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光明乳业经营情况如何,上实控股迟早会出售”
《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4月 21日,上实控股董事长滕一龙在公司季度业绩发布会上突然表示,将出售光明乳业35.176%股权。滕一龙表示,今年仍继续强化主营业务及退出非核心业务的策略,相信出售非核心资产年底将有明显进展。
此前,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与上海牛奶集团均为光明乳业的控股股东,其中前者持有光明乳业35.18 %的股份,后者的实际控制人为光明集团,持有股份为35.27%。
4月23日,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正式书面询问了实际控制人上实控股,其回函证实有意退出光明乳业。
光明乳业控股权归属一时成为市场敏感话题。因为一旦第三方接盘,接盘方持有的上实控股股权加上二级市场收购,可能超越大光明集团成为光明乳业实际控制人。
5月7日,《上海国资》致电光明集团办公室,称“不知道此事。”
“上实控股退出的决定,双方应该于早前会有商量。”国海证券食品与饮料行业分析师刘金沪对《上海国资》表示。
上实图谋
据了解,上实控股旗下主要业务有基建设施、医药、消费品和房地产。在其近期公布的2008年全年业绩资料中显示,基建设施、医药和房地产的盈利都较上一年有所提升,但消费品部分的盈利较2007年下降了49.5%,媒体认为,主要原因是光明乳业于2008年第三季度的经营亏损。
光明乳业一度是上实控股的优质资产。在2008年1月至8月的业绩单上,光明乳业还保持着销售收入30%以上的快速增长。但9月份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乳制品行业面临困境,光明乳业的市场也受到重创,致使其去年全年净亏损人民币2.86亿元。
但市场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决定因素。“充其量是一个催化剂。”市场人士评价。
事实上,上实控股早有集中主业,剥离非核心资产的计划。
2008年9月,滕一龙就在香港宣布,将尽快退出数10亿元非核心资产项目,而在2009年初,上实集团再次表态:“将打造以房地产、医药、基建3大产业为主体的平台”。
2月初,上实控股旗下上实医药不惜向百联集团出售现金流丰厚的联华超市股份,以专注医药行业。
“不管光明乳业经营情况如何,上实控股迟早会出售。”市场分析人士断言。
据悉,上实已先后出售了上海信投和甬金高速全数权益,其今后还将剥离中芯国际、南洋兄弟烟草以及永发印务等股权。其目的是“进一步优化上实控股的产业结构,增加手持现金,使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的投资和发展”。
在收缩非主营业务战线的同时,上实控股又接连在上海出手新的项目,2007年下半年全力进军房地产业务,以37亿元总价,先后通过增资和购买股权的方式,获得上海城开集团59%的股权。入主上海城开之后,上实控股主营业务集中在房地产、基础建设、医药以及消费品业务。并努力将非核心资产逐步剥离,将母公司优质房地产以及基建资产注入其中。
“从这些表现看,上实控股不是不看好光明乳业的前景,而是有其自身战略考虑。对上市公司并无消极影响。”刘金沪表示。
4月23日和24日,光明乳业涨幅均达9%以上,23日当天还以涨停收盘。确可以支持市场对其正面看法。
谁来接盘
目前,光明乳业公告上实控股对出售事宜的回应称,“有关媒体报道本公司拟出售光明乳业股份之事,本公司谨表示是有退出的意向,并无出售对象,亦无已商定的出售安排”。
市场对接盘者猜测甚多。
有分析师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第三方投资人介入的可能,这也意味着中国乳业势力格局将出现变动。
但刘金沪认为:“不大可能由竞争对手接盘,光明乳业也可能主动寻找买家,不会那么被动。”
况且,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行业震荡后,2009年乳企的日子普遍难过,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伊利和蒙牛本身亦有亏损,若再接手光明乳业恐怕将很难消化,很难能稳当地接受30%以上的光明控制权。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亦对媒体表示蒙牛、伊利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性是光明集团接手,一方面股东有优先受让权,另一方面这么多的股权光明也不能将其推到市场中去。由于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几乎相当,如若交由市场,对大股东的控制地位无疑是个威胁。”
目前,尚无官方确切消息。
光明前途
事实上,市场人士均希望光明集团出手接盘。因光明乳业第一、第二大股东均出自上海国资范围,不排除接盘者亦是。
“如果大股东可以借此机会,将控股比例提高到51%以上,实现绝对控股地位,对于光明乳业的发展是很好的安排,而且光明集团亦有此实力。”刘金沪表示。
不过,如果光明集团接手上实集团的35.176%股权,那么就意味着持股比例将高达70%。对此,有分析师认为,不排除光明集团找到一位合作者联手接盘,既满足绝对控股的要求,也免于付出过高的代价。
基于市场对光明乳业接盘者的判断和其2008年年报,目前其估值并未随上实控股抛售股份而降低对其评级。
“光明乳业潜力很大,在目前排名仍是中国奶业前3位。”刘金沪说。
他表示,光明与蒙牛、伊利产品各有侧重。光明的优势在于酸奶和乳制品的衍生品,比如奶酪,这些是代表未来方向的产品。
“光明乳业多年来在鲜奶、酸奶、奶酪等新鲜乳品领域一直保持霸主地位,其综合竞争优势短期内尚无可匹敌。”分析师称。
刘金沪说,不排除经历了“三聚氰胺”危机后,光明乳业借机实现二次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