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巨头保费收入增速分化 银保业务充当幕后之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08:31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赵怡原 发自上海

  一直以来,占据市场主要话语权的寿险巨头们,其承保业务节奏的变化与利率、资本市场的周期起伏基本上相当,但这一 “齐上齐下”的和谐基调在牛年的春天却没有出现。

  日前,在A股上市的保险三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分别公布了2009年前两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根据披露的数据,三大保险公司2月份的寿险保费收入增速呈现出巨大的差距。

  透过保险三巨头前两个月公布的保费收入情况,能够总结并预期保险三巨头今年上半年的三大看点,即业绩增长、保险股投资和高管薪酬。

  【看点一】

  保费收入增速差距拉大

  一直以来,“开门红”都是各保险公司全年经营的重中之重,开局的表现往往预示着全年的沉浮。以中国人寿(601628,SH)为例,过去的3年中,其第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占全年保费的比重分别达34.66%、37.57%和34.56%,均占据了1/3以上的比重,其中前两个月更因春节假期的集中投保需求而显得突出。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月份保费收入306亿元,同比增5.5%,中国平安(601318,SH)2月份寿险保费收入140亿元,同比增70%,中国太保(601601,SH)2月份寿险保费收入为61亿元,同比增-14%。与国寿和中国平安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太保2月份寿险保费收入出现下降。

  一直以高结算利率著称的中国平安,日前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至5%,不过仍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也高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月底,中国平安停售了3年和5年期缴的 “平安富贵人生两全保险”分红产品。

  广发证券金融地产研究小组的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保险三巨头保费增速差距巨大背后的原因是,三大保险公司最新的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预计都接近40%~50%,对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而言,是调低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而对中国平安而言,是大幅调高银保业务保费收入的比重。”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为48%,中国平安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为13%,中国太保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55%。

  该分析师认为,“在2月份保费收入中,3家公司个险与银行保险的比重都接近1:1,因此保费质量是相当的。由于在去年的基数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1~8月份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比重较高,因此今年增速放缓。预计中国太保1~3月份同比会持续负增长,4月份开始单月寿险保费正增长,7月份后累计保费实现正增长。假设全年银保业务增速为-10%,全年寿险保费增速预计为4%,新业务价值增长8%。假设平安将银保业务占比从13%提升到25%,个险业务增长20%,全年寿险保费增速预计为40%,新业务价值增长28%。”

  【看点二】

  保费收入利好保险股

  国泰君安保险分析师彭玉龙表示,太保2月的保费与预期基本相符。虽然寿险短期内难以扭转下降的趋势,但考虑到2008年的保费增速,这种下降幅度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原因,太保正在处于一个以保费规模换保费质量的艰难转型过程中,估值基数的下降与估值水平的提升可能同时发生。

  联合证券保险分析师张黎认为,虽然长期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贴现率近期均获正面支撑,但出于谨慎性考虑,维持将平安和太保长期投资收益率基准下降50BP(基点)的估值假设;同时考虑到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上调风险贴现率至12.5%。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王小罡指出,估计国寿、平安和太保的2009年一年新业务价值分别是0.60元/股、1.46元/股和0.50元/股,同比增速分别为15%、22%和11%。根据2月20日三公司A股收盘价与以上一年新业务价值预测,可以得出三公司股价隐含估值水平。国寿、平安和太保的隐含新业务倍数分别为19.6倍、6.9倍和7倍,隐含PEV倍数分别为2.2倍、1.5倍和1.3倍。平安和太保的估值水平较低。分别给予国寿、平安和太保25倍、15倍和15倍的目标新业务倍数,或是2.5倍、2.0倍和1.7倍的目标PEV倍数,其目标价分别25元/股、44元/股和19元/股。

  国金证券分析师茅炜表示,由于保险产品的期限很长,现阶段多积累保费,就可以在下一个利差扩大的阶段获益。

  【看点三】

  马明哲“零年薪”是否成范例

  随着中保国际公布年报,高管薪酬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高管高薪更是备受指责,此前财政部曾印发《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市场普遍认为,上市金融机构高管的税前年薪应参照该办法,上限为280万元。此前,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宣布2008年将领取零薪酬。有业内人士指出,公众对马明哲们的“天价年薪”、高额薪酬有意见、有想法,并不在于“年薪”本身,而在于他们该不该拿这么多薪酬,他们的能力、水平、贡献值不值这个薪酬。

  “我觉得他不应该零薪酬,这个零薪酬只能是马明哲表现出的对2008年业绩不佳的担待,以及对于股东损失的一种担待。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能做得到的也只有这点了,如果要把他换掉,国内似乎也找不出什么人能超过他。”茅炜对记者说,马明哲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姿态,而非自觉的行动。也正因为这样,他的零年薪行为并未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