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大环金蝉脱壳 1077%资产负债率重压SST中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1日 01:53  21世纪经济报道

香港大环金蝉脱壳1077%资产负债率重压SST中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益民

  SST中华(000017.SZ,200017.SZ)再次收到涉关生死的“告危通知单”。

  4月25日,公司发布的《2008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SST中华资产总额1.91亿元,负债19.94亿元,净资产-18.03亿元。

  这意味着,SST中华严重资不抵债的生存态势,不仅没有任何好转迹象,反而日趋恶化,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932%上升至1044%。

  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升至1077%,尽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但是营业利润亏损加剧,已从去年同期的471万元扩大至2956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降888.59%。

  根据SST中华《关于对公司2008年度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说明》,原最大债权人、大股东及债务重组牵头人——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于2005年8月1日向深圳中院申请中华自行车公司破产,目的是通过破产和解程序达成债务重组,从而使其债务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但是,截至去年底的审计报告日,法院仍未受理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原拟计划的破产和解申请程序,2008年度均无实质性进展。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日趋恶化,巨额金融债务破产和解重组迟迟无法取得实质进展的严峻形势下,仅靠股改维系一线生机的SST中华,岌岌可危。

  启动债务重组十年前,时任SST中华副董事长、总经理的施展熊,曾公开表示,天底下没有不死的企业,新陈代谢,符合自然规律;不让破产,企业就不能重生;破产是解除承诺、债务、资产问题的有效手段,现在是政府不让破,因为破不起,作为私营企业,看重的主要是盈亏,但国企不是。

  在他看来,一切挽救SST中华的措施,似乎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无谓抵抗,唯有遵循企业新陈代谢的规律,方能彻底解决问题。

  发起人破产带来巨额坏账

  正是香港大环破产清算直接导致SST中华对香港大环的5.2亿元应收欠款付之东流。

  而这只是SST中华厄运的开始。随后,由施展熊控制的多家关联公司,对SST中华形成的大量欠款,开始变成坏账。巨额坏账的大面积出现,成为SST中华江河日下、日薄西山的致命癌细胞。

  “受欧美反倾销影响,我们早在1996年就已陷入破产境地。”4月29日,SST中华一位高层向记者表示。

  该高层人士认为,1994年以来的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美国对华自行车反倾销诉讼,令公司高档自行车产品销售受到沉重打击。几乎一夜之间,SST中华失去近90%的国际市场份额,市场环境的逆转和恶化,是公司陷入破产境地的根源。

  “上市近20年,SST中华命运多舛,先是遭受欧美贸易保护打击,随后赶上1997年亚洲香港金融危机,再到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给予公司扭转经营困境的机会太少。”上述人士不胜嘘唏。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欧美反倾销打击固然沉重,但并非SST中华陷入破产境地的唯一因素。对其构成真正致命打击的是,公司上市发起人之一的香港大环自行车有限公司(下称香港大环),因境外银行担保无法履行责任,于1998年被香港法院破产清算。

  SST中华招股说明书显示,香港大环从事国际自行车生产贸易,注册资本300万港元,法定代表人施展熊。

  香港大环的生产基地原在香港,1984年合资成立中华自行车有限公司后,生产基地向深圳转移,此后负责SST中华海外业务开拓及提供专业性的市场信息。

  正是香港大环破产清算直接导致SST中华对香港大环的5.2亿元应收欠款付之东流。

  而这只是SST中华厄运的开始。随后,由施展熊控制的多家关联公司,对SST中华形成的大量欠款,开始变成坏账。巨额坏账的大面积出现,成为SST中华江河日下、日薄西山的致命癌细胞。

  奇怪的应收应付款

  截至去年底,SST中华对上述关联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计4.5亿元,与香港大环应收款形成的坏账汇总金额高达9.7亿元。

  此外,香港大环为SST中华在境外银行提供担保借款高达1.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09亿元,但公司对该笔资金的用途并未披露,具体去向至今仍是谜团。

  香港大环1988年破产清算后,实际控制人施展熊掌控的Diamond Back(Hong Kong)Co.Ltd、至高资源国际有限公司、至高国际机械有限公司、大名国际有限公司、香港华嘉名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华嘉名工贸发展有限公司等七家关联公司,对SST中华的欠款亦变成坏账。

  截至去年底,SST中华对上述关联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计4.5亿元,与香港大环应收款形成的坏账汇总金额高达9.7亿元。

  此外,香港大环为SST中华在境外银行提供担保借款高达1.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09亿元,但公司对该笔资金的用途并未披露,具体去向至今仍是谜团。

  记者拨通SST中华投资者热线,咨询上述借款的去向问题,但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清楚。”

  SST中华1999年年报显示,新一届董事会明确认定,过去的公司经营存在问题——香港大环、深中华、香港中华等混为一体。

  由此似乎可以推断,高达1.17亿美元的境外借款,未必全部是上市公司使用。

  而SST中华上述高层人士透露,1.17亿美元的境外借款,香港大环确有挪用,至于其挪用金额占境外借款的比例,谁也说不清楚。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香港大环1998年被破产清算,但SST中华对其应收欠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放大,其原因耐人寻味。

  截至1999年底,香港大环形成的应收欠款达7.09亿元,竟然较1998年底猛增近四成。而此时,SST中华资金链本已断裂。香港大环的做法大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味道。

  令人震惊的是,由施展熊掌控的关联公司,对SST中华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占用时间长达5年,而SST中华对这些关联公司应付款项的支付,却显示出罕有的热情主动。

  截至1998年末,SST中华对Diamond Back(Hong Kong)Co.Ltd的应付款金额为211万元,截至1999年末,该应付款减少至190万元。

  此外, 无任何关联交易协议依据情形下,SST中华竟以佣金、往来款名义,形成施展熊关联公司的其他应付款。

  如SST中华对大名国际有限公司、Diamond Back(Hong Kong)Co.Ltd 的其他应付款为佣金费用,对至高国际机械有限公司、至高资源国际有限公司的其他应付款为往来款。

  对关联公司应付款的异常增加,进一步增添了业界对大股东巧立名目掏空公司的疑虑。

  而本已破产清算的香港大环,1999年对SST中华的往来欠款凭空增加1.76亿元,更令人生疑。而1998年前,香港大环和SST中华并无任何其他应收往来款发生。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SST中华计提大量坏账及减值准备,2001年,公司巨亏22.57亿元,至此,SST中华彻底病入膏肓。

  此时若SST中华破产清算,不仅中国股市少了一个ST公司长生不死的传奇,而且也会彻底掩盖香港大环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径。

  绞杀SST中华黑幕

  其实,大环集团就是香港大环的马甲,属于同一控制人,而SST中华发布公告的目的是为说明原来在施展熊名下的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权益更改进展,有刻意为香港大环和大环集团撇清关系的嫌疑。

  去年10月20日,SST中华发布《关于深圳证监局现场检查问题的整改方案》(下称整改方案)。

  整改方案透露,深圳证监局对SST中华2005年以来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财务管理与会计处理等方面的现场检查发现,公司董事施展熊担任成立于 2003 年10月的大名电动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下称大名苏州)法定代表人,而该公司非你公司(SST中华)投资,经营与公司同类的电动车、自行车等业务,施违反了《公司法》第 149条和《公司章程》第97条——关于董事不得经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业务——规定。

  工商资料调查结果显示,下称大名苏州住所为太仓市陆渡镇夏家桥村,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总额2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7亿元,施展熊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大名苏州股东为香港大名资源有限公司。

  2007年7月,苏州大名副总经理曾亚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名投资者的高度决定了这个企业的高度,大名苏州的投资者施展熊,是最早在内地投资的港商。1980年代,施展熊入资深圳中华自行车,在自行车电动车行业有很深基础,曾赞助中国国家山地车车队,有世界自行车大王之誉。”

  为突出自身品牌优势,曾亚非还强调,DiamondBack(大名)是著名的国际性自行车品牌,面世至今已有30年历史,1970年代中,BMX自行车在欧洲青少年中风靡一时,而DiamondBack乃个中翘楚,以其独特风格的设计品位,一直居国际殿堂级地位。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DiamondBack(大名)品牌专利并不属于香港大名资源有限公司,更不属于苏州大名,其合法持有人实为SST中华。

  SST中华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本公司自有品牌有:国内注册品牌CHMO和EMMELLE,国际市场在册品牌Diamond Back。1990年自有品牌的产品销售量已占总销售量的36%。”

  此前,香港大环的破产清算,令SST中华对其高达7.09亿元的应收欠款一笔勾销。而同为施展熊控制的多家关联公司,亦对SST中华形成4.5亿元坏账。现如今,又利用SST中华的大名国际品牌优势,制造同业竞争。

  据知情人士透露,苏州大名有一部分人是从SST中华过去的,目前,ST中华已从鼎盛时期的3000多人,剩下不足300人。

  去年11月27日,施展熊向SST中华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但其对上市公司构成同业竞争的伤害已经事实存在。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SST中华发布的董事辞职公告中,竟对施在董事任期内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深圳某法律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国内普遍存在债务人滥用债务豁免的现象,其最大特征是,公司法人破产后,重新注册新的法人企业,在原有生产方式、技术手段下,由原有工人生产原有产品,一切都没有变,只是债务被免除。

  今年1月23日,SST中华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进展公告》称,“与香港大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环集团),1993年6月23日签订投资江西丽华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江西丽华)的《联营协议书》,公司投资3074万元, 占股比例为38.63%。目前,公司长期投资帐面净值为2572万元。鉴于该项投资至今未产生收益,且该项目名义股东为大环集团,在法律上本公司的权利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经与大环集团友好协商,双方于1月20日签订《解除联营协议的协议》,解除于1993年6月23日签订的投资江西丽华实业有限公司的《联营协议书》。”

  公告同时强调,“本公司前十名股东香港大环持有本公司非上市外资股2600万股,但该公司1998年已被香港法院破产清算(香港1998年第856宗),目前,公司尚未收到该案最终结案的法院令。因此香港大环为上述股权名义股东,与大环集团不存在关联关系。此外,大环集团与本公司及其他前十名股东亦不存在关联关系。”

  业内人士称,此公告实际上有为施展熊打掩护嫌疑,同时也是SST中华为自己不积极追索债券变相辩护。

  其实,大环集团就是香港大环的马甲,属于同一控制人,而SST中华发布公告的目的是为说明原来在施展熊名下的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权益更改进展,有刻意为香港大环和大环集团撇清关系的嫌疑。

  事实上,此大环和彼大环也确实存在关联关系。

  根据前述公告对其基本情况的介绍,大环集团为香港注册的个人投资公司,主要办公地点为香港尖沙咀广东道11 号世界商业中心,法定代表人为施展熊,商业登记证号码4214231,主要股东为施展熊、陈杏娟。

  而且SST中华以往年报一直声称,江西丽华股权为上市公司所有,是香港大环代为投资持股。

  SST中华启动债务重组以来,一直都在计提香港大环及施展熊控制的关联公司的应收坏账准备金,计提理由不是相关公司资不抵债,就是账款时间长、无法联系到债务人。

  目前,相关公司实际控制人已浮出水面,为什么多年的冤家对头仍给人相逢不相识之感? SST中华此举究竟意欲何为,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难言之隐?

  虽然香港大环已依照香港法律破产清算,但至今尚未清算完毕的香港大环及其实际控制人,是否有利用债权人损失摆脱企业困境,以谋取个人私利为目的,滥用债务豁免之嫌呢?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既然实际债务人施展熊并未人间蒸发,上市公司理应尽快追回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所欠巨额债务。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SST中华A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