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ST兴业股权争夺现四疑点 馅饼还是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8日 04:16  每日经济新闻

ST兴业股权争夺现四疑点馅饼还是陷阱

  每经记者 肖艳 魏玉卿

  伴随这场“战争”上演的是股价令人乍舌的表现。ST兴业的股价从4月9号开始连续6天涨停,但本周五一开盘就出现了汹涌的卖盘,但买盘随后涌现,经过一场拉锯战,最终ST兴业以8.12元收盘,上涨0.74%,成交创下了近期的天量。

  连续六天开盘涨停、公司董事长和大股东利用媒体相互开炮……本周,ST兴业(600603,收盘价8.12元)以这样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周五的放量下跌和前几天无量涨停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场由借壳引发的“战争”,貌似激烈的斗争中却闪现出诸多可疑。本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斗争双方的当事人。争夺并未完结,疑惑仍然存在,这场“战争”对投资者馅饼还是陷阱?

  债务缠身 秦少秋成董事长

  ST兴业,中国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28日,1992年1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上海当时著名的 “老八股”之一。

  成立之初,公司由上海颇具实力的4家房地产企业: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住宅开发总公司、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原徐汇区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久事公司等6家单位组建,主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当时出任公司董事长的是上海纺织住宅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唐相道。

  作为当年备受追捧的三无概念的一员,ST兴业成了对外乱担保的典型,股东欠款严重。2002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开发的房产项目被抵押,资金严重匮乏,债务重重。公司自称无资金参与新一轮房地产开发,丧失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当年净利润亏损6.24亿元。2003年,公司最初的发起人已经全部退出前10大股东。公司的大股东年年变化,股权极度分散,无人做主,公司董事长则一直由唐相道担任。公司董秘祁勇对媒体解释: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近些年,纺织住宅欠了公司大量资金,如果让其从公司董事会中退出,公司债权恐怕难以落实。

  2005年,秦少秋的名字出现在ST兴业前10大股东名单里,排名第十。2006年,秦少秋一举增持100万股,占比0.82%,成为ST兴业的第二大股东。而他旗下的上海北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2万股,占比0.32%。这一年,秦少秋代替唐相道成为了公司董事长。

  秦少秋与陈铁铭的“战争”

  秦少秋为何会看上这样一个债务缠身的公司?

  “之所以选择ST兴业,是因为它已经是全流通股,‘三无’概念股,即没有大股东、没有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控制人,觉得股性比较活。”秦少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当时是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成为前十大股东的,ST兴业组成董事会的惯例是:老的三个、大股东三个、前十位或者前二十位股东再推三个,2006年换届推举的时候,我的持股数是排在最前的,所以邀请我参加。选进董事会后,可能觉得我的思路还比较行,所以推举我做董事长。当时我想的是解除债务和担保,把平台建设更好,随着债务的不断解除,逐步向创投转型。”

  一位投行人士介绍,三无概念、股本结构单一、全为流通股且股权分散等特点,极易引发并购大战,为两市中最著名的收购概念股。在5只三无概念股中又以ST兴业流通盘最小,股权最为分散。

  ST兴业吸引的不只是秦少秋一人。不久之后,这场“战争”的主角之一厦门大洲和陈铁铭就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截至2009年1月,大洲系已增持公司股份至10%。至此,市场传言,“大洲系”借壳ST兴业几成定局,大洲集团实际控制人陈铁铭也向记者表示借壳决心已定。对此,秦少秋主导的北孚系作出反应,4月13日,北孚通过二级市场买入ST兴业股票12.5万股,北孚系持股比例由原先的4.94%上升为5.0001%。

  除了股权之争,双方还试图争夺董事会控制权。为了在4月26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中获胜,秦少秋和陈铁铭主动约谈各路媒体进行采访,打广告。陈铁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秦少秋拒绝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是试图阻止广大中小股东行使自己的权利。”而秦少秋则回应:“考虑到了周末股东的来往方便,没有考虑到周末不能网络投票。”

  除此之外,秦少秋更是适时推出了生态农业概念的资产重组计划。而大洲方面则表示,要主业突出,做好房地产。

  而伴随这场“战争”上演的是股价令人咋舌的表现。ST兴业的股价从4月9号开始连续6天涨停,由于投资者预期秦与陈还将争夺股份,都不愿意卖出,导致成交量急剧萎缩。但出人意料的是,周五一开盘就出现了汹涌的卖盘,股价一度被打跌停。但买盘随后涌现,经过一场拉锯战般的较量,最终ST兴业以8.12元收盘,上涨0.74%,而成交则创下了近期的天量。

  争夺战四大疑点

  在这场貌似激烈的争夺中,却闪现出诸多可疑之处。

  疑问一

  北孚为何在2月份减持ST兴业?

  在2009年1月底大洲系已经持有公司10%股份的情况下,北孚系在2月份卖出占ST兴业0.49%的股份。资料显示,北孚系在2009年2月买入68.99万股,卖出95.66万股,净卖出26.66万股。既然如此,为何后来又在4月13日增持呢?

  周四,ST兴业董事长秦少秋在办公室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记者的采访。

  秦少秋(以下简称“秦”)说:“2月份减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要举牌,按照原来的步骤,2008年是解决公司遗留的全部债务,2009年是发展年,我们正忙着解决债务的担保和谈判。这时陈铁铭举牌了,我们没有过多思考,也没有关心。二是,这个时候股价在涨,我们的一个操作人员趁股价上涨卖了一部分,后来我发现了,这个时候不能减持,又买回来了。”

  疑问二

  高调争斗不利于北孚增持?

  在此次北孚与大洲的争夺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双方的高调表现。北孚与大洲广泛联系媒体,主动约谈采访。有些财经报道很明显地成为了两人的传声筒。高调争夺控制权使得股价开盘涨停,而且有买无卖。这对于收购双方,尤其是控股权上处于弱势的秦少秋有什么好处呢?这不是增加了他的吸筹成本吗?

  NBD:现在二级市场都知道你和陈铁铭争夺股权,本周股价连续无量涨停,没有人卖票了,你不怕股份不够吗?

  秦:“不怕。我们没有打算通过增持来控制这个公司,有5%或者不到5%也就够了,兴业从发起到上市,就没有一支独大,股权极其分散。陈铁铭及他的一致行动人持有10%的股权,但还有90%的股权在其他股东手里。”

  NBD:未来你们会不会增持?

  秦:不排除这个可能。

  NBD:你似乎说得有些勉强啊。

  秦:不是勉强,我们不增持,和我们在一条线的股东也会增持。

  NBD:现在无量涨停,怎么增持?

  秦:所以现在没有办法,只有等到价格打开了再增持。

  NBD:这样不就抬高了你们的增持成本。

  秦:现在,ST兴业创投业务已推向实施阶段,如果一旦开展这个业务,股价就不能按照原来的来看了。在这场股权之争结束后,债务和创投都可以同步进行,在今年是有可能的。

  疑问三

  秦少秋与陈铁铭的关系如何?

  NBD:陈铁铭举牌,随后你们也举牌,一个想做房企,一个想做创投,这样又迫使你们不得不得提前宣布兴业未来有资产注入,搞生态农业、新能源,且正好都与当前热点符合,而股价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抬高了,似乎什么都踩到点上了,什么都很巧似的。

  秦:陈铁铭是在低点进入,他的举牌也推动了ST兴业大的发展方案的提前实施,如果不举牌,肯定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所以他的出现确实是很巧的。

  NBD:能谈谈您和陈铁铭的关系吗?

  秦:1994年,我和陈铁铭在他哥哥的房产公司,共处了1年多,我当时在上海这边负责销售,陈铁铭是他哥哥派过来负责开发,是我上司,我们关系还是不错,我离开后就一直在上海发展,这期间我们一直没有联系。

  NBD:ST兴业要转型做创投,你们酝酿了多久?

  秦: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酝酿了。陈铁铭来的时候,我的愿望是一起搞。但是陈铁铭一来就要把董事全换了,所以谈不拢。

  NBD:如果你们胜了,接下来打算怎么做?会把大洲挤出去?

  秦:陈铁铭要么转变观念融合,要么就是投机炒股,他也不吃亏,他的持股成本在4.1元左右。如果他越是刚猛、排他那么其他人肯定也会排他。这是董事会与陈铁铭的争夺。我们董事会成员或者核心股东,合起来持股比例估计有20%~30%。

  疑问四

  秦少秋擅长炒作?

  其实,秦少秋在资本市场初露头角是在对金丰投资的操作。2005年,秦少秋持有金丰投资81万股,超过了当时著名作家周梅森。后来周梅森又加仓买进金丰投资,秦少秋也加仓买进,到2005年年底周增持至78.11万股,秦也增持至84.75万股。但同时还买了ST兴业,持有60.086万股。此后秦少秋逐步减仓金丰投资,增持ST兴业,到2006年6月30日,已达到160.09万股。当金丰投资第二次股改通过后,秦少秋逐步逢高出货,股东名录显示,基本抛售完毕。

  秦少秋此次与陈铁铭的公开竞争,会不会又是一场秀给人看从而实现拉高出货的表演呢?

  NBD:26日的股东大会会不会有悬念?

  秦:我们胜出是没有悬念的,ST兴业有一大批长期持的有股东,都希望ST兴业有一个发展的空间。所以,股东也没有意愿支持陈铁铭做房地产。到时候,我们会拿出一整套ST兴业如何发展的方案,包括资产注入。

  NBD:您作为ST兴业的董事长,同时还是北孚集团的董事长,而北孚集团就是做房地产的,但是现在ST兴业要转型做创投,搞生态农业、新能源,是不是不看好房地产?

  秦:北孚会一直致力于房地产发展,也会坚持做下去,ST兴业转型可以规避同业竞争。ST兴业之所以选择创投,早在两年前就在讨论,生态农业是国家政策积极支持的方向。农业、新能源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个满身债务没有主业的企业,在没有任何实质进展的情况下,究竟值多少钱呢?即使任何一方控制董事会,以ST兴业目前的股东和董事会的关系,公司能够正常经营吗?这究竟是一张大鳄争夺小散渔利的馅饼?还是一个精心策划充分表演的陷阱?投资者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ST兴业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