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银行收购中信国金 寄望人民币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16:38  《财经网》

中信银行收购中信国金寄望人民币国际化

  中信银行认为,收购将有利于发挥中信银行、中信嘉华银行和BBVA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实现三位一体战略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温秀】中信银行计划以“成本价”实现其国际化过程中的首次并购,当然这得益于该行大股东中信集团的支持和让利。

  5月11日,中信银行管理层通过电话会议的方式,解读该行收购中信国金控股权的过程与战略意义。除在国际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中信银行业并不讳言,如果香港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中信银行将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5月8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98,香港交易所代码:00998;下称中信银行)与中信集团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签订股份收购协议。中信银行同意以135.63亿港元的现金对价,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金)70.32%股权。

  国际化提速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该行收购中信国金控股权的交易,是“在合适的实际,以合适的价格,对合适的对象发起了收购”。

  截至2008年末,中信银行资产规模近1.2万亿元,在国际上属于中等以上规模的银行,但其管理体制和架构是基于国内架构设计的,无法完全满足该行国际化业务的要求。

  曹彤认为,此番收购中信国金,将使中信银行“一举走在国内银行国际化的前列”,“并购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2008年11月,中信集团以每注销1股中信国金股份置换1股中信银行H股股份加港元现金2.16元,实现了中信国金的私有化。

  按照中信国金摘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时中信银行H股股价2.79港元/股计算,中信国金小股东所持有的中信国金股份受让价相当于4.95港元/股。

  同月,中信国金向中信银行及其战略投资者西班牙对外银行(下称BBVA)转让了其所持有的15%的中信银行股份,简化了股权结构,为今日的并购奠定了基础。罗炎称,收购将有利于发挥中信银行、中信嘉华银行和BBVA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实现三位一体战略。

  曹彤表示,当前,国内银行的国际化已经从过去的“请进来”转向了近几年的“走出去”。其核心动力有二:一是跟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为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二是为广大的国内金融资本寻求国际盈利空间。

  时机与价格

  对于收购时机,中信银行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渐趋稳定,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影响也趋于稳定,此时收购,收购方更容易把握被收购方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新一轮国际化进程也必将为金融机构自身的国际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机会。而且,“香港时下可资收购的本土银行已然不多”。

  曹彤并不掩饰他们对香港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所寄予的期待和“厚望”。由于历史渊源,中信银行在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中,一直处于行业前列,中信银行预期,他们有望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

  谈及收购价格,中信银行认为,以1.43倍的市净率实现控股权收购,处于香港银行业收购的低位。这也是中信集团当初将中信国金私有化的成本价。曹彤认为,这一价格既兑现了中信银行当初“不从中谋求不当盈利”的承诺,也无疑是“非常优惠”的买卖。

  此外,曹彤称,中信银行和中信嘉华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文化上十分接近,这会降低整合难度。

  不过,亦有分析人士称,这桩“十分优惠”的买卖能否最终发挥协同效应,仍需拭目以待。

  中信国金是中信集团中国境外金融业务的主要平台,持有中信嘉华银行全部股份、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0%的权益和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50%的权益。中信国金于2008年11月5日完成私有化,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除牌。

  此次收购的核心资产中信嘉华银行,则是一家植根于香港的本地银行,在澳门和美国亦有分支机构。其中在澳门一家、美国两家。据透露,在整合充分完成前,中信嘉华银行没有在海外新设机构的想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信银行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