的买进降至持有。但该行基于对保险业务的看好,还是把中国平安H股的目标价由63.88港元升至66港元,并建议在加息时买入中国平安。
来自监管层的阻力
或许让并购双方最为头疼的是,全球权威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昨天报道,该交易没有首先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将会面临严重阻力。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政府官员担心,人们会认为他们廉价出售了国有资产。
若不考虑新桥资本(德州太平洋集团TPG的子公司)的杠杆操作,其将赚取至少10.2亿美元的利润,较其大约6.6亿美元的初始投资有154%的回报。
三位知情人士说,在政府内部改革力量与保守力量的对抗中,支持外资更多参与金融体系的改革派目前处于弱势。新桥最终选择换股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若TPG保留对中国金融业的大规模持股,官方将更容易接受此项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