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歆 万敏
4月28日工商银行120.92亿H股解禁,该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美国运通及德国安联表示己通过私募配售方式出售持有6.38亿股及32亿股工行股份。《证券日报》记者昨日第一时间连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和部分私募界掌门人了解到,A股市场也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和类似的方式实现“低冲击减持”。但是,在配售对象上,由于A股对于私募的限制,卖方的选择范围要有所缩小、买方资金渠道也相应减少,实施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阳光私募”紧密相连。
私募配售吸引民间资金入场
工行H股的减持模式一方面保护了工商银行既有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卖方手中股份价值实现最大化,可谓“共赢”。那么,H股的类似操作方式可否为A股借鉴呢?
“A股可以借鉴H股的方式。从理论上讲,从防止市场震荡的角度考虑,未来大规模的抛售行为应该建立专门平台进行交易,不要在二级市场直接抛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工行此次解禁,三家外资机构的抛售应该是通过H股场外的大宗交易进行的。如果直接从二级市场抛售,第一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第二会引起银行股价的下落,机构本身也会有损失,此举有利于抛售者的利益。”
但业内人士强调,目前模式复制的最大问题是“私募身份能否合法化”。
目前,A股市场有能力接盘减持股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基金、社保、险资、券商等等,但是这些机构的资金来源本质类似,因此当金融体系流通性趋紧时会出现“集体缺血”,而私募资金的来源比较民间,自然更为宽泛,可以成为重要的接盘资金补充。
更重要的是,私募资金与上述机构对于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并不相同。因此,在对于解禁股的买入时间点的选择上区别明显,从而有利于避免过去基金常常出现的“同质化投资”。
搭建银行股权专属交易平台
郭田勇认为,现在大小非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国有股,相应的,银行股份的减持也应该有专属平台。A股资本市场今后应逐渐摸索,在监管机构协商后建立相应的机制。
一位私募基金掌门人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但是,他更担心的是内地现有的监管机制能否允许建立这样的交易平台。
该人士表示,首先国内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基金公司至少应有资金托管行和管理标准,但是国内的情况是只要募集到了一定资金,替客户进行操作,就可以称为私募基金了。因此在港股市场可以规范进行的事情,在内地尚缺乏制度性前提。其次,私募在进入大宗交易平台是没有技术障碍的,但是银行的股份有特殊性,其股份的转让可能需要当地银监局的批准,由于国有银行是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也需要央行的备案许可,手续很复杂,政府监管部门会担心是不是国有资产套现。因此,审批程序相对香港要更为复杂。
金融股4月大宗交易17亿元
事实上,近期金融股尤其是银行股A股的减持有相当数量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
据WIND资讯统计,2009年4月1日至4月27日,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成交的金融股总成交金额已超过17亿,其中招商银行共成交9177.44万元,中信银行成交671.82万元,工商银行共成交3822.8万元,民生银行成交4546.98万元,中国银行成交1446.11万元,浦发银行成交3669.74万元,深发展成交2920.29万元,北京银行成交897.74万元,华夏银行成交1279.42万元,兴业银行共成交11232万元。
目前,外资行持有内地银行股权的现状是,包括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持有浦发银行2.14亿A股,占其总股本的3.78%,已经在2007年完全解禁;恒生银行则持有兴业银行6.39亿A股,占其总股本的12.78%,此部分股权亦可以完全流通。此外,荷兰国际集团(ING)持有的北京银行10亿A股,将于2010年9月19日解禁;德意志银行持有华夏银行5.62亿A股,占其总股本的11.27%,将于2011年10月20日全部解禁。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对内地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而言,减持银行A股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条例中规定,境外金融机构能汇出国外的资金只能是所获利润部分,并且大额的汇出款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此外,根据国内的法规,境外机构在华投资所得利润,如不在中国进行再投资而需汇出国外,将被征收相应的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