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部通知扣住永生练门 SST中华演绎不死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5日 01: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益民

  4月22日,SST中华(000017.SZ)发布2008年业绩大降的预告修正公告,净利润从修正前的-500万元变为修正后的-4489万元,降幅高达171.22% 。

  实际上,迫使公司修正业绩的是财政部的一纸通知。

  去年12月26日,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规定:如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子公司直接或间接捐赠,从经济实质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性交易,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据此,SST中华控股股东及最大债权人——深圳市国晟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晟能源)2008年停计利息的4886.59万元,只能计入资本公积,不得列入债务重组利得。

  这一变局,不仅彻底打碎了SST中华依靠债务重组粉饰业绩的如意算盘 ,而且对其非典型性生存模式构成严峻挑战。

  十年残喘

  SST中华是A股上市公司不死传奇,10年前就被特别处理却存活至今,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作为上市17年的公司,有12年处于苟延残喘的生存态势。

  1997年,公司自行车主业盈利能力开始衰竭,迄今营业利润一直亏损,上千万、近亿元的巨额亏损已为常态。

  1998年,资产负债率超越90%,截至去年三季度,该指标已飙升至935%。

  2001年,净资产首次为负,迄今,公司已资不抵债存活近十年。

  目前,SST中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过前几年快速发展,主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行业,已陷入增长明显停滞困境。而电动自行车行业新标准及其推出时机至今尚未确定,已严重影响销售。

  同时,电动车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高涨,严重影响市场需求信心甚至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潜力,行业和市场风险的重压下,SST中华能否挺过债务和重组阶段,是个严峻考验。

  1月21日,SST中华发布2008年业绩预告称,公司2008年末发生债务重组利得,2007年与国际金融公司签订的《和解协议》,带来债务重组利得6566万元,因此利润大幅变动;尽管公司主业未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但因债务重组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债务负担沉重,因此整体经营业绩仍亏损,预计年内亏损500万元。

  然而,上述财政部通知令SST中华无法将国晟能源停计的4886.59万元利息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使其亏损敞口从-500万元扩大至-4489万元。

  尽管SST中华主业去年三季度有所好转,近十年来,首次实现营业利润2437万元,但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高额债务负担,仍令公司难以持续盈利。

  今年,如果公司不能消除沉重的债务负担,那么仍无法摆脱亏损厄运,其退市风险警报将再度响起。

  十年不死

  1999年初,因连亏两年,SST中华被戴上ST帽子。

  尽管主业亏损,但凭借营业外收入自救,公司当年末神奇地实现盈利29779万元,避免了暂停上市的命运。

  然而,好景不长,依靠营业外收支账务处理实现盈利的SST中华,2000年和2001年,再度连续亏损。

  即将被暂停上市的关键时刻,2002年3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融资产)通过竞拍获得原大股东莱英达所持65098412股,成为大股东。

  华融资产入主后,通过营业外收支账务处理,当年实现盈利660万元,将SST中华暂停上市危机化险为夷。市场普遍认为,华融资产撑起了一片天,SST中华退市风险似乎为零。

  然而,华融资产并未实施实质性资产重组,公司自行车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恶化,营业利润亏损从2002年的3477万元,增至2004年的9362万元,净利润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亏损,成为披星戴帽股。

  退市风险警报拉响的SST中华,再度故伎重演,通过营业外收支处理,2005年盈利415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主营利润仍为-1234万元。

  2006年,SST中华亏损1201万元,至此,五年后,华融资产对SST中华的债务重组毫无起色,公司暂停上市、甚至退市的风险迫在眉睫。

  时逢股改展开,重组+股改成为SST中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而此时,挽救SST中华已万般无奈的华融资产,选择全身而退。

  2006年11月13日,华融资产与国晟能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国晟能源受让华融资产所持65098412股,每股转让价0.315元,价款总计2050万元,SST中华大股东变成国晟能源。

  为保住壳资源,国晟能源积极推动债务重组,2007年3月29日,与国际金融公司签订《和解协议》,同意按以等值于人民币200万元的美元,结清双方全部债权债务,实现债务重组利得6856.87万元。2007年实现净利润6306.62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损益后仍亏损627万元。

  国晟能源不仅积极推动债务重组,促使SST中华争取实现盈利,而且亲自为上市公司输血。

  今年3月18日,SST中华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3月16日收到国晟能源《<关于申请停计我公司2009年度债务利息的函>的复函》:国晟能源同意停计所持公司债权9124618.59元和美元债权84797624.57元2009年度全年利息,金额为37089023.91元。以上停计利息以后年度也不再收取。

  SST中华主业长期亏损、债台高筑下,却能苦撑苦熬近十年,是依靠债务重组这颗灵丹妙药延时度日。

  一位曾担任SST中华股权收购法律顾问的律师透露,国晟能源入主SST中华并无进一步实质性改善主业盈利能力的资产重组计划。

  仅靠债务重组无法改善主业盈利能力,能否拯救连年亏损的SST中华?

  连实力雄厚的华融资产都无计可施,名不见经传的国晟能源能否苦撑危局呢?

  艰难求生

  国晟能源是何方神圣,敢于涉足SST中华重组这深不可测的浑水?

  SST中华2006年11月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国晟能源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产品)。国晟能源系实际控制人为收购SST中华股权设立的项目公司,收购前未有任何实质性的主营业务。

  国晟能源控股股东为深圳市国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民投资),注册资本2.5亿元,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产品);汽车(不含小轿车)的购销;开办管理新亚洲电子商城。

  截至2005年底,国民投资总资产9.04亿元,净资产2.61亿元,资产负债率70.62%,主营收入7045万元,净利润-730万元。

  截至去年9月底,SST中华净资产为-17.9亿元,预计全年亏损4489万元。面对SST中华如此庞大的窟窿,国晟能源及其背后的国民投资,无异于在一匹羸弱的小马脖子上,架上一辆又大又重的破车。

  而且,国晟能源从华融资产手中收购股权前,国民投资账上的货币资金仅1035元。

  2006年6月29日,国民投资代原法人股东深圳聚隆盛实业有限公司,向华融资产支付首期受让款4000万元,11月13日收购SST中华法人股现金支出2050万元,高达6000万元的SST中华重组现金支付,对于只有不足2000万元货币资金的国民投资来说,负担不可谓不小。

  同时披露的国民投资财务状况信息显示,截至2005年12月 31日,国民投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上年度大幅下降,分别降至0.29、0.14,短期偿债能力下降明显。

  而且,国民投资可持续盈利能力存在明显不足,2004年、2005年连续亏损,完全需要投资收益维持正常运营。

  一个原本生存都有重大隐忧的公司,居然勇敢地背上华融资产都无法消化的SST中华,国晟能源乃至其控股股东苦撑SST中华危局的前景可想而知。

  既然实力明显不足,为何自甘坠入泥潭、热衷重组SST中华呢?

  前述《详式权益报告书》披露的前六个月内买卖上市交易股份情况显示,2006年7-8月,国晟能源董事施宁伟累计买卖深中华A股210600股、B股499100股,合计买卖709700股;董事靳蕾累计买卖3600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张燕芬累计买卖42000股;国民投资监事雷富贵累计买卖66300股;截至报告日(2006年11月20日),国民投资监事白茵持有深中华B股9800股。

  无独有偶的是,2007年12月19日,一位名叫水中无味的人在和讯网博客中发贴介绍国晟能源、控股股东国民投资以及控股股东控制的核心企业情况,“国民集团的国民两字是怎么来的吗? 知道世界500强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吗?看看国民集团旗下众多带正大字眼的分公司就可见,他跟正大集团的渊源。知道国民旗下新亚洲电子商城规模是全国最大的吗? 知道新亚洲花园是深圳名列深圳房地产销售榜前茅吗?知道国晟能源董事长尚世骏是生命人寿大股东吗?国民集团总部在香港,在国内投资超过50亿元于房地产、煤炭,这家公司入主中华,股价会如何表现?”

  令人惊奇是,上述言论公开宣称“文章引用自尚世骏(SST中华现任法定代表人)”,同时还公布了尚的手机、座机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

  记者就上述内容向SST中华的一位高层求证。该高层人士表示,关于50亿房地产投资、煤炭的传说不属实,尚不是生命人寿大股东而是生命人寿董事长,但尚的手机号码是真实的。

  而详式权益报告书内容表明,国民投资主要从事开办管理新亚洲电子商城、汽车购销、房地产开发、物业租赁、股权投资业务,但并没有对具体投资金额进行说明。

  事实上,资产规模不大的国民投资很难把房地产投资做到净资产近20倍的50亿元以上。

  难道国晟能源重组SST中华和市场投机炒作存在某种关联?

  尽管SST中华A股自2007年1月26日开始停牌,但其B股却没有停止交易。

  如若国晟能源入主名为重组,实与市场炒作存在某种难以言明的关联,那么SST中华危局则远未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重组死穴

  从华融资产介入到退出,再到国晟能源再接再厉,SST中华重组再生为何如此漫长耗力呢?

  这与SST中华巨额债务形成历史时间长、部分债权人主体资格发生转移、具体经办人员变更、公司重组金融债务确认存在难度密切相关。

  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下称鹏程会计事务所)认为,金融债权人已询证回函利息差异591837892.02元,回函未确认涉及的账面计提利息金额19640522.48元,未回函的账面计提本息金额24765110.54元。因此,该会计师事务所对SST中华2007年度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而上市公司对金融债务差异原因的解释为,2004年,银监会办公厅下发银监办通[2004]6 号文件,通知“中国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自2002年1月1日起,停计本公司利息3年,并豁免2001年12月31日前本公司所欠全部应付利息(包括罚息和复息)”。

  因存在理解差异等原因,执行上述文件时,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认为,SST中华需归还豁免和停计的利息,对计收利息事项未作确认。

  而公司则已将2001年12月31日前所欠全部应付借款利息(包括罚息和复息)357993665.24元转入“资本公积”,2002年1月1日至 2004年12月31日停止计提利息。该豁免期限于 2004 年12月31日到期。

  公司认为,豁免和停计的利息是不需归还的,因此停息期满后,对需偿还的利息按正常贷款开始计提利息,未预提2002年1月1日至 2004年 12 月 31 日停计的利息及复利。

  另外,应缴税金确认及或有和诉讼事项,亦为SST中华推进重组的重要阻力。

  鹏程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应交税费审计时发现,询证账面欠付税金及关税保证金与罚款余额合计118571072.71元,在未能取得税务部门确认的截至2007年初可用以后年度利润税前弥补的亏损额度可靠证据下,公司仍按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度确认转回了递延所得税资产9849555.22元。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因未能偿还逾期贷款,16家金融机构起诉SST中华,诉讼涉及贷款本息合计40855.50万元、9916.01万美元、826.16万港元,大部分已判决SST中华败诉或已调解。

  29家供货商起诉SST中华,涉及金额合计3058.08万元、1765.08万港元、166.85万美元,大部分诉讼事项已判决SST中华败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