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下的泡泡:ST有色疯涨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8日 02:48  21世纪经济报道

阳光下的泡泡:ST有色疯涨之谜

  朱益民

  停牌长达两年的ST有色(600259.SH),在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晟有色)重组发力下,终于踏上幸福的投胎转世之路。

  1月19日复牌至今,重获新生的ST有色,短短45个交易日内暴涨145%。

  然而,仔细审视其资产置换重组情况,记者发现,股价高度亢奋的背后,湍急涌动着股价严重高估、注入资产质量不高、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暗流。

  九转还阳

  ST有色原为1993年挂牌的老牌上市公司兴业聚酯,主营酯切片及化纤、纺织原料及成品的生产和销售。

  因国内聚酯化纤产能扩张过快、产品整体供大于求,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主要原料PTA、EG价格持续攀升, 而原料价格涨幅又高于产品价格涨幅,导致公司聚酯产品盈利持续恶化。

  2007年3月30日,ST聚酯首次发布暂停上市风险提示公告,2006年全年仍将亏损,因连续三年亏损,股票将于年报披露后暂停上市。

  4月23日,ST聚酯进一步预警, 称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且主营基本面没有改变,与重要债权方的债务重组谈判没有进展;根据当前实际生产经营状况,难以实现公司2007年主营业务盈利。

  5月21日,ST聚酯正式发布暂停上市公告,宣布5月25日起正式暂停上市。

  受暂停上市影响,当时ST聚酯的股改工作也被搁置。

  5月14日首次发布的股改风险提示公告,解释未能股改时透露,考虑到公司实际情况,资产重组与股改工作统筹运作将更有利于长期发展。这也于无意中透露ST聚酯积极自救、公司生还尚存一线希望的信息。

  停牌期间,ST聚酯联系多方洽谈重组事宜,其中海南钢铁就曾为公司潜在资产重组控制人之一。

  然而,一切并不顺利,直至2007年11月底,ST聚酯资产重组暨股改工作才有了眉目,公司潜在控股股东广晟有色浮出水面。

  尽管ST聚酯2007年12月前完成股改,但后续资产重组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2008年9月,资产重组方案才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有条件通过,并公布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报告书。

  其间,ST聚酯关于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接连不断,该股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一直没有解除。

  今年1月23日,曾用名*ST 聚酯、S*ST聚酯名、NST聚酯的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名称变更为“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自 2月6日起由“ST聚酯 ”变更为“ST有色”。

  服下重组灵丹后,NST聚酯终于九转还阳。

  ST有色是否就从此走上欣欣向荣的再生之路呢?

  资产大泡泡

  广晟有色借股改之机重组上市,无疑挽救了ST聚酯,理应成为原有股东和债权人的救命恩人,但通览《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下称资产置换报告书)发现,广晟有色出手施援的动机,远没有资产置换报告书披露的那么简单。

  据ST有色发布的资产置换报告书披露,广晟有色拟将注入持有的广东富远、平远华企、新诚基、龙南和利、棉土窝、广东瑶岭、石人嶂、梅子窝、翁源红岭、进出口公司、新丰开发、新丰高新、河源矿业、河源高新等14家公司的权益性资产。

  上述14家公司权益性资产中,平远华企、石人嶂、梅子窝、广东瑶岭、棉土窝、翁源红岭等7家公司采矿权账面价值268.5万元,评估值1.58亿元,增值率高达5781.63%。

  其中,平远华企拥有的黄畲矿与仁居稀土矿采矿权,其71.7万元的账面价值被评估为5366.5万元,广晟有色2007年1月收购,短短六个月,增值7383%;此外,梅子窝钨矿、翁源红岭钨矿、广东瑶岭钨矿和石人嶂钨矿的矿权、采矿权,评估后分别增值1945.5%、940%、524%和329.7%。

  需要说明的是,平远华企2007年资产负债率高达90%,全年实现利润仅473.99万元。按照其归属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账面值计算,资产估值市净率达12.3倍。

  资产负债率高达90%的广东瑶岭钨矿,资产估值市净率高达40.1倍。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注册成立的新丰高新公司,截至2007年12月31日,尚未开展经营活动,其账面净值评估增值14.8%。

  仍处前期建设的翁源红岭,净资产评估增值高达3906.6%;而净资产收益率区区1.1%的进出口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高达77.2%;

  梅子窝钨矿2006年12月从石人嶂分立出来,从事钨矿地下开采,资产负债率达76%,2007年亏损25.9万元,且并无过往持续经营记录。就是这个从石人嶂钨矿剥离、分设的先天不良公司,其资产评估增值率达154.3%。

  此外,部分公司盈利能力亦十分令人担忧。

  新诚基公司净资产只有区区24万元,2007年全年实现利润18万元,销售净利率只有0.59%,盈利能力极其低下。24.54万元净资产,与上千万元资产规模形成鲜明反差。

  业内人士指出,如此高负债公司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其资产质量已同 ST聚酯毫无二致。

  虽然新丰开发公司500多万元账面资产评估没有增值,但其2007年营业利润亏损50余万元。

  上述人士认为,这个评估基准日连探矿权都未取得的公司,居然也被当成紧急抢救ST聚酯的救命血浆,令人叹为观止。

  尽管资产置换报告书称,探到矿产资源则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探不到资源也不会对投资者造成伤害,但这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资产,却实实在在掺进与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资产包。

  另一个主营稀土矿产品销售的贸易公司,则摇身一变成为矿产资源勘探公司,其专业技术含量提升,无异于挖鸡眼的江湖郎中登堂入室为美容专家。

  更令人玩味的是,交易报告书称,“目前,新丰开发已修建产品仓库”,这意味着一家2006年9月注册成立的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时,终于有了产品销售仓库。

  2007年亏损119万元的河源矿业,则计划投资1000万元,主要用于收购稀土等矿并申请探矿权许可证,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就开始申报探矿资料,但截至2008年4月仍在完善筹建阶段的有关工作,所谓探矿权依然处于申请办理中。

  稀土类资产业务包中,居然有两个公司在无法找到主营业务情况下,以探矿为由充入资产包。

  而2006年成立、资产规模达2877万的河源高新,近三年过去后,至今处于筹建开办阶段。该公司拟建设年产1000吨金属镨和钕、200吨金属镝铁、30吨金属铽的稀土金属项目和年产3000吨钕铁硼二期建设项目。

  截至2008年4月,该项目一期建设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处于立项申报阶段。这么一颗尚在母鸡肚里的鸡蛋,虽未生下就开始卖钱了。

  有色金属景气巅峰的2007年,广东瑶岭营收、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较上年下降12.4%、17.5%、17.2%。

  是什么原因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会不会与矿产储量资源枯竭有关呢?

  根据公告,“广东瑶岭探矿项目列入国家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计划,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资源基础 ”,这是否意味着,1911年就开始开采的老爷矿,需要重新探矿找矿,为明天的早餐而焦虑不安呢?

  通过承接具有50多年历史的石人嶂钨矿,采矿权已对外抵押,2007年资产负债率达77%,营收2410万元,较2006年略有增长,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79%,净利润同比下降82%。

  报告书解释称,因技改增加安全设施,导致业绩大幅下降。

  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个已存在50多年的老矿,其安全设施均已老化,需不断增加投入?

  此外,营收增长与营业利润、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强烈反差,是否预示着公司的钨矿品位大幅下降,几近矿山服役寿命的尾声呢?

  广晟有色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包中,亏损及高负债(70%以上资产负债率)的公司,占核心业务公司总资产的34.8%,占净资产30%,占营收40.4%(核心业务公司指剔除进出口公司后,余下13家公司权益的集合)。

  持续盈利一唱三叹

  资产置换报告书显示,注入ST聚酯的全部稀土矿,可采储量为551.28万吨,生产规模36万吨/年,平均可采年限15.13年;钨矿可采储量115.89万吨,生产规模36万吨/年,平均可供开采年限2.13年。

  由于没有披露相关矿产地质储量报告发布的具体时间,即使假设地质储量分析报告的发布日期为资产评估基准日2007年6月30日,那么,石人嶂等6家钨矿公司,按现有生产规模计算,两年后将无钨矿可采;如果储量报告为数年前发布的,或许广晟有色对ST聚酯资产置换重组时,报告中标明的钨矿储量已被开采殆尽。

  资产置换报告书曾多次强调,广晟有色拥有广东省最大铜矿——阳春石菉铜矿,现已完成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办理采矿许可证;广晟有色下属厚婆坳矿是一个以银、锡为主的多金属矿,其中,银为大型矿床,是该省最大的银矿,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中;汕尾市海晟矿业公司的海丰锡矿,已形成部分地下开拓工程,暗示未来ST有色将有矿产资源源源不断注入。但是,上述资源规划并没有明确时间表,广晟有色也没有对此作出任何承诺。

  ST有色赖以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面临重大变数的同时,资产置换后的盈利能力亦没有想象中乐观。

  资产置换报告书预测2008年实现营收12.0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689.78万元。

  而ST有色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显示,2008年实现净利润较上年增长1200%左右。据此计算,其2008年净利润仅2625万元,折合每股收益0.11元。与原预测目标相比,实现净利低于业绩预测目标53.9%。

  2008年12月9日,广晟有色承诺:若上市公司2009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低于1447万元,将在年报公布后的三个工作日内,以现金补偿不足部分的差额。

  由此观之,广晟有色对ST有色2009年的业绩增长并不乐观,折合每股收益仅0.058元。

  3月27日,一路高歌猛进的ST有色涨至17.68元,其2008年静态市盈率169.9倍,未来12个月动态市盈率高达304.7倍。

  公司矿产资源储备、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情形下,如此大的股价泡泡,还能招摇多久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ST有色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