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相信纽曼的深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 10:36  投资者报

相信纽曼的深发展

  投资者报(记者邓妍)“我非常关心我们自己股票的价格”,5月中旬,面对《投资者报》记者的追问,深圳发展银行(下称深发展,000001.SZ)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兰克-纽曼回答得非常肯定,“不能说关心每天的股价变动,但一个阶段的价格是一定关心的”。

  自从去年11月A股进入上升通道以来,深发展股价已从10月31日的收盘价8.37元,涨到2009年6月4日的20.38元,以143.5%的涨幅位居14家上市银行涨幅榜第二 。

  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投资者也心平气和。因为这家曾经问题成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它历时4年的蜕变——4年前,这是一家高不良贷款率、低资本充足率的区域性银行,投资者避之恐不及。现在,它已经成为一家高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同业最低的跨区域银行,投资者奉之为珍宝。

  从我们了解的投资者眼中,进入2009年,深发展重新具备了高成长股票的潜力,投资者愿意买进并持有它的股票。这与中国股市最初10年中人们对深发展股票的认知颇为相似,但这一次,历史却不是简单地重复。

  专业财务分析表明,除了静态指标变好,深发展的动态盈利能力也因为解决了过大的历史包袱而加强。根据最新的一季度报告,深发展每股收益0.36元,当前的动态市盈率为12.3倍。在西南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付立春看来,2009年上市银行中盈利增长最快的有可能就是深发展。

  出于对深发展前景的看好,国泰君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已将深发展未来6个月内在二级市场上的目标价由19 元上调至23 元,瑞银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瑶平对深发展的目标价位也设定在22.5元。

  很显然,市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6月1日开始,深发展股价昂头向上。

  与很多银行过去一年遭遇金融危机而必须付出沉重代价不同,纽曼说,“我们在过去的4年中一直在做这件事——弥补过去经营中的损失”;同时,与国有大银行在上市时由政府为历史欠账买单不同,“我们必须靠自己的经营成果为过去买单,也要靠股东减少自己的回报为过去买单”。

  这似乎是过去4年纽曼接掌深发展后,与他的中国同事一起做的最重要事情,为过去的风险与损失买单。当然,更是为未来构筑持续增长的最大可能。

  曾被分析师集体“看扁”

  2009年5月末,深圳的盛夏刚刚冒头,《投资者报》记者在纽曼位于深发展大厦33层的办公室中,对他进行了专访。从2005年6月纽曼正式成为深发展董事长算起,距今正好4个年头。但4年前的纽曼,和分析师或投资者聊起深发展的状况时,一定很不轻松。

  当时的深发展,发展几近停滞。

  根据其2004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04年末,深发展总资产2043亿元,净资产46.85亿元,当年创造的净利润只有2.89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11.41%,不良贷款余额144.04亿元;资本充足率,却只有2.30%。在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深发展排名倒数第4。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纽曼笑着告诉记者:“我当时常跟大家开玩笑,一家正常的银行应该是高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率,而我们,正好反过来了。”

  这样的“烂摊子”难免让很多人认为,新桥(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Asia AIV Ⅲ,L.P。)入主深发展后,只会着力把财务报表尽量做得好看,然后高价把深发展股权卖掉,而不会对深发展的长期经营投入太多资源,甚至中国的许多特殊情况,也不允许新桥有太多幻想。

  接受《投资者报》采访的多位券商分析师也透露,除了认为股权变更可能给深发展带来二级市场的交易性机会外,他们当时甚至都未将深发展纳入研究视野,因为没有人了解新桥,中国商业银行也没有这种投资成功的先例,一切都是未知,随时可能失败,新桥说不定就是一投机的国际炒家。

  其后的事实,似乎也证明了多数人的猜测。由于惯性使然,2005年深发展的各项财务指标并未有明显好转。2005年,深发展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还不如2004年的83.23亿元,仅为54.48亿元。一时间,深发展真的不行了,成为许多投资者的看法,深发展的一些老股东们,也颇为伤心。

  但接下来的3年,深发展却开始了空前的大逆转。

  领导力逐级渗透

  谈到过去的问题时,很多中国的商业银行都会说,当时比较大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政府的项目,纽曼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他认为问题都来自银行自身。

  “刚到深发展时,主要发现它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太多的分散式管理,权利过于下放,各家分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政策、流程都未得到很好的执行。”纽曼并不避讳和记者谈起当年所见。

  在此后开始的全景式改革图谱中,纽曼逐项布局——将信贷权限集中,集中财务条线,让分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营销和发展客户方面等。

  纽曼描述自己在深发展的工作是当“老师”带“学生”。“过去几年转型的过程当中,有个头脑清晰、能指引大概方向的领导非常重要,我过去碰巧有很多带领银行进行改革的经验,同时也有幸跟对深发展的了解胜于我的同事工作。我更像是一名老师,尽可能去帮助团队成长,把我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比如,每当有新任分行行长上任,他总会给出一条个人的建议。在谈原则问题时,分行行长应该在所有人发言之前发言;在谈具体业务计划时,应在所有人发言完之后再发言。

  纽曼说,自己由衷地喜欢这些“学生”。“如果不是有这么聪明的员工,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的话,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他透露,“过去我也有帮助几家银行修理、改造的经验,但从深发展的成长步伐看,是速度最快、做得最好的银行。”

  净利润增速将达700%

  对于纽曼和深发展而言,2007年是个真正的转折点。

  1月20日,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礼上首次出现了外籍人士,他正是纽曼。也就在那一年,深发展的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画出了让深发展内部为之激动的“金叉”。二者的数据分别为5.64%、5.77%,资本充足率终于赶超不良贷款率。

  就这样,沿着改革的轨迹,背着2005年前产生的坏账包袱,深发展快速成长,并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发展战略。此外,另一重点发展战略——零售贷款也在高速增长,气球贷、存抵贷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且市场竞争力突出。

  更值得关注的是,高速扩张中,深发展不良资产不仅没有增加,还实现了双降。自2004年至2008年,不良贷款率由11.41%下降为0.68%,2009年一季度更降至0.61%,创下14家上市银行的最低。

  同时,资本充足率不断攀升,2004~2008年分别为2.30%、3.70%、3.71%、5.77%、8.58%。2009年一季度,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8.53%和5.23%,均超过监管要求。

  在大通证券研究员张炎看来,尽管从2009年5月27日的收盘价看,前期深发展股价已有不小涨幅,但其价值仍存在低估。

  “原因之一是深发展的安全性良好。该公司已体现出风险管理优势,我们推测经济下滑造成公司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的概率不大。”张炎认为,“另一方面,2008年四季度,深发展一次性核销94亿元呆账并新增56亿元拨备,公司资产安全性明显提升。”

  显然,深发展的不良贷款控制能力受到了几乎所有分析师的关注。付立春也向记者强调,通过2008年不良贷款核销,之后的深发展将轻装上阵。

  “综合研究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后我们发现,今年盈利增长最快的银行将依次是深发展、南京银行、华夏银行与交通银行;同时,净资产增加最快的也是深发展,此后是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与建设银行。”付立春指出。

  根据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勘的测算,深发展2009年净利润“将是44亿元”,同时,“考虑今年经济环境变化因素折扣10%外,预计也有约40亿元,再考虑今年不良贷款清收隐性利润的发生,意味着2009年净利润的增速将达到700%以上”。

  此外,接受《投资者报》采访的所有分析师几乎必提影响深发展股价近期走势的另一个因素——第一大股东退出“概念”。新桥入主深发展以来,这一概念已经屡次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而这一波动,他们认为今明两年可能还会继续。

  内部核心能力的确认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市场普遍担忧其他银行同业目前也开始扎堆做贸易融资业务,会否对深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冲击,对此,纽曼并不担心。

  “作为这块业务领域的先行者,无论是组织架构、风险管控、管理团队还是整个流程设计,深发展已历经八九年时间的锤炼,我们对这项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非常自信,”纽曼还表示,“同业都来做这块业务,一是因为这块业务的市场非常大。另一方面,同业的参与,也可以促进这块市场发展得更快,成熟得更快。”

  纽曼强调,深发展将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如贸易融资、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等。同时,也会基于已有的良好客户关系介入新的业务领域,如新推出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等。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当前公司业务比重相对较大的基础上,还会继续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与其他13家上市银行相比,2009年一季度,深发展净利润同比增长12%,增幅居首;年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24.1%,居上市银行第二位;同时,拨备覆盖率由2008年底的105%进一步提升至130%。

  这样的业绩显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深发展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计有71只基金持有深发展流通股,其中不少基金均为新进入者。

  而从4月下旬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中信证券、瑞银证券等数十家券商都给予了深发展推荐、买入、增持的评级。

  “做我们的投资者吧”

  不过,质疑之声依然有。比如,每年的股东分红还是太少。

  公众股东难免对此不满,认为要么深发展现金紧张,要么大股东别有所图。

  “分红较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将历年的积累都用于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而且,目前补充资本的过程并没有结束。我们的目标是资本充足率达到10%,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它可能依然无法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现金分红回报。”纽曼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股东能得到的,是在将来获得更多的承诺、更好的前景。”

  当然,随着业务迅速发展,深发展的资本并不十分充实,也是不争的事实。6月1日,深发展公告称,该行15亿元15年期混合资本债已成功发行完毕。这当然是好事。

  在纽曼看来,相信中国整体经济向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的银行业会继续保持增长,在这样一个好行业里投资一家好的银行,非常重要。

  “相比其他国内同行而言,深发展有非常好的基本面。既是对客户服务重视度最高的银行之一,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有非常严格的纪律,有浓郁的创新文化,我们这些年在中小企业市场的开拓,更会让深发展有非常好的光明未来。”

  纽曼认真地说:“如果你同意这些结论,就应该考虑成为我们的投资者。”说这话时,是5月末,深发展股价在17元上下。

  6月1日开始,深发展股价开始连续上涨,6月4日最高达到20.88元,两周涨幅超过25%,这是一次短线行情的结束,还是一轮持续上升的开始呢?深发展的新老股东们,或可以从纽曼的问答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肖君秀、李真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