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电气:重新站起来的巨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7日 05:5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蒋家华 周渝

  2009年4月21日,午后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汉旺的土地上,但是,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往日喧闹的大街已经一片静寂,宽阔的马路没有车辆也很少行人;偶尔看到两个临时搭起来的帐篷,是当地的居民用来出售地震纪录片和影碟的地方,每张3元的影碟记录的是当地居民用家用DV拍下的地震时的场景。

  断裂的楼房已经用警戒线围了起来,不允许外人进去,几个保安在午后的阳光下,慵懒地聊着天;汉旺广场上的钟塔漠然矗立,时钟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发生在去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使十里东汽三分之一的厂房成为瓦砾,600多人鲜活的生命长眠于此。

  时隔一年,我们再一次踏上汉旺的土地。废墟依旧,钟塔漠然,而东汽人已经坚强地站了起来,尽管内心的悲痛仍未散去。

  雄起,在废墟中重生

  “已经麻木了,我现在对余震没有什么感觉。”坐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板房指挥室里,东方汽轮机汉旺办公室主任兼党政办书记黄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有摇晃就会立即跑出房间,集合在外面的平地。后来,慢慢习惯了,一方面是余震的次数太多了,前段时间几乎天天有;另一方面,大家发现,临时搭建起来的板房都连在一起,别人在另外的房间走动都会引起晃动,让人有余震的错觉。

  黄镇说的板房是地震之后临时搭建起来的,几间相连围成一个小的四合院,取名叫“512大院”,大门的两旁除了“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汉旺办公室”的匾牌外,还有胡锦涛主席“东汽真是泰山压顶不弯腰”和温家宝总理“东汽人是站起来的一个真正巨人”的题词。

  带中国证券报记者参观车间和厂房的工作人员小王似乎不太愿意再回忆地震当时的情景,在哽咽的声音中,记者分明感到,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但她内心仍有很多东西无法去触碰。

  在公司提供的资料中得知,我们站着的这块土地上,606个人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还有11人仍没有找到下落,1400多人受了伤,倒塌房屋25万平方米,造成危房30多万平方米,生产设备损坏2200多台,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近27亿元。

  时隔一年,汉旺厂区很多被摧毁的车间的山墙,还突兀地伫立在那里。而车间之间的石台阶上,已经长满了荒草和青苔。在叶片一分厂的废墟上,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砖红色的大门已经坍塌,写有“心系东汽叶片人”字样的水泥石墙被震碎了,残缺的石块掩藏在瓦砾间,几朵野菊花怒放。

  已经成为废墟的车间和办公楼原址处,一本没有姓名的荣誉证书散落其间,似乎传达着废墟下逝去的亡灵有着怎样的光荣和美好的过去。在另外一车间门口的光荣榜上,几个上榜员工的彩色照片,滑落到镜框下面。但是我们无法确认哪些人尚在,哪些人已经长眠于此。

  在材料研究中心大楼边上的一座生产车间,碗口粗的钢柱,被折成麻花状,可以想见大地撕裂时的凶悍和狰狞。昔日,完整的厂房已经成为今日的废墟,剩下的一堵残墙上,“坚持‘四个凡是’抓好核电生产”的红色横幅依旧;而往日喧嚣的车间,今日,只能听到鸟儿在废墟旁树林中婉转地鸣叫。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东汽人开始了废墟上的重生:重型一分厂、主机四分厂、工业透平事业部还在生产,1000多名东汽人正强忍悲痛延续着东汽人不屈不挠的东汽精神。

  在重型一分厂生产车间,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机器前调试着。小王告诉记者,他们当中有些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有些人全部家当都毁了,很多人都是主动要求上班的。

  “与其一个人在家面对废墟以泪洗面,不如和同事们一起投入工作,转移悲痛。”小王说,虽然一个人要从内心深处的悲痛中走出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集体的温暖和劳动的快乐会让人暂时忘却。

  正是这些可爱的东汽人,在地震后的10多天又开始恢复生产,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韧劲完成了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产能恢复到震前88%的“奇迹”。

  创造奇迹的还有公司去年的业绩;据公司年报披露,2008年公司发电设备产量达到3403.5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水轮发电机组38台/660.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54台/2623万千瓦、风电800台/120万千瓦、电站锅炉68台/2643.7万千瓦、电站汽轮机54台/2200万千瓦。

  在合同签订方面,年报显示,公司在手订单达1200亿元,2008年度新增订单超过700亿元,其中国际合同13亿美元。

  再见, 悲情汉旺

  尽管奇迹在不断发生,但“十里东汽”瞬间成为废墟瓦砾的事实让大家认识到,任何天然或者人工的保护屏障在天灾面前还是显得如此脆弱,而这也让东汽人再一次开始反思汉旺场址搬迁这个“老调重弹的话题。”

  “如果没有从“九五”以后开始调整,按我们原来中期100%都在汉旺,那真是灭顶之灾。”4月22日,东方汽轮机董事长温枢刚在谈起将汉旺工厂搬往德阳新址时,他庆幸当初逐步转移部分业务的选择,成为这次地震中不幸中的万幸。

  而在另外一些东汽人的眼里,如果公司的搬迁步伐能够更快一点,这场灾难说不定能得以幸免。

  “从企业来讲,对情感的割舍或历史原因,我们觉得开不了口,下不了这个决心,但从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而言,我们又必须搬出绵竹。” 性情中人的温枢刚谈到搬离汉旺时,声音有些低沉。毕竟东汽人在这片热土上扎根奋斗了42年,毕竟东汽人和整个汉旺、整个绵竹已经血脉相连,交融在一起了。在当地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东汽是绵竹的东汽,绵竹是东汽的绵竹”。

  但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将改变这一切,不管愿不愿意,搬迁已经成了一个不是搬与不搬、部分搬还是整体搬的问题。“两年半内将全部搬往新址,这是硬性的命令和战略。”温枢刚说,他们会借助重建的机会,重新进行产业布局,要把自己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基地。这样的决心,让人感觉东汽不但灾难打不倒,还要与世界比肩。

  兴建新址的步伐十分迅速:去年6月,经过3次专家论证选定德阳市八角镇为重建新址。一个充分的理由是,这里地理位置平坦而且开阔,远离地震带。

  2008年7月,东汽向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汇报了灾后异地重建规划。2008年8月1日,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后,新厂区建设开工。

  按计划,八角新厂区建设周期为两年半,项目总投资50.97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5.59亿元人民币,铺底流动资金5.38亿元人民币。项目资金来源将以申请银行贴息贷款、股权融资、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

  “东汽新场址的建设,用一句目前流行的话来说‘不差钱’。”温枢刚今年4月20日在接受包括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内的媒体提问时这样回答,他说,以目前东汽的资质和信誉,要取得兴建东汽的资金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可以借贷、可以融资。他说,但会选择对股东最有利的方式融资。

  4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将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发行1.45亿股筹集不超过50亿元资金,其中17亿用于汉旺基地灾后异地重建。

  “整体计划是两年半,我们内部计划或者要求的目标是两年,也就是明年5月12日之前,实际想做到比这个更早一点,争取今年底基本上能完成。”温枢刚今年4月21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乐观地表示。

  而记者在新厂也看到,2600亩的新基地已经逐渐成型,当地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工地24小时不停歇地建设,超过10家大型的施工队伍昼夜奋战。

  “东汽的重建被国家看作是企业重建的样板工程,它肯定会又好又快地完成。”一位现场施工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