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岳阳兴长缘何如此大方:耗9年研发成果与人分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20:35  中国会计报

  岳阳兴长的股东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公司耗时9年的一项研发成果,为什么却要送与他人分享。

  刘年/文

  5月21日,在岳阳兴长的第34次股东大会上,一项《中小股东维权特别提案》尤其引人关注。这项提案源于公司1个多月之前发布的一项利好消息。

  4月15日,岳阳兴长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重庆康卫”)研发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以下简称“该疫苗”)已于4 月13 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

  研发该疫苗已经让岳阳兴长付出了9年时间!而如今,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之后,公司却于4 月24 日的董事会会议上出人意料地通过了要为推进该疫苗的产业化积极寻求战略投资伙伴的议案。

  自然,岳阳兴长的股东们不干了!一场惊动市场各界的维权风波发生了。

  遭遇“罗生门”

  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决议中称,由于胃病疫苗属于生物制药行业,而公司作为一家从事石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的上市公司,其优势在于石化业务,缺乏生物制药企业生产、销售、管理、运作的实践经验。另外,疫苗产业化投入将超过2个亿,从设计、建设、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到投产,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而公司是一家资产总量不大的上市公司,超过2亿元的投入将使公司不堪重负。

  这种说法显然不能让投资者信服,岳阳兴长中小股东开始了维权行动。维权代表易晓明针对“公司缺乏相关产业的实践经验”表示,“股份制公司的优势在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产业化并不一定需要公司有相关经验表示。”他也并不赞同2个亿的产业化投入将使公司不堪重负的说法。

  岳阳兴长的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的举动则更引人遐思。王亚伟的华夏大盘从2006年三季度以300万股进入,其后不断增仓,却在疫苗获得新药证书之前悄然隐退。岳阳兴长的第二大股东湖南长炼兴长集团有限公司也于2008年3月28日至2009年2月10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大笔减持公司股票。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最熟知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些公司高管也在9年的等待将要修成正果之际抛售公司股票。

  “疫苗”迷雾

  这个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岳阳兴长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否有必要?公司是否确实没有能力进行疫苗产业化的投入?

  岳阳兴长200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由于在报告期内处置了控股子公司怡海置业的股权,导致其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为零。而根据资产负债表,母公司负债合计约为7117.89万元,据此计算,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3.13%。而作为备受关注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疫苗产业化投入,岳阳兴长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投入资金,显然是很有可能的。何况,如果2个亿是总投入,按照岳阳兴长占重庆康卫的股权比重57.63%计算,需要投入的资金只是1亿出头,说“不堪重负”显然有些夸张。

  就算退一步讲,岳阳兴长以目前的经济实力,确实没有疫苗产业化的资金,引进战略投资者是无奈之举,但我们仍然觉得疑惑,在最初介入这个项目的时候,岳阳兴长难道没有进行过详细的项目论证?难道不清楚自身“缺乏生物制药企业生产、销售、管理、运作的实践经验”?难道不知道疫苗的产业化将需要大的后续投入?而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岳阳兴长做了什么?为什么在面对早有预期的疫苗新药证书,竟然像个手足无措的“新生”?

  背后的故事

  考察2008年年报中提到的另外一项已经成为过去时的投资,我们或许可以为上述的问题找到答案。

  2002 年4 月,岳阳兴长控股子公司海创科技(控股比例97%)、海创房地产(海创科技控股子公司,控股比例48%)、岳阳群泰(海创房地产股东,持股比例10%)共同出资成立长沙市怡海置业有限公司(简称“怡海置业”)。岳阳兴长间接持有怡海置业51.41%的股权。

  怡海置业成立后,公司陆续为怡海置业提供借款本金14500 万元,截至2007 年10 月31日,公司应收怡海置业利息1882.96 万元,合计本息16382.96 万元;怡海置业累计亏损14098.32 万元,净资产为-3282.62 万元。

  怡海置业从成立到转让的5年多时间,恰值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期”,而其最终不但不能为岳阳兴长带来回报,反而因其连年亏损拖累了公司的业绩,不能不令人感到费解。公司把亏损和转让的原因归结为怡海置业“注册资本小,自有资金不足,财务费用居高不下”、“与百联集团租赁合同和前期产权式销售模式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项目预期收益”。前一个原因说明公司在成立怡海置业这个项目上,并没有谨慎地考虑自身资金实力是否能够满足房地产行业庞大的资金需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一个原因则说明公司对于商业地产的运作模式过于陌生,从而选择了对自身严重不利的模式,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头看看岳阳兴长对胃病疫苗的投资,和对怡海置业的投资何其相似。项目初期,没有对研发取得成功后产业化需要投入的资金做认真的预测和周密的安排,事到临头才告诉投资者,2亿元的投资会让公司“不堪重负”;而对于介入生物制药行业,等到前期的研发已经成功,疫苗取得了新药证书,才发现公司缺乏这个行业的实践经验。

  再看看公司其他的投资失败项目,有因被投资公司歇业造成投资几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还有因被投资公司破产,使初始投资打了水漂的。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投资失利,2亿元的疫苗产业化投资对于公司来说,应该不在话下,又何须沦落到今天这种“端着金饭碗讨饭”的地步呢。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