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国金:烫手山芋还是聚宝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 23:38  华夏时报

中信国金:烫手山芋还是聚宝盆

  本报实习记者 赵 芃 北京报道

  “中信集团内部本身派系复杂,子公司、孙公司太多了,母公司很难管到每一个子公司,这次中信泰富就是吃了这个亏。所以中信集团更要加速推动金融资源的整合了。”一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银行)内部知情人士5月19日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中信银行收购中信国金消息传出后,市场反应各异,中信银行的股价在上海和香港反应相反:A股走弱,港股上扬,这在于,香港投资者相信该交易类似于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那样会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少部分内地投资者害怕中信国金成为第二个中信泰富,为中信银行埋下一个地雷。

  H股向左走 A股向右走

  中信银行5月11日公告以135.63亿港元现金对价收购该行小股东Cloryshare investments持有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国金)70.32%的股份。消息一出,中信A股在开盘不到一个小时内从5.23元冲到最高5.39元。随即在充分消化该消息之后,市场对于重组的狂热被对中信银行同时必须按Cloryshare investments在中信国金的持股比例向中信国金提供的2109638856.87元循环授信额度的质疑所取代,股价一路急转直下,最低至5.05元,收于5.07元,拉出一条大阴线,本周一直处于调整状态。

  与之大相径庭的是,中信银行H股当天放量上涨,开盘4.12港元,最高4.19港元,收于4.16港元,涨幅达3.74%。

  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A股和H股的背离,表明了内地的投资者对中信国金还不了解,害怕中信银行这次海外收购也会像诸多涉足海外的企业一样不成功。

  “收购中信国金是个大包袱,中信国金就是第二个中信泰富,收购中信国金是吃肥了港股股民,亏了内地股民。”一位股民对记者说出了他的想法。记者从一些散户中了解到,他们认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国的多数银行都是亏损的,香港与国际接轨更早,受的影响便会更大。这次收购,只不过接过了中信国金这个包袱而已,尤其是这次中信银行承诺中信国金21亿无担保的巨额授信,更是让大陆股民对这次的收购不看好。

  海通证券分析师范坤祥认为,中信国金旗下的中信嘉华银行、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基本上是金融资产,其他股权很少,中信银行收购中信国金后,短期内不一定贡献什么业绩,但是从之前中信国金的私有化到现在的收购,就是为了绕开国内以及香港对外资持有银行股的各种限制,如此费尽周折,集团内部一定是有整体安排的。国泰君安分析师伍永刚也认为中信银行此番收购并不能对中信银行目前的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里昂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华风茂表示,对于中信国金的资质等各方面不方便做出评价,不过他认为中国企业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并购是很好的决策。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合并以后,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0.9个百分点;合并后拨备覆盖率将下降15个百分点至135%。

  银行监管银行 突出银行主业

  “中信银行收购中信国际基本没有什么风险,相当于中信集团把中信国金直接转让给我们。”中信银行一位接近管理层的人士称。在去年年终会上,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曾表示,此次收购并非同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一样只是一般的商业收购,而是主要出于集团内部整合的考虑。在此轮金融危机中中信集团更加认识到银行业的重要性和传统优势,因此集团要突出银行主业,重点扶持中信银行,争取把中信银行做大做强。

  他也提到,中信集团在近几年资本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也造成了旗下众公司冗余庞杂、结构松散的后遗症。派系太多,各公司之间的关系复杂,以至于母公司很难对旗下的每一个子公司做好监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信泰富炒汇巨亏监管不当以及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的暴露,促使中信集团加速了集团内部金融资源整合的步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中信银行通过收购中信国金,不仅可以拓展银行海外业务、加强银行混业经营的优势,而且中信银行可以直接管理中信嘉华银行。这种银行监管银行的模式更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监管效率。而且香港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和人民币最主要的境外贸易结算试点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信嘉华又是香港本土的银行,对于中信银行参与人民币国际结算很有裨益。

  近日花旗、高盛等外资机构纷纷看好中信银行H股,将其股价调高至买入级别。高盛报告指出中信银行获得优质基建贷款可支持盈利增长,而且目前货币宽松的政策基本面没有改变,再加上收购中信国金有机会带动剩余资金和股本回报快速反弹。该行认为,中信银行此次收购策略审慎,对财务影响正面,合并后可提供更完善银行服务并将受惠于内地与香港业务整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信银行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