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信电器股权激励获批 周厚健双线MBO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海信电器股权激励获批周厚健双线MBO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郎朗

  在家电类上市公司利润普遍下降超过30%的情况下,彩电巨头海信电器(600060.SH)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5.97%。显眼的业绩背后,除了出售机顶盒业务的非经常性损益外,去年11月抛出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显然也起到效果。

  4月25日,海信电器的公告显示,去年11月公司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在5个多月的等待后获得国资委和证监会的审批通过,这是去年10月国资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后第二家获批的上市公司。

  这份行权时间跨度为5年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激励对象包括:海信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于淑珉、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等在内的8位高管,以及68名中层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行权条件为:首次计划有效期内每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4%,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如果海信电器能保持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增长速度,海信电器的高管行权条件已经具备。在业绩增长刺激和众多基金机构的拉动下,目前海信电器的股价(13.09元)已经是行权价(5.72元)的两倍以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海信电器规模并不大(首期占总股本0.99%)的股权激励背后,以海信电器第二大股东“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电子)牵头的整个海信集团的管理层激励也在悄然进行。

  小规模股权激励

  对于周厚健、于淑珉来说,广东的家电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的管理层激励一直是令其艳羡的。TCL集团、美的集团的管理层激励后,部分高管身家超亿元而且公司业绩连年增长,然而海信集团却依然是青岛市国资委100%控股的公司。

  周厚健意识到,在青岛这个典型的北方城市中,作为国有企业的海信集团,管理层激励很难实现,要实现管理层激励必须从上市公司着手。格力电器2006年开始实施的管理层激励成为其效仿的对象。

  在2006年推出股改方案的同时,海信电器与格力电器、美的电器、青岛海尔等家电类上市公司一起,几乎同时宣布要适时推出管理层激励方案。然而在美的电器、青岛海尔2007年先后推出各自的股权激励方案后,海信电器却一直按兵不动。

  海信电器的静观其变起到了奇效。由于A股大盘点位深幅波动,以及2008年中国证监会针对股权激励发布3份备忘录以对股权激励设立条件,美的电器、青岛海尔的股权激励计划先后夭折。而海信电器则选择在2008年11月,A股大盘处于最谷底的位置推出了激励计划。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告诉记者:“海信电器推出计划的时机是最好的。当时大盘整体2000点以下,海信电器超低的股价(6元左右)和超强的业绩增长性,让众多机构都选择了增持,目前海信电器的前10大股东中有8家机构。”

  海信电器内部人士透露,由于海信电器此前连续三年的高增长,海信电器的股权激励计划规模又很小,这与美的电器2006年11月提出的激励方案规模为1亿股相距甚远。这是青岛市国资委、国家国资委和中国证监会的审批中,让海信电器方案顺利过关的重要原因。

  按照海信电器4月25日的公告,于淑珉和周厚健将分别获得50万股和30万股的股权,按照目前13元左右的股价,二人获得的实际激励也分别为350万元和210万元左右,这样的激励与此前格力电器首次激励完毕后董明珠、朱江洪身家过亿元同样差距很大。

  记者了解到,海信电器这次股权激励的条件还很高。按照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数值计算,第一个行权期,公司2009年、2010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4%,同时每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二、三个行权期,即2009年~2011年、2009年~2012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和每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以上标准。

  资料显示2006年、2007年,海信电器的净利润分别实现了22%和56%的增长。但是,在其主营业务平板电视由于连年降价利润率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海信电器未来5年要想继续保持这一增长速度难度不小。

  不过,陈刚指出,海信电器2008年的业绩放缓主要是为股权激励后的业绩增长预留空间,2009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接近56%的增长就是明显的证明。

  据海信电器内部人士介绍,海信电器2009年第一季度的利润贡献中有2290万元来自于出售机顶盒公司的收益,海信电器未来5年的业绩增长部分就可以通过类似的关联交易来实现。

  记者了解到,海信电器每年要向海信集团交纳一定的商标和专利使用费,而且要通过海信集团旗下公司来采购、销售商标(交纳一定销售和采购费用),这些关联费用今后将逐年缩减,这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有重大提升作用。

  MBO又一重拳

  在上市公司海信电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之前,海信集团层面的“股权激励”2001年开始也已悄然进行,同年成立的海信电子就是具体实施海信集团MBO的“壳”。

  据悉,海信电子成立于2001年,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于当年下发的《关于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设立的通知》如此表述:“同意以海信集团为主发起人联合公司经营层人员周厚健、于淑珉、刘国栋等7人,以发起方式设立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这个通知,除了海信集团持有该公司85.75%的股权外,周厚健等核心管理层持有14.25%的股权,共计1762万股。其中,周厚健出资67万元持有486万股,占总股本的3.924%;于淑珉持有252万股,占总股本的2.06%。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通过国有股权放弃配股权及海信集团高管个人兑现风险年薪、兑现期股、期权等方式,海信电子国有股份所占比例不断减少,海信集团高管个人所占股权随之增加,到今年3月底,周厚健等81名自然人出资9013.81万元,持股比例升至48.99%。

  在海信集团管理层逐步控制海信电子同时,海信电子也在逐步控制海信集团的核心产业,其中包括海信空调100%的股权、海信电器2%的股权、海信地产45.16%股权、海信集团财务公司20%的股权。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信电子其实已经成为海信集团旗下6大板块中的白电、地产和金融业务的实际控制人,海信电子还在2008年9月份,通过二级市场购入987多万股海信电器,占总股本的2%。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海信集团接下来很可能把手中持有的海信电器48.99%的股权的部分股权逐步转给海信电子。”但截至记者发稿为止,海信方面对此仍未回应。

  陈刚告诉记者,海信集团利润最高的业务并入上市公司,海信电子背后的管理层其实真正掌握着公司的利润分配,其性质与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投资类似,相对于上市公司小规模的管理层激励,海信电子才是公司高管分红和今后套现的主要手段。

  记者了解到,海信集团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87亿元,未来5年其业绩增长的重点将放在海外市场,其中多媒体、白电等业务依然是重中之重,海信电器和海信电子作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兑现工具,其未来的业绩增长将至关重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海信电器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