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40元小考:机构加减法推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8日 00:17  经济观察报

平安40元小考:机构加减法推演

  杨冬

  3月26日,中国平安(601318,SH)报收39.26元或升2.24%。至此,在保费超预期增长的基本面支撑下,经过连月来的攀升,平安距离多数基金给予的40元的3个月目标价仅一步之遥。

  经过自去年四季度至今持续的增仓,几个大型基金已然超配平安。本报获知,博时、华夏、嘉实等大型基金持平安的仓位比例已超过4%,已为第一重仓股。

  一些在春节后增配平安的基金目前开始趋于谨慎。鹏华基金一位人士透露,“股价如突破40元,可以考虑减仓。”

  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指出,“支撑平安本轮表现强劲的因素有很多,但目前喜欢平安的基金都已经超配了,其他基金在目前价位大幅增配的可能性不大,平安短期内可能出现滞涨,但一年内目标价可看至45元。”

  “买入”的逻辑

  随着瑞银证券最新一期的研究报告将平安的评级上调至 “买入”,市场上再无看空的平安的研究机构。而早在今年1月份,瑞银证券还维持着平安“卖出”的评级。

  瑞银证券保险业研究员卢健翔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评级的改变主要由于今年前两个月平安保费的爆发式增长。”

  据悉,平安2009年1至2月份保费收入合计334.94亿元,同比增37%。其中,1月份保费收入为172.83亿元,同比增19%;2月份保费收入为162.1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3%。

  卢的看法很能代表目前给予平安“买入”评级的大多数研究机构。如长江证券研究员李聪认为,保费收入的超预期增长增加了平安的估值吸引力,给予超配的投资建议。

  但有机构对于将保费快速增长作为评级基础的做法显得不屑一顾。中金研究员周光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保费收入的高增长并不意味着利润的同步增长,保费增加在很多时候只意味着负债的增加。在可预见的低利率环境下,目前收进来的保费很难产生利润,没有能力穿越利率周期和股市周期。”

  中金是少有的给予平安“中性”评级的研究机构之一。

  对此,王小罡反驳说,“温家宝总理已明确提出今年的经济形势是近防通缩、远防通胀,低利率水平在下半年可能不能维持,当前的经济环境不可能是永远的,在此背景下,作出这种判断显然是欠妥的。”

  王小罡是春节后力挺平安的坚定“唱多派”。他认为,平安近一段时间的上涨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平安前两个月的个险新保业务同比上涨了57%,具有15倍的新业务价值,为业内最高;其次今年平安的一些负面因素将逐步消退,如投资富通亏损的因素;而大盘在春节后涨的多一点,平安基本没怎么涨,估值优势比较明显。

  一些先知先觉的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就开始增配平安。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华夏红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持平安2486万股,增配1310万股;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去年四季度增配平安2338万股;景顺长城鼎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持平安1494万股,增配近900万股。

  此期间增配平安的基金,理由如出一辙:暴跌后的平安股价颇具吸引力。

  但也有不少指数基金基于跟随股指的考虑,在此期间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减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于去年四季度末共减持平安195万股;嘉实沪深300指数型基金去年底季度共减持平安238万股。

  随着春节后1月份保费数据的公布,基金对平安开始了大规模的增持。

  鹏华基金的一位人士透露,“我们春节前曾开会专门探讨过平安,认为平安在28、29元以上是安全的,春节后我们就开始增配了。”

  该人士认为,“平安保费的增幅和质量在三家保险公司是最好的,增配平安的逻辑很清晰。”

  滞涨隐忧?

  本报调查获知,目前基金给予平安的三个月目标价多在40元左右,这与众多研究机构的看法也颇为类似。但随着平安股价临近这一目标价,机构开始担心平安可能出现“滞涨”。

  “一些大的基金,如博时、嘉实及华夏持平安的仓位已经太重了,均已超过了4%,在目前的价位上增配的空间已经基本没有了。如果平安三月份的保费增长的强劲势头不能持续,那么,减仓势在必行。”上海一位消息人士透露。

  “这段时间我们的操作是,跌的多就买一点,涨的多就卖一点,但如果平安突破目标价,我们就会谨慎起来,会选择减持。”鹏华基金人士说。

  也有机构对于平安“滞涨”的担忧不以为然。

  英达证券自营业务部一人士称,“1月份的时候大家都在做中小盘股票,但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全回到权重股上了,操作思路的变化是平安等权重股强势的基础,虽然大家都给平安40元的目标价,但我却能给到45元,目前不会减持。”

  此轮平安的上涨源于保费的超预期增长,此时,3月份的保费收入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就保费增长的持续性问题致电平安,其新闻发言人盛瑞生拒绝回应。

  长江证券研究员李聪认为,“其他保险公司纷纷放弃了万能险和银保渠道,但平安没有放弃,平安的首年期缴保费以及续期保费的占比量比其他两家上市公司来讲要大很多,而这样的保费收入结构将使得平安的保费增长更具持续性。”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国平安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