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重 田延茂
近期,德棉股份(002072.SZ)在二级市场表现极为强劲,与其亏损5320万元的基本面形成了强烈对比。有传闻称,这得益于“皇明太阳能集团将借壳德棉股份上市”的传闻。
为确认该消息,《华夏时报》记者于2009年3月24日多次拨打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的手机,始终无人接听。
记者只得用短信方式采访黄鸣。若无此事,完全可以明确否定的情况下,黄鸣董事长却给出了较为暧昧的表态,称记者比他先知道这条消息。
股价虚高 暗藏玄机
德棉股份一上市就“变脸”。2005年,德棉股份还是“看起来很美”的绩优股,净资产收益率9.69%。2006年10月18日一上市,当年净资产收益率就锐减至5.72%,在2007年时微挫至5.25%,2008年如坐过山车,狂跌至-12.56%。
近期,德棉股份上演了A股市场的极品闹剧,它不仅修正了2008年的业绩快报,还修正过2008年度的业绩预告,业绩均恶化。
德棉股份控股股东德棉集团存在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无助于化解德棉集团的资金危机,2009年3月6日,德棉集团因债务纠纷被起诉。
所有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德棉股份在二级市场的强劲表现。从2008年11月4日到2009年3月17日,股价在探底2.45元后,走出了极为漂亮的上升路线,最高涨至7.22元,增长195%,远超大盘33.24%和中小企业指数83%的涨幅。
德棉股价脱离基本面的疯涨,暗藏玄机。
皇明借壳是主因?
“目前德棉股份股价虚高,是两方面因素构成的,一是皇明太阳能集团借壳的传闻,二是德棉股份2009年一季度业绩预增的消息。” 中信建投济南经四路证券营业部分析师刘瑞花3月24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前德棉股份对媒体透露,目前该公司的设备开台率已由去年最多时的70%左右发展到基本接近100%,其中一笔170万米军工产品的订单生产计划已排到今年6月底。
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德棉股份证券部和办公室人员均拒绝证实,证券部人员更是将电话转到传真机上以回避此事。
针对市面上流传的“业绩预增是主要原因”的说法,刘瑞花并未否认。
“很难确认到底是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这两个因素,主力都会借用。当然,皇明借壳的传闻确实起到了助涨的作用。”刘瑞花说。
但从基本面角度分析,业绩预增很难成为股价高涨的主要原因。《华夏时报》注意到,即使在纺织业景气达到顶峰的2007年,德棉股份也仅实现了432.34万元,净利率仅为2.08%,远低于该行业3.9%的平均净利率,更是远低于优秀企业6%-10%的净利率。
2008年的表现进一步证明德棉股份内部积弊较深,其基本面也绝非几个大单可以迅速改善。考虑到主力资金运作时间较长,启动时间较早,可以断定,在德棉股份虚高的背后,还有更强有力的推手。
然而,对“皇明借壳”的传闻,市场人士多表示听说过,但是无法证实它的真实性。皇明即使有意借壳德棉股份,最后是否成行,还是未知数。
据记者了解,皇明太阳能集团曾接触过多家上市公司,但这一信息尚待皇明太阳能集团官方确认。
借壳上市两年内难融资
“在IPO停止近一年、排队公司200多家的情况下,皇明太阳能通过IPO上市的可能性很小。”刘瑞花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皇明若执意在A股上市,较为可行的方式是“借壳”。“借壳”上市融资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定向增发,控股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定向增发价格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若皇明此时借壳德棉股份,绝非一笔划算的交易。德棉股份股价虚高将使皇明多付出近两倍的代价。
另一种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壳”买下来,通过重组,将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把经营业绩做上去,满足证监会要求的增发标准方可。
“如此操作,皇明太阳能集团两年内是没有可能增发融资的。”刘瑞花如此表示。
A股市场的极度不确定性,令黄鸣不得不再次改变上市计划。最初,黄鸣打算在海外上市,后来因为A股市场火爆,市盈率更高,皇明太阳能的主要市场均在国内,2008年皇明太阳能集团高调对外宣布将在A股上市,时间定在2008年底、2009年初。
虽然上市计划一波三折,存在巨大变数,然而黄鸣尽早上市的心情却已表露无遗。黄鸣表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行业的影响并获得更大规模的融资,皇明太阳能及其两大投资者高盛、鼎晖投资都希望能够尽快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